愛伊米

做爆品的底層邏輯

人人都在說“爆品”,但真正理解“爆品”內在含義的人卻不多,以至於“爆品”這個詞被明顯濫用。

人人都想做“爆品”,但卻很少有人能夠講透做“爆品”的科學路徑,以至於半知半解,走了不少彎路,多走很多彎路。

根據穀倉過去幾年裡的研究與實踐,在這裡,我們將透過從以下幾個維度幫大家更好地理解“爆品”,明白做“爆品”的路徑。

一、為什麼說“爆品”被濫用了?

爆品,原本是個言簡意賅的好詞,顧名思義,就是產品做得好,以致於口碑爆棚、帶來海量銷售。

但“爆”是結果,“品”才是根本,太渴望“爆”了,就容易忘了“品”,也就很有可能跑偏,淪為成功學。在穀倉學院的課堂上,經常有企業學院急切地想要得到爆品的成功秘訣,但成功沒有“方便法門”,要做好產品,就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

首先,小米爆品被誤讀了

“爆品”雖然不能說是出自於小米,但小米確實是“爆品”這個詞出現以來,最為典型的案例之一。

小米做過不少爆品,商業上迄今為止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所以經常在各種培訓場合被拿出來當成雞湯案例來宣講,小米生態鏈企業也出了不少產品,品質上都還不錯、大部分都還算受歡迎。但由於大多隻講“爆”的結果,只講巧妙之處,而忽略了過程的艱苦,很容易讓聽者覺得小米被神化了,這是小米的自我吹噓,甚至引發不少人對於小米的反感。

但無論是小米還是小米生態鏈企業,所做出來的產品還不能說個個是爆品,也還需要持續努力——小米做不到款款是爆品,小米的爆品邏輯也並非無所不能。

一件好產品的誕生,用十月懷胎來形容是不為過的,有些產品甚至要做2年3年才能面市,中間要經過不斷的迭代、最佳化,改改、改改、再改改,這個過程非但沒有想象中的那般輕鬆愉快,反而很痛苦,比如為了讓最終的產品更完美,廢掉已經完工的幾百萬的模具。可即便如此,產品也不見得就會爆,在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

一個產品能不能爆,除了產品本身要做得好之外,決定的因素還有很多,拼的是企業綜合實力:決策者要有好眼光,能選對產品方向;然後還能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打磨好產品,研發要給力、ID要給力、供應鏈也要給力,每個環節都要到位;然後還有好的渠道和海量使用者積累。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然後加上點好運氣,才能出爆品。米家空氣清淨機、小米手環、小米移動電源、米家掃地機器人,之所以能成為爆品,除了團隊本身的努力和能力之外,小米七、八年積累的使用者、渠道、供應鏈資源、經驗教訓,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完全是厚積薄發。

第二,“爆品”淪為成功學新馬甲

成功學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需求:總有人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改變企業窘境,於是成功學就應運而生了。要鑑別是否成功學,其實並非難事,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種特徵,撂狠話。當我們聽到某種絕對化的、毋庸置疑的說法,或者在句尾加上3個(含)以上的感嘆號,就要提高警惕。這類論斷對於急切想找出路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來說,很有迷惑性。舉凡XX為王、XX法則、XX原理、XX致勝、XX信仰、XX物種、顛覆XX這類斬釘截鐵的斷言,往往是對複雜商業現實的過度簡化,這種過度簡化的結果要麼是正確而無用的廢話,或者是運動式的躁狂狠話,這些廢話狠話,充其量就是標題黨,聽起來很嗨,卻沒有什麼用。

第二個特徵,善於抓住人們害怕落伍的心理,比如“這是XX時代的致勝法則”,或者告訴你,一堆某某知名企業都在學習這些法則,彷彿你不去聽課,就會被淘汰。這是成功學大師的慣用伎倆,心理學稱之為“損失厭惡”。

第三個特徵,頭銜黨和合影帝。成功學講師特別會包裝自己,頭銜一大串,都是很嚇人的但卻子虛烏有的,比如某某研究會總顧問之類,或者是合影帝,會狂曬出和各路名人的合影。其實如果你仔細去觀察就不難發現,那些培訓公司的所謂大師到底有沒有做出過所謂的爆品,是否有過行業研究經歷。一沒實踐,二無研究,即便標榜所謂的實戰實用,也不足為信。

現在,不少爆品培訓機構中都有這些成功學特徵,它會激發你的焦慮感,讓你為自己的產品不是爆品而寢食難安,或者讓你產生一夜暴富的幻想,盲目求助於所謂的“大師”。

做企業本身就是個系統工程,每項工作都要下笨功夫、苦功夫:好產品很重要,高效率的渠道不可或缺,要有好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有團隊要足夠強還要有合適的激勵機制,要有強大的供應鏈等等,每個業務板塊都很重要、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沒有價值觀

沒有價值觀,不足以談爆品。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爆品?當然要做。但我們要換個說法:把產品做好——這是經營的根本,必然要全力以赴;至於能不能爆,也有運氣的成分在;只要你真正用心去做,即便不能如預期中火爆,結果往往也不至於太差。

商業迴歸本質,就是要為使用者創造價值,要為使用者創造價值,必然要有好產品和好服務。

小米的產品之所以能橫掃各種國際設計大獎,又能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都源自於樸素的產品價值觀:做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注意首先是高品質,然後才是高性價比,為了做到高性價比,就要有的效率。雷總經常強調的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眾人都在討論用科技給產品增加溢價的時候,小米提出“讓每個人享受科技的樂趣”反而更接地氣,也更有一種“技術民主化”的理想主義色彩。

這就是價值觀,離開這些價值觀,爆品很容易變成一種投機行為。

二、做好產品、爆品,要注意這幾點問題

前面我們說,做好產品不容易,做爆品是一個很“苦”的過程,但這個“苦”更多的是辛苦。在實際做產品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遇很多坑和誤區,能夠辨別這些坑和誤區,才能做好產品。

1、產品存在偽需求

有些產品,出發點很好,比如有一種產品,使用的是顯示畫質很好的螢幕,能連線雲端,滾動顯示來自於很多博物館裡的名畫、藝術品,號稱把博物館搬回家,可以讓孩子受到藝術的薰陶教育,但事實上這個產品並沒有切中使用者的真正痛點,能夠實現這種功能的解決方案其實有很多,花高價購買一塊螢幕其實也並不太適合家庭場景使用,相比之下其實更適合放在公共場合,也就是賣給B端使用者。

不區分使用者的型別,不考慮使用場景,產品需求就是偽需求。

再舉一個例子,現在很多學校給學生留作業需要家長自行列印,於是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購買了印表機。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印表機連線不上,油墨容易幹。這就屬於特定使用者群體在特定用途和場景下的真需求、真痛點,因為畢竟作為個人使用者,不同於專業的列印店,這兩個問題都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2、產品定義錯誤

做產品最要緊的事就是產品功能的設定,一般來說產品的功能可以分成三種類型:

必備型功能:做不到,使用者肯定不滿意,做到了,也是理所應當。

期望型功能:做得越好,使用者越滿意,做得越不好,使用者越不滿意。

興奮型功能:使用者沒想到的功能,能給他帶來驚喜。

進行產品定義的時候,要綜合考慮這三種功能,並對其中某一項功能做進一步來做剖析。

3、產品設計是否最優解

穀倉孵化的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小貝科技是從牙刷做起的,最初在進行產品研究的時候,發現即便是這樣成熟的一個品類,市面上的各種牙刷產品都或多或少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產品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但這恰恰意味著機會。

所以在小貝科技做牙刷的時候,是把它當做醫療器械對待的。那麼就要尋找它的設計最優解,包括刷絲的選用以及在刷頭上的排布,產品外觀和形狀,刷頭大小怎樣才能給人的口腔帶來最好的使用感受,手柄做成什麼樣的拿著最舒服,等等。每個細節做到極致最佳化,即便是牙刷這樣的成熟產品,也依然有機會。

4、技術有無迭代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做的一件品,要考慮它是否能代表下一代技術。如果不能代表下一代技術,則要考慮是不是當下的好技術。

穀倉孵化了一家做吸塵器的生態鏈公司追覓,當時在小米眾籌一個禮拜賣了1400萬元,追覓為什麼能夠引爆這個市場?

很關鍵的一點,技術很過硬。吸塵器的關鍵部件是電機,追覓實現了技術上的突破,採用的是10萬轉高速電機;追覓又對整個空氣動力學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最後做出來的產品在效能上幾乎可以和戴森的高階產品相媲美。

所以,評判一個產品是否是好產品、有沒有引爆市場的潛力,這四點很重要。

三、爆品到底該如何打造?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爆品不單單是產品問題,而是整個企業的系統能否支撐你去做一件爆品。如果產品本身已經做得很好,但企業存在系統性不足,甚至不成系統,也是很難引爆市場的,這個系統包括供應鏈、渠道、團隊、思維方式。

1、供應鏈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不能說是一個製造業強國,我們的製造業不同行業的水平參差不齊。比如富士康,就是高水平的製造企業。但很多服裝鞋帽企業在生產製造上卻依然停留在非常傳統的階段。

再比如說傢俱行業,在國內想找到比較好的傢俱代工廠商很難,宜家就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抱怨,相比之下在日本符合宜家標準的傢俱供應鏈就很多。

我們自己要意識到不同行業之間這種製造業行業水平的參差不齊,參差不齊就意味著在某些方面要做出真正的好產品是有很大難度的。比如,假設你是服裝鞋帽行業的供應鏈,並且可能你在本行業內已經幾乎處於最高水平了,但實際上跟3C產品的水平相比卻是遠遠不夠的。

其實在解決供應鏈不足的問題上,有一個訣竅——降維攻擊。

比如,用3C的供應鏈來做小家電、傢俱。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像手機、耳機等3C產品是使用者經常拿在手裡使用的,那麼它的段差、接縫都要非常精細,但像家電、傢俱產品因為體積大,接縫稍微大一點並不會讓人覺得很明顯,久而久之對於這方面的質檢就放鬆了。但3C行業對於這些細微之處的要求都是十分嚴格的。

這種降維打法對於提升產品品質非常有效。

供應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DFM(製造的最佳化設計)的能力。

比如以取暖器為例,假設一個設計師拿了一個方案,用0。6厚米的鋼鐵板,螺絲釘連線。那麼作為供應鏈,在拿到這個方案以後可能會提出最佳化方案,比如能不能把0。6的厚度簡化成0。4,把螺絲連結改成卡扣,用加強筋的方法,使整個產品且更薄,更美觀。

供應鏈是否具備對設計師和研發人員的方案進行最佳化的能力,非常能體現供應鏈水平高低。

最後一條,做爆品,供應鏈快速爬坡能力很重要。

有時候,一件產品非常好,有使用者需求,訂單量超出預期,就會導致供應不足,這非常考驗供應鏈的產能爬坡能力,做不好很容易被消費者誤解為飢餓營銷。

2、渠道

很多製造業背景的企業家,產品沒有問題,但就是賣不掉。

如今,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已經從當初的新渠道變成了傳統渠道,這種渠道的流量成本已經跟線下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高於線下成本。

其實可以考慮精品電商渠道,像小米有品、雲集等,都是品質電商,產品的品牌、數量、型號、SKU都比較少,這種精品電商渠道比較容易起量。

但是精品渠道和傳統渠道的不同之處在於,傳統渠道門檻低,但是後期費用高,精品電商渠道則是准入門檻高,因為平臺方要精選入駐的商品,也就是說,要走競品電商,難點在於產品真的要有特色,要足夠好。

所以你的產品必須做到兩條,要麼人無我有,要麼人有我精,產品力要夠強。產品跟渠道方存在一種博弈關係,當產品足夠好的時候,渠道求著你,如果產品不夠好,將很難合作。

早期新產品上市的時候,一定要繫結一個主要的渠道來打透,不要三心二意和很多渠道合作,這樣渠道才能把更多好的資源向你傾斜。

要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這是一個非常難但在當下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因為透過平臺獲取的流量,始終都是屬於平臺的,平臺掌握著這些流量的主動權。只有將這些流量轉化為我們的私域流量,並建立自己的使用者池,才能一勞永逸解決受制於平臺流量的問題。

穀倉孵化過很多專案,在做私域流量時,難的不是執行,而是戰略方向。如果在你的使用者池中有了足夠的積累,當你推出新產品時,根本不愁賣。但如果每次推出一個新產品都要去尋找新使用者,那麼效率一定是極低且成本極高的。

具體的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平臺特點從公域流量進行導流,比如抖音、快手這些短影片平臺,可以透過網紅來導流,匯入到你自己的賬號、平臺上去,轉化成自己的使用者群。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糧其實就是你的使用者群。

3、團隊

很多製造業轉型的企業是典型的工廠班底,雖然懂生產,知道如何做好品質,但卻不懂使用者需求,這樣是沒法做自主品牌產品的。

一個好的產品團隊需要有一些基本崗位的設定,產品經理必不可少,並且老大最好是產品經理。還要有所謂的供應鏈和品質總監、渠道總監、研發總監、設計總監,有些還要有品牌總監,這些人要配齊。尤其是製造廠轉型做自主品牌,一定是要重新組建一直完整的團隊,這是非常關鍵的。

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在這個團隊當中,產品經理的崗位不可或缺。在網際網路公司,無論是百度,京東,還有阿里巴巴,騰訊,產品經理的崗位司空見慣,但是在製造業企業中,幾乎沒有。

產品經理缺位是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我們特別強調老大要當成產品家,老大沒有產品經理的能力,產品很容易出問題。

4、思維方式

很多企業的思維方式是,只要我的產品夠多,總有一款能夠讓消費者喜歡。這是“機海戰術”,雖然產品多,但遺憾的是通常沒有一款是精品。

網際網路時代的打法,強調做爆款,少而精,集中資源和力量把一款或少數幾款產品做好做爆。這需要從思維方式上徹底轉變。

如何做少做精?答案是“使用者思維”!

“使用者思維”是品牌屹立於市場的不變法則,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都要“以使用者選擇為中心”。

當下,90後、甚至00後已成為主流消費人群,消費觀念和消費需求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成功“捕獲”主流人群的流量,必須以他們為中心。

他們的選擇標準是什麼?大家都買,我就想買。購買行為的發生就意味著使用者對產品喜歡和滿意,可能因為產品顏值高、有個性,也可能正好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

滿足目標使用者的選擇並贏得使用者的滿意,永遠是品牌的終極目標。

這就要求品牌瞭解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對產品和服務有什麼樣的要求——再精美的產品,使用者不需要,也無法得到認可。

品牌只有掌握了這個出發點,真正讀懂消費者心理、滿足消費者需求,才能在多維度的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

需要注意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填鴨式“市場教育”已經無法打動年輕消費者,因為現在的消費者行動路徑已經從傳統時期的“注意-興趣-慾望-記憶-行動”轉變為“共鳴-確認-參與-共享擴散”。單向的廣告集中投放、品牌傳播將不再有效,有流量也不意味著有購買轉化,如今的“營銷”更準確地說是為使用者製造並提供內容。

而現在,各種形式的內容全面觸達了使用者更多的生活場景,使用者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只有優質的、他們想要看到和願意看到的內容才能讓使用者心甘情願買單,並與品牌建立穩固的情感聯絡。

總的來說,就是必須拋棄“營銷短視症”,不要僅僅把消費者當做流量看待,而是去挖掘他們內在的真實需求,與他們進行深入對話,建立長期聯絡。如果不注重挖掘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無異於慢性自殺。

做產品的公司常有,做爆品的公司不常有。但只要掌握了爆品的底層邏輯,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做到位、做極致,把產品做好,爆品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