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實景三維重建系統,到底能為文物保護帶來什麼?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孕育了勤勞勤勉且充滿智慧的早期先民,他們在這片廣袤土地下留下的多樣化的精神與物質文明,讓

如今的我們有更多的史料可以“為鑑”,有更多的機會去演繹興衰,有更強大的力量去創造新的輝煌

遍佈全國地區的文物、古蹟便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物質體現之一。我們之中,不少人到訪過工程浩繁、綿延萬里的長城。攀行山路,上至一處烽火臺遙望,得知長城不可縱目觀盡。

而在我國境內坐落於自然風光之中的巍峨遺蹟遠不止長城——世界上公認的8大石窟群,有5個在中國,其一就是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的大足石刻,它的鑿造時間經歷唐、五代、宋,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

大足石刻不僅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而且可謂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實景三維重建系統,到底能為文物保護帶來什麼?

文物古蹟對推動新一輩認識與普及歷史文化有重要作用,更是人類研究歷史和回顧歷史的重要證明與資訊來源。

歷經百年,見證變遷,“風餐露宿”的不可移動文物群的保護與修繕工作讓考古學者們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

對於研究文物而言,是由外到內的,研究其外觀和色彩是研究文物的基礎,而其細節紋理更是透露文物本身精神內涵、時代背景的重要資訊。

隨著光陰的流逝,許多文物在風吹雨打中逐漸被消磨,甚至有些已經變了模樣。文物風蝕不可逆,文物保護刻不容緩。為此國家文物保護相關單位也一直在努力,透過各種技術和手段,延緩文物的衰敗。

隨著科技的發展,文物保護工作也已經從圖片、影片,延伸到了三維領域。

相關專家已經開始給文物做“三維重建”——一方面可以儲存珍貴的文物影像,用作宣傳教育等,另一方面,在文物修復的過程中,也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實景三維重建系統,到底能為文物保護帶來什麼?

給文物進行三維重建一般需要實地勘測,為了獲取文物更高的精度和更多的細節,往往還需要近距離地觀察,但又不能對文物造成損壞。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

既拿到我們想要的資料,又不會對文物造成絲毫的損壞呢?

近景測量是行業裡很多人願意使用的方式,安全、可靠,而且精準。

博雅弘拓科技運用實景三維重建系統,已經在不可移動文物三維重建的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21年最新版本的實景三維重建系統,超越以往的近景攝影測量系統,

該系統是以計算機視覺原理(多基線)代替人眼雙目視覺(單基線)傳統攝影測量原理

,從空間一個點由兩條光線交會的攝影測量基本法則變化為空間一個點由多條光線交會而成的全新概念,從而研發產生的一套全新的數字近景攝影測量系統!

實景三維重建系統的優點非常多,首先它具有精確測量功能,並且具有精確三維建模和自動紋理生成及高精度正射影像生成的功能。

一次採集,多點運用,

正是這種強大而靈活的功能,給文物保護帶來新的前景,特別是在

石窟的病害識別、互動展示及向量線描圖的獲取

方面,有了科學技術手段和可靠的保證,不僅可以有了完全忠實於石窟原貌的高保真孿生體,便於石窟進行數字化互動展示,並具有精確的幾何位置關係的數字向量平立剖圖,可以不同比例尺出版,便於石窟數字化管理、保護和研究。

基於實景三維重建系統底層技術並結合深度學習進行研發,可以實現無人工干擾的石窟病害識別技術,便於工作人員科學、精準、高效的對石窟病害進行檢測,為文物修復、加固、復原提供資料支援,為文物保護方案提供依據。

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等曾運用該技術對石窟壁畫和龕像進行了數字化工作

,其成果受到國家和地方文物行政管理機構的一致認可。

實踐證明,該技術能有效應用於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中,並且對文物本體及附屬環境不產生任何破壞,尤其是對世界遺產來說,其真實性和完整性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護。甚至可以融合更多技術做“數字博物館”。

數字化技術讓文物“永生”“永存”,讓文物更精彩。

我們一直在實景三維建模領域不斷髮力,在電腦端,

實景三維重建系統

是一款強大的專業級軟體;在移動端,我們也開發出了易模這款普及型的,但建模結果不打折扣的3D建模App:

易模

這兩款產品均擁有軟體金鑰和API介面服務可供選擇,它們在博雅弘拓產品體系中,是大樹上的兩根樹枝,公司擁有基於攝影測量的更多產品和成套/定製化服務體系。

文章來源: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博雅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