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地產調控,這次不一樣

2020 年下半年以來,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碼;本輪調控政策,與過去相比,存在諸多不同之處。

1998 年-2016 年間,地產調控政策呈現明顯的週期性,調控手段上偏重需求端管理。梳理過去五輪地產調控規律發現,觸發調控政策收緊的主要原因是房價上漲過快,而調控放鬆的觸發因素來自於經濟下行壓力。調控政策呈現週期性變化的核心,是政策在“穩經濟”與“穩房價”間相機抉擇。過去調控政策收緊期,多采用限購、提高首付比例和按揭利率等需求端管理措施,而供給端調控措施相對較少。

地產調控,這次不一樣

歷輪調控過程中,地產佔據金融資源問題逐步凸顯。由於歷次地產調控過程中, 調控政策偏重需求,而對於房企融資端調控政策並不多,且期間出現多次金融創新, 地產佔據的金融資源不斷增長。以貸款為例,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在金融機構中佔比, 由 2005 年的 14。2%,抬升到 2020 年的 28。7%;地產發展,還推升居民部門槓桿率; 居民部門槓桿率,由 2005 年的 16。9%,上升到 2020 年的 62。2%。

本輪地產調控,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政策重心轉向防風險,調控手段側重房 企融資監管。十九大以來,政策目標側重調結構、防風險,而房地產作為傳統“加槓 杆”部門,受到政策的重點關注。2020 年下半年以來,地產調控政策,從非標、銀 行開發貸款、供應鏈金融等多方面,全面收緊房企融資渠道。其中,三條紅線、地產 貸款集中度考核、資金信託新規等調控政策,對房企融資環境有重要影響。

地產調控,這次不一樣

上半年,表內外融資同比均下降;下半年,表外融資或持續收縮,表內融資增 量有限。信託方面,房地產類信託持續收縮,一季度淨融資-1055 億;債券方面,上 半年淨融資 1800 億,同比下降 200 億;銀行貸款方面,上半年開發貸款 3900 億, 同比大幅減少 3600。展望下半年,“兩壓一降”、資金信託新規下,信託融資將持續 壓降;部分房企信用風險暴露下,地產債券融資預計將承壓;房地產貸款集中度考核 下,部分銀行涉房貸款集中度超標,開發貸款增量有限。

地產調控,這次不一樣

三條紅線約束下,房企融資需求受限,第二批試點企業有息負債增速或明顯下降。2020 年 8 月 20 日,央行、住建部推出三條紅線政策,旨在透過剔除預收款的資 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三項指標,約束房企有息負債增速。三條紅線約束 下,首批試點的 12 家重點房企,2020年有息負債同比增速-1。4%,較 2019 年增速大 幅下降 15。6 個百分點,顯著低於其他非試點房企。2021 年,三條紅線推廣二批試點企業。以重點上市房企 2020 年年報資料來看,52 家房企中,僅 10 家能達到綠檔, 24 家在黃色檔,10 家在橙色檔,8 家在紅色檔,多數企業融資需求或受約束。

房貸供給收縮下,銷售回款增速回落,且預收資金監管趨緊,房企資金騰挪空 間縮小。2021 年以來,部分銀行由於房貸集中度超標,按揭貸款額度趨於緊張。上 半年,個人按揭貸款 2。1 萬億,同比減少 2000 億;按揭供給受限下,地產銷售從 3 月開始出現回落,6 月銷售額兩年複合增長 10。8%,較 3 月增速累計回落 9 個百分 點;銷售面積增速 5。3%,較 3 月增速累計回落 5。4 個百分點。銷售回落下,地產開 發資金中銷售回款資金,6 月兩年複合增長 12。1%,較 5 月回落 4。6 個百分點。同時, 2020 年以來多地收緊預售資金,房企資金騰挪空間縮小。

前周(7月19 日-7月2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下跌,一、二線城市成交面積下跌,三線城市成交面積上漲。前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積 363 萬平方米。 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成交面積 62 萬平方米,周環比下跌 17。1%;二線城市成交面 積 189 萬平方米,周環比下跌 13。8%;三線城市成交面積 112 萬平方米,周環比上漲 10。2%。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正在從白銀時代走向青銅時代,即使萬科、保利也免不了一跌再跌。看看恆大的斷臂求生的窘境,當初萬科高喊“活下去”是多麼的具有預見性。

個人的奮鬥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歷史的程序。

至於房價?

大家有沒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現在的青年人很少再討論房價了。

我剛畢業那會兒,正好趕上房價的最後一波瘋漲。蠻多城市零首付都出來了,多個城市房價一年漲了近一半。

上海、深圳、南京、廈門,地鐵上的話題經常是房價暴漲和男朋友。

討論房價的那些人裡,欣喜者有之,講述自己如何籌錢貸款,火速看房籤合同的故事。沮喪者有之,聽別人吹噓,神色多少有點黯然。

再往後一年,場面有點把控不住時,上面指令多個城市開始限購。

剛開始大家都篤定這是房價還要漲的表示,過了半年,青年們聊得話題成了房價、比特幣、男朋友。

到了今年後半年,很少有誰再聊房價了,主要話題是轉行、找工作、男朋友。

不只是地鐵上,留心一下朋友圈會發現,幾年前喪文化開始流行,什麼“今天很難,明天也不會好過”“你不是一無所有,你還有體重”。

喪文化看似很喪,其實在“喪”的背後,是一種對生活有所期待的態度,覺得喪著喪著還有機會絕地反擊。

再後來,就開始佛系青年、中年少女,朋友圈裡很多人曬保溫杯加枸杞。

這時青年們的態度,比之“喪”更加低沉,幾乎是一種逆來順受、聽天由命的心態。

到最近幾個月,我發現朋友圈很多人都“消失”了,沒有動態,不見點贊,只剩下一堆微商和“老師”。

人們想要某些事物時,他們可能會罵、會諷刺、會自嘲,但很少會沉默。

當房子這個中產的象徵、生育的保障、財產的標誌對於年輕人失去了意義,那時它就會脫去種種外套,呈現本來的面目。

在過年的幾年裡,它已經出色地完成了貧富分化的使命,買得起的早已上車,買不起的掏空六個錢包也沒用。

有很多資料,我知道,譬如中國的城鎮化進度,譬如一線房子的保值度,譬如土地供給的減少度……

拜託,很多年輕人對生活都無所期待了,講這些有什麼用?

我們只想要平靜、自然地活下去,不盲目地努力然後淪為韭菜,認認真真不被操控地度過這平凡的人生。

房價什麼時候會跌?

中國的房價,很難像國外那樣如雪崩般,短期內腰斬。因為這個國家太大了,經不起那樣的折騰,各個區域情況也不一樣。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那個遍地貪婪處處恐懼、不注重勞動鼓勵巧取豪奪的時代就快過去了。

為什麼?

四個月前,我去黃山旅遊時,遇見了一個96年的男生,畢業後一直在青旅裡做義工。

他本科學的是心理學,父母想讓他回老家考公務員,他卻厭惡那種既定的、一沉不變的生活,跑到黃山來。

他賺著不多的工資,每天用閒暇時間畫水彩,他告訴我:

“我以後想做一個插畫師,透過這個賺錢,我愛幹這個。”

看了他的畫,說真的確實畫得不太好看,甚至畫功還不如我,但他身上所代表的這一代、這一類人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人少見的。

比我大一些的那代人,很多人生命就是一場競爭、一場表演,在爭先恐後的粉飾中搶奪“體面”的標籤。

房子、車子、票子、位子皆是如此,都想要在別人眼中活得精彩,卻忘了自己最初期待的、追尋的是什麼。

希望往後這一代人,他們到婚齡時,沒有那麼緊張的空氣,沒有那麼喧囂的聲音。

他們可以從容地用自己的態度,為這個世界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拔掉許多虛醜事物的外衣,比如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