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在Hi-End解碼器市場上,強敵環伺,dCS、Esoteric、MSB、emm Labs、Soulution、Orpheus、Wiess……各領風騷,誰也不敢拍胸脯說自己是第一。但試用過美國Berkeley Audio Design推出的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後,心中突然有股衝動,把它留下好嗎?

在上個世紀末,美國Pacific Microsonics開發的HDCD格式,與SACD一起競爭高畫質數字音樂的霸主地位。由於各種原因SACD最終勝出,不過Pacific Microsonics生產的Model One和Model Two兩款DAC與ADC時至今日仍然被認為是音質最出色的專業級器材。Berkeley Audio Design由Michael Pflaumer和Michael Ritter共同創辦,Michael Pflaumer負責所有數字演算法,Michael Ritter專長為類比電路。在開發Model One和Model Two過程中,他們發現數字音樂也可以非常細膩、輕鬆和真實,尤其是透過Model Two以24Bit/176。4kHz和192kHz格式所做的錄音。這種聲音極其自然,與現場聆聽樂器演奏幾乎沒有差異,所以他們推出Alpha DAC,目的就是讓原本只限於專業領域的音響走出錄音室,進入發燒友的寵愛名單。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獨立一箱的Alpha USB介面轉換,在《Computer Audiophile》雜誌榮登榜首獲得110最高分,號稱數字輸出要勝過dCS Scarlatti轉盤,也打敗dCS U-Clock與瑞士Soulution 590等高價介面轉換器

HDCD格式是Keith O。Johnson及Michael Pflaumer二人共同發明的,雖然在1980年代後期就已經發展出這個格式,可是真正運用HDCD處理的商業發行CD唱片,一直到1995年才上市。HDCD編碼真的能讓聲音效果提升不少,但解碼器必須內建HDCD解碼(需要授權增加成本),這讓HDCD僅僅留存於Hi-End音響圈而無法大量普及。Keith O。Johnson是非常有名的錄音師,他錄製的RR唱片音效絕佳,搭著他的順風車,RR的CD唱片一直用HDCD處理,讓這格式勉強儲存下來。2000年HDCD專利權被微軟Microsoft收購,後來微軟悄悄在自家的Windows Media Player(簡稱WMP)上內建HDCD解碼演算法(Version 9以後),家裡計算機只要符合:

①開啟24Bit音效設定

②音效卡支援24Bit處理

③播放的是真正HDCD唱片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採用6061-T6整塊鋁坯以CNC挖出底盤,具有出色的強度和耐腐蝕性,整個機殼非常堅固,可以很好抑制內部和外部振動

達標就可以享受到HDCD的完整音質。用WMP11或WMP12播放HDCD唱片,再抓軌記錄,就能發現CD有效Bit深度是16Bit,而HDCD則是20Bit,多出4個Bit的資料。我們知道取樣頻率決定聲音訊寬,Bit深度則決定動態,多了4個Bit讓動態上限由原本的96dB拉到將近120dB(理論值)左右。從波形圖來看,峰值部分CD音軌看起來像經過壓縮處理,HDCD則更自然,瞬間音壓甚至差距將近3dB。為了更好保留峰值,HDCD留下了1個Bit(6dB)的空間,讓錄音師不用擔心電平過荷,所以開啟24Bit音效後,WMP的輸出會降低6dB留給HDCD解碼餘裕。動態範圍擴充套件後,HDCD保留了-100dB的微弱資訊,包括錄音裝置的噪音、錄音現場的空間細節等,它們對於整體聽感的連續性、密度、質感、空間感等等影響甚巨。但CD格式就16Bit,實在力有未逮,因此HDCD才會想辦法在CDDA用不到的地方藏匿編碼,解碼時再還原為20Bit訊號。除此之外HDCD還動用了Dithering及濾波等等功能,而且很多引數是可以調整的,讓錄音師或混音師依照需求加以控制,完善最後的CD成品。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全鋁遙控器可以控制包括絕對相位、左右平衡等功能

很遺憾的,帶HDCD解碼的CD機沒有了,最後連解碼器也難得一見。Keith O。Johnson除了是HDCD的發明者,RR唱片的老闆,他也為一家美國Hi-End音響公司Spectral設計器材。Spectral在1987年推出第一部SDR-1000,號稱是美國首部真正Hi-End的CD機,然後慢吞吞的經過多年的醞釀及設計,千呼萬喚地推出了SDR-4000,最終又改款成SDR-4000SV,這幾年到底有沒有停產都不太清楚。由HDCD發明人打造的CD機,應當能完美挖掘HDCD格式的優點吧。就如當初emm Labs的Ed Meitner(DSD格式的發明人之一)推出自家的SACD轉盤+解碼器般吸引人。Spectral不叫CD Player,而以CD Processor稱呼,自信可見一斑。第一代SDR-4000採用TEAC的VRDS轉盤,到了SDR-4000SV換用CD-ROM,甚至不帶平衡模擬輸出,而採用Analog Devices獨有的多BitΣ-Δ晶片AD1853,也僅支援24Bit/192kHz,實在有點跟不上時代了。難道HDCD真的就此沉寂?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不愧是專業機種,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同軸輸入只有標準75歐姆阻抗的BNC接頭

不!Berkeley Audio Design帶著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榮耀登場,不說別的,如果要解碼HDCD,它絕對是當今唯一的王者!該公司第一部Alpha DAC於2008年推出,隨後在2014年推出Alpha DAC Reference,多年來,這部機器經歷了數次升級,包括更好的濾波(透過軟體更新),添加了MQA擴充套件解碼以及其他改進。最新的Series 3則是最大一次升級,包括更換陶瓷電路板,以及極低相位失真時鐘等。不愧是專業產品的做法,Alpha DAC Reference每一代升級都是可以付費進行的,有些需將機器寄回原廠,有些只需軟體操作(如MQA解碼),保證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落伍淘汰。由於每部新產品都要設計師Michael Pflaumer花費幾個小時進行手動校準和聆聽,這就註定了無法大量生產,甚至經常會缺貨幾個月。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Alpha USB介面轉換可連線計算機或數字轉盤的USB介面,轉換成BNC同軸或AES/EBU平衡輸出

雖然沒機會拿上一代的Series 2進行比較,但與手頭上幾部解碼器,包括音樂傳真Musical Fidelity M6Sr、文傑Vibrato NDP、Pureaudio AirDSD Pro等相較,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可以說完全輾壓。它具有更大的動態起伏,節奏上更有躍動感,低音更緊湊、畫面更清晰、層次感更豐富。管絃樂中小鼓突然爆發的能量生動、開放、真實,大音壓下絲毫沒有增加亮度或聽覺疲勞。它簡直是高解析度和低噪音的完美結合,Alpha DAC巧妙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方式展現出音樂細節,樂器有很高的密度與重量感,音場層次井然有立體感,而音色純淨與空間描繪同樣令人稱讚。播放RR唱片的HDCD示範碟,Alpha DAC深入挖掘最微弱細節的能力營造出龐大的空間感、樂器周圍的空氣流動彷彿可見,小音量時的動態表情清楚保留,有著用大功率後級時那種輕鬆自若的效果。大音量下Alpha DAC完全沒有張揚和顆粒感,瞬態來得突然而有力,但沒有伴隨強烈衝擊感產生刺激感,因為它背景安靜得一如水晶玻璃或高原上的藍天,所有旋律清晰浮現在二隻音箱之間,沒有雜質,沒有遮掩。參考器材由於底噪的關係,聽起來似乎低音缺少了部分細節,這種差異使樂器變得不那麼生動和逼真,聲場也不那麼寬敞,生成的結像定位較為模糊,樂器和人聲周圍的空氣流動也不那麼明顯。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Alpha DAC 特別定製的超高精度恆溫時鐘,能將抖動降至最低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大氣堂而皇之聲音,與高輸出電平有關係,平衡輸出端高達6。15V(+18dBu),非平衡也有3。25V(+12dBu),遠遠高於標準的4V/2V,所以它可以當成前級直接驅動後級功放。前級部分絲毫不馬虎,數字音量控制每級0。1dB,左右平衡調整每級0。05dB,音量共60dB範圍,基本上我都把音量放在最大的60dB位置。意外停電時,音量輸出電平會恢復為25dB,開啟後以遙控器重新調整音量即可。操作非常簡單,連線後偵測到數字訊號Alpha DAC就會自動鎖定,透過面板按鍵可選擇相位(譬如某些鄧麗君錄音是反相的,調整後人聲樂器結像與定位都更凝聚準確)與輸出電平。面板右邊選擇立體聲、左聲道、右聲道與取樣頻率(最高到48kHz八倍的384kHz)。數字濾波選擇有四種,2。16與2。24模式有最小的相位偏差與預鈴振,切換時高頻部分的延伸與圓潤度會有所改變。廠方建議播放CD時使用預設的1。16或1。24濾波模式,也就是模擬Pacific Microsonics的PMD-100和PMD-200濾波器,我自己更喜歡1。24濾波模式(24代表24Bit)。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的主機板為陶瓷材質,陶瓷除了具有高絕緣性外,還具有出色的耐熱性,有助於抑制噪音和避免裝置發熱,有助於改善音質

用一整塊航空鋁以CNC挖出的機殼絕對是重量級的,具有優異的電氣、機械噪聲隔離效果,也有極高的穩定性,這都是Reference Series 3聲音真實的秘訣之一。頂板的希臘字母Alpha陽極氧化成黑色,與底盤的天然鋁顏色形成對比,非常漂亮。除了重灌甲機殼隔離、電源獨立遮蔽之外,Reference Series 3還使用了陶瓷電路板材料。普通PCB是由銅箔和基板粘合而成,基板材質大多數為玻璃纖維(FR-4),酚醛樹脂(FR-3)等材質,加工過程中受熱應力、化學因素、生產工藝不當等原因影響,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翹曲與干擾。陶瓷基板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等產品上,最大優點和是載流量大,100A電流連續透過1mm/0。3mm厚銅體,溫升約17℃;100A電流連續透過2mm/0。3mm厚銅體,溫升僅5℃左右;有更好的散熱效能,低熱膨脹係數與絕緣性好,並且耐壓高,可靠性高效能穩定。缺點是易碎,無法制造大面積的電路板,而且價格昂貴,中低端產品根本不可能使用。

解碼器的核心是DAC晶片,Berkeley Audio從未公佈他們使用哪家公司的晶片,只說是多BitΣ-Δ技術。RR唱片錄音師Keith O。Johnson也為Spectral設計音響器材,CD機中使用Analog Devices解碼晶片,所以我猜測Alpha DAC也是一樣。但Berkeley Audio說他們只使用DAC核心,關閉了晶片內建的所有其他功能,沒有數字濾波,沒有升頻處理,這些功能由自己編寫軟體在外部DSP中實現。因為在晶片中除了D→A轉換外沒有其他處理,所以基板上的電流反彈最小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轉換精度,這種方式結果要優於使用複雜的FPGA設計。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內部每塊線路板分離獨立,電源部分隔離遮蔽,並採取了各種措施防止模組之間的干擾。Alpha DAC從未公佈所使用的DAC解碼晶片,猜測是比較少見的Analog-Devices晶片,因為Spectral的CD機也用ADI晶片,但Berkeley Audio說他們只用瞭解碼的核心部分,其餘如接收、數字濾波等都是自己開發

至於DSD解碼,Alpha DAC另有創見,它不支援DoP或所謂的DSD原生解碼。其實DSD解碼技術很多年前已經存在,在CS4398,DSD179x時DAC內部就有一個Pure DSD通道,這並不是什麼新的技術。但是前幾年的數播並沒有支援DSD,即使有支援DSD,也沒有利用起它的原生DSD通道,其實仍然在DAC內部把DSD轉成PCM再解碼。SACD的取樣頻率為2。8224MHz的頻率,而DoP傳送的頻率是176。4kHz,加上實際有效的資料16Bit(共24Bit,但高8Bit是DoP的標誌資訊),176。4kHz x16=2。8224MHz,理論上完全一樣,但聽感上DSD解碼的聲音比較圓滑流暢,而PCM解碼的動態較大。Berkeley Audio認為將DSD從一位轉換為多位與解碼在一塊晶片上同時進行,這是最糟糕的方式。所以他們用單獨的DSP處理器,自己的演算法執行多Bit轉換,在送到DAC晶片解碼,這樣不但提高了精度也降低了噪聲。廠方也建議,如果是在計算機播放音樂,不妨用JRiver Media Center等軟體提前將DSD轉換為176。4 kHz/24Bit的AIFF或WAV檔案,再交給Alpha DAC解碼,這樣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與主機板完全隔離的線性電源,配備了兩個大型EI變壓器分別為數字與模擬供電,可實現低噪聲和低失真的電源

播放HDCD編碼的光碟(或RR唱片的HRx高畫質音樂檔案),面板的HDCD燈會點亮;播放MQA光盤面板沒有指示燈,但螢幕會顯示MQA字樣(過於簡陋差點看不懂)與展開後的取樣頻率。由於BNC同軸與AES/EBU平衡介面的限制,最多隻能傳送24Bit/192kHz的數字訊號,所以Alpha DAC是無法對應更高格式解碼的。有一次和錄音師Leo馮偉國聊天,他說最好聽的高畫質數字格式是24Bit/192kHz,24Bit/384kHz等高畫質格式太過清晰,細節太多,反而有“數碼味”的感覺,Berkeley Audio不用任何升頻技術,大概專家所見略同。同時,Alpha DAC沒有USB或乙太網連線(韌體升級無法連網,需先刻錄到CD再進行),因為這樣做會將解碼器的接地連線到計算機或音樂伺服器的接地,無法完全隔絕RF噪聲,而噪聲隔離是Berkeley Audio設計者一直強調的重點。為此,他們設計了分體的Alpha USB介面轉換器,可以把USB輸入轉換成BNC同軸與AES/EBU平衡輸出。

Alpha USB裝在一個較小的鐵殼機箱中,面板只有一個指示燈,連線到USB後呈現綠色,與Alpha DAC一樣都沒有電源開關長保持通電狀態,以實現最佳效能。Berkeley Audio使用BNC同軸是因為它是S/PDIF的75歐姆標準,一般RCA接頭為50歐姆,BNC更加穩定。如果連線計算機,執行Snow Leopard或更高版本作業系統的蘋果計算機可自動連線Alpha USB,Windows使用者需要安裝驅動程式軟體。USB原為連線計算機外圍裝置而設計,現在卻成為發燒音響的高畫質音樂檔案或DSD檔案傳輸通用標準,雖然最新的USB 3。1 Gen2可達到最高10Gbps的理論速度,比USB 2。0的480Mbps最高理論速度的20倍,但對發燒音響沒什麼幫助。USB接腳中包括傳輸5V的電壓,而且USB的資料包格式和早期網際網路資料包格式非常相似,資料被分開離散再打包傳輸,這與S/ PDIF的連續位元流數字音訊格式有著明顯不同。所以即使我們用過萬元的USB線連Alpha USB與Aurender W20之類的高階播放器,USB先天的問題依然存在。

這部DAC可以解碼HDCD,有四組數字濾波器可供選擇,包括模擬Pacific Microsonics的PMD-100和PMD-200濾波器

Alpha USB的做法是把汙染的USB電路徹底隔離開來, USB輸入插孔安裝在塑膠外掛上與機箱隔開,以防止電容之間的噪聲耦合。獨立的線性電源為時鐘和數字音訊輸出分別供電,非同步接收表示Alpha USB的輸出不會利用計算機或播放器的時鐘。Alpha USB內建二組超低相位噪聲振盪器,一個用於44。1kHz系列取樣頻率(44。1kHz,88。2kHz和176。4kHz),另一個用於48kHz系列(48kHz,96kHz,192kHz)。原廠建議,使用Alpha USB時不應把它放置在解碼器的頂部,最少要距離0。5米並遠離其他模擬訊號的音響線,以物理隔離“骯髒吵雜的” USB線。條件限制我無法對Alpha USB單獨測試,國外的報告拿它與計算機中的Lynx AES16專業音效卡AES / EBU輸出進行比較,播放RR唱片176。4kHz / 24Bit的HRx高畫質檔案,認為Alpha USB可以更高的解析度和音樂表情。尤其是空間感和舞臺的自然感,它帶來更深邃的舞臺感,音場比較後退,後排樂器的輪廓刻畫更明顯。低音有明確的細節,各種樂器變得更清晰;高音則更生動活潑,密度與細膩質感同時提升。最後,Alpha USB在爆棚高潮樂段有更好的輕鬆感,在複雜的交響樂中旋律響起更加優雅,整體聲音平滑順暢無礙。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Alpha DAC主要供錄音室使用,是許多錄音室的標配器材,Pacific Microsonics專業HDCD解碼器Model 2以其出色的音質而聞名,這部機器就是在Model 2基礎上發展而來

試聽時我主要連線EMT 986R廣播級CD機(以AES/EBU連線),另外搭配文傑Vibrato NMT數字播放器(以USB連線Alpha USB),後者需要多一條電源線與平衡數碼線,雖然是額外開銷,以聲論價還是值得的。EMT 986R本身可以播放行動硬碟中的WAV檔案,聲音表現準確嚴謹和務實,高中音三段平衡無任何的突出,低頻彈跳力極佳張力收放自如,聲場的層次與樂器的定位都非常好,但偏向理性少了一點親密感與感染力。文傑Vibrato NMT數字播放器與配套的NDP解碼前級同樣以USB連線,音色通清開揚明亮,音質爽脆紋理縝密,細微動態與控制力極佳,二端延伸平坦率直,也是接近監聽風格的產品。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雖然HDCD在商業發展上輸給後來的SACD,但美國RR唱片至今仍在CD光碟上加入HDCD編碼,有了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後,播放RR的CD就能獲得20Bit的更大動態效果

連線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後,二套參考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EMT 986R CD機,可以說是質的飛越。仍然以RR唱片的示範碟來說,Alpha DAC不但有著180英寸大螢幕的寬闊開揚感,聲音的透明度、純淨度與與細節表現能力,幾乎少有敵手,關鍵是它非常自然生動,絲毫沒有斧鑿的痕跡。超低噪音的好處隨處可聞,第二軌Arthur Wills《The Vikings》由達拉斯管樂團演奏,鋪天蓋地而來的管風琴聲足以令人感到震驚,Alpha DAC還描繪出一個巨大的音樂廳空間,舞臺上樂團排列歷歷在目,寬闊、深邃、高大且充滿氛圍,所有細節加在一起構成了真實現場表演的效果。第八軌《Dooji Wooji》與第九軌Artie Shaw的豎笛協奏,爵士樂的節奏鮮明躍動,Reference 3擁有強大結實的低音,瞬間迸發的能量飽滿充沛,你幾乎會不由自主地踩腳和敲鼓。這是一種引人入勝的聲音,讓人為之沉醉。

真的想擁有它——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DAC Reference Series 3解碼器

和參考機比較,Alpha DAC有更接近現場演奏的臨場感,而不是單純欣賞罐頭音樂,它的動態也更接近真實樂器。有些器材同樣分析力強大,但是聽起來乾燥、無味,缺少氣定神閒的輕鬆感,也刻畫不出準確龐大的空間效果。過去我一直認為,透過多聲道系統更容易分辨出不同音樂廳之間演奏效果的差異,現在透過Alpha DAC,居然也能體會到辛辛納提交響樂廳與達拉斯Meyerson交響樂中心的種種不同,它帶我們坐在音樂廳最佳位置,聽到明確的舞臺空間感,有著遼闊深邃的音場,毫無壓縮的動態起伏、以及綿密細緻的絕佳質感!要命的是Alpha DAC不像某些專業器材比較陽剛硬朗,它可以很精緻細膩,可以很柔和溫暖,也可以很活潑快速,真叫人怎能不愛它!

文章轉載自:《新音響》2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