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Ta們的“魂”被誰給“勾走”了?

Ta們的“魂”被誰給“勾走”了?

近日,從某短影片平臺上看到,“兩個孩子因玩手機而離家出走”,該孩子大人於是報警求助,經當地民警調取周邊監控,找到了兄弟倆,並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兩人也認識到了錯誤。

Ta們的“魂”被誰給“勾走”了?

其實,類似現象因過度痴迷手機,而導致離家出走經常都有。如15歲因賴在家裡玩手機與母親發生爭執,隨後離家出走且過後想通自己回家了。還有11歲女孩因玩手機被媽媽批評後出走,數小時後被民警找到將其送回家。更甚有16歲男孩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部二手手機,玩手機被媽媽批評後離家出走,第二天被民警找到。可見,這些背後看似要比作業枯燥乏味,而為何會讓他們對手機有著如此的吸引力,不時的讓人想著,如今的手機就像“鴉片”一樣,讓孩子們越玩越上癮,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吃飯的時候要玩,上學放學的時候要玩,晚上睡覺也要玩,似乎“魂”都被手機給“勾走”了。

事實上,導致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在於家長身上。據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有很多家長對孩子沉迷遊戲萬分焦慮,卻很少反思所導致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就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很多玩手機上癮的孩子背後,同樣都有一對愛玩手機的家長。你怎麼看!因此,對於孩子痴迷手機的背後,不但是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當。尤其是面對孩子在痴迷手機時,絕大多數家長的做法採取“強制沒收、打罵或乾脆放任不管”,顯然這些的方法大多是治標不治本,不僅是不能幫孩子戒掉手機癮,反而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友好發展。

Ta們的“魂”被誰給“勾走”了?

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就是一個給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兩兄弟留留下“不見,亦勿念”字條出走。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給孩子留下榜樣。即使時遇到一些難以過錯的事情,應該是正確地去引導,而不是對孩子的說教。倘如是平常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旦是孩子養成了習慣,則會帶來更多的問題突出,這時對於家長來說,要做的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適當干預、引導合理利用。比如透過手機閱讀電子書籍、用手機搜尋學習資訊等。在如今這個資訊發展迅速的社會,完全不讓孩子玩手機顯然也是不明智的。

總的來說,誰該放下手機,這就很顯然了。為了能夠給孩子成長期留下良好的印象,或者說是以身作則吧,給他們的心靈樹立一個好的習慣。由此來說,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該是在口頭上,而更應該與孩子進行平心靜氣的交流,不要動不動地沒收手機、打罵,而最有效的是多給孩子們一些理解和關愛,讓他能夠在錯誤中覺醒,或者說是從家長的的關安得到改變。要認識清楚的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教育也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你覺得身為做家長的,是否該多學習一點教育和心理學知識,以便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有助於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