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2017年12月初,達音科在千元價位(1280元)推出液態金屬外殼、碳奈米管振膜的隼,時隔近四年,到今年9月,該品牌推出隼的進化版——隼PRO,官方指導價1380元。

相對初代,新品隼PRO的外殼並未進化,而是回到了業內較常見的“不鏽鋼”。

不過,因設計出挑,其實物質感卻大幅勝出初代。扔地攤上的話,初代的隼還需要擦拭擦拭才能有些賣相,而隼PRO即便一身指紋或劃痕,也會更顯貴重。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這一代的隼PRO在外殼設計、聲學效能、線材三方面都有相對初代的較大升級。

另外,它的“硬體配置”在1500元以內是有很強競爭力的,加之品牌歷史和售後品質,若以銷售角度,它肯定會是商家樂於推廣的型號。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黃色的紙殼有些困惑,簡直不像達音科,我更熱衷初代隼那酷炫的銀色包裝。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半透白紙已經是達音科目前中高階耳機的包裝標配了。

會給人神秘感,強化商品貴重屬性。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線粗度一般,適合外出,方便。

線皮透明度高,結合線芯的銀色,會有星光般的美感。另,這條線即便在不那麼亮的光線下,也會有一定的璀璨觀感,適合時尚人士使用。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配件豐富,四種耳套(高音、低音、人聲、均衡),多於初代隼的三種。

配合可拆卸導管使用的“三色小圈圈”,讓我一下子想起達音科2013年的圈鐵創世之作DN1000,依稀記得DN1000上面就有這小玩意兒。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快速可換插頭(3。5、4。4、2。5)

還附贈一個6。35mm轉接頭,以及一塊質量很好的,HIFI圈稀缺的麂皮擦布。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實際體驗很好,比飛傲的同類設計要更快捷、簡單,適合我這種粗人。

對準箭頭標識、直接插、稍微使勁即可鎖住。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DUNU的logo設計還是那麼普通,除此之外,隼PRO的細節設計和工藝品質都可謂上乘。

連同穩定性優秀的MMCX膨脹插針在內。這耳機給了我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和商品價值滿足感。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附贈3對可拆卸調音導管,分別是通透、氛圍增強、參考,出廠預設安裝“參考”導管。

3對導管配合4種耳套,可以出現更多的,有細微變化的音色。這也是千元價位上,很討好HIFI燒友的一個設計方案。

依我個人喜好,通透導管+標配的均衡耳套更好聽些。

至於標配版本,它的聲音雖然很耐聽,但偶爾也會感到少些刺激(過癮),不是特別適合中高頻區間的樂器或是泛音呈現。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腔體部分有稍許重量感。但也許是設計得比較扁的緣故,它不太會有該品牌8年前DN1000、DN2000時代“流星錘”的感覺。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隼PRO的MMCX端子母座與公頭的結合很牢固,且插上後可以比較順滑地360°旋轉,這使得它的繞耳使用要明顯好於某些0。78mm雙針的固定式設計。因後者若設計得不夠合理,會產生不利於耳掛與面板貼合的情況,繼而影響佩戴的穩定和舒適感。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洩壓孔的設計比較特別,估計在研發期間也是費了不少功夫…

隼PRO的外殼與隼,在輪廓和體積上,似乎沒啥差異。

佩戴感受也基本一致,只是觸感上,隼PRO更令人心生美好。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耳套與腔體導管的匹配性很高。

安裝較容易,拆卸也較簡單,同時還很穩固,日常摘下耳機時不會掉落。這些細節彰顯了廠商的實力(畢竟老牌了)。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隼PRO最大的魅力,從視覺角度來說,就是源自奢侈品皮具的花紋……

在噴砂、磨砂的加工方式下,要照顧到logo圖案的尺寸、精確性、對稱性和美觀性……

真是很拼啊……

若是時光退回兩年前,我是想不到這些設計元素竟會出自達音科。

總之,如今的達音科,裡裡外外已經蛻變,是國貨之光。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這個角度很美。

值得一提的是,外面板這一圈Logo會在光照變化下反光,雖說很細微,但卻強化了高階感、高雅感,也確實會給人一種“金屬奢侈品”的印象。

目前擁有這種設計的耳機,達音科可能是唯一的一個。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和日本FINAL B系列一樣,達音科隼Pro的面板(如上)也存在有不夠平滑的,類似“漣漪”的視覺觀感,這在光線較大面積照射到它,且變化角度時,會察覺。

不過通常情況下,你會意識不到。

我覺得再過幾年,隨著加工技術升級,這個微小問題可能會解決掉?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挺讚歎的一個細節是,在拆掉隼Pro的導管後,能看到與之連線的腔體內側安裝有“金屬濾網”。

以往我所接觸的類似設計的耳機,在此處都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一旦拆掉導管,就意味著內部完全暴露,會有使用的隱憂,怕髒東西進去。

總之,這個細節設計很加分。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這是腔體內側濾網。目測裝配工藝上乘。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這部分的品質,我感覺也沒得挑。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內側腔體看著還挺驚豔的。不亞於外側。

下面談下聲音:

隼Pro的靈敏度到了110。它與手裡的iphone XR(直推)、山靈M6 21版、M6 PRO 21版搭配,在響度、全頻飽滿度層面都令我滿意。但也不算特別靈敏,畢竟,TFZ的動圈耳機還更變態。

煲機必要性:一般,初聽就很不錯。

隔音:一般,在入耳式耳機裡面,勉強能阻絕一些中低音的噪聲侵入,但開啟音樂後都不是事。

搭配前端:從索尼XK到聲音稍微過關的手機,再到較高階HIFI播放器,都能出好聲,它的音色不怪異,也比較穩健,不發飄。算是個百搭級的HIFI後端。

中國稀缺的“奢侈品”耳機,LV看了流淚,僅售1380元的類鑽石振膜耳機評測

聲音描述(基於通透導管+標配的灰色均衡參考耳套)

一耳朵:似乎延續了初代隼的那種稍顯緊緻,略偏素質的聽感。

中下盤有稍許力量增強,中頻瞬態稍受影響,高音過渡自然,全頻基本無刺激感,耐聽,也比較柔和,稍顯緊繃。

音色略暖,非冷聲,聲音不硬。大多數音樂會很有感情,但若是遇到強調空間感、靜謐感的音樂,它稍顯厚實的低音可能會影響那種輕快與通透。

不過,這種所謂的“影響”也是基於我與其他耳機(上圖所示)的對比。如今的千元級耳機大體上都是“萬能”聽。除非很挑剔,否則都不算個事。

人聲血肉感較明顯,但不屬於特鮮活、很歡快的那種,此外,它也不是銳利、華麗的風格。音色區別於達音科SA6、ZEN和ZEN PRO。

人聲、樂器基音部分較紮實,密度感強,距離感適中,這部分(硬實力)優於該價位段的一些圈鐵或動圈。

聲場的橫向挺好,垂直空間一般,聽著有一定的偏“矮”的感覺。若在平衡插頭下,用較高音量,則會好轉。

對聲場、分離、定位有較高要求的話,3。5mm插頭下的隼PRO聽著會相對普通,建議用4。4mm插頭下的它去感受其“滿血”狀態。不過,即便如此,其高頻動態、量感和延展也不算驚豔(相對競品),它的中高頻到高頻更多是一種基於“高密度”的自然延伸,可以經得住大聲壓、大動態的狂轟與洗禮而無一絲紊亂。

隼PRO比K3003全頻密度、規模感、飽滿度、自然度(特指中高頻)好,低頻量感差異不算大。

事實上,多年前的達音科DK3001就已追平甚至略超K3003了,如今看來,K3003的硬素質連國產1000多元的耳塞也有所不如了。回想起K3003初上市時,它被國內科技網站評測人讚歎“聲場巨大”,現在……

隼PRO的低音控制力比較好,下潛也比較深,量感稍稍多些,中下盤清晰度和柔和感要超越拜亞榭蘭圖,高頻風格有一定差異,動態略遜於榭蘭圖,總體以HIFI標準的話,結合配件的聲學加成,是要勝出榭蘭圖(3000元+)半個檔次的。

對比國內同行,比如NFAUDIO NA2+,隼PRO的解析力(瞬態、動態)略顯不如,它強於低音的厚度、控制力、高頻的自然和人聲的柔和感上。此外,豐富的配件和優秀的插頭配置也要勝出NA2+。

對比聲音記憶SM2。兩者價位差不多相當,SM2的調音完成度很高,全頻紮實、純淨,中高頻結像自然且準確,細微的聲音也有形體感,整體稍微偏素質,音色平滑,不刺激,不張揚,略平淡,達音科隼PRO相對厚實,下盤在某些音域下會有更富衝擊感的力量呈現,也更可能爆發規模感,但中高頻到高頻部分,隼PRO更多照顧聽感,耐聽且優雅,不太會像SM2聚焦到細節形體輪廓。總之,兩者都是實力派,但隼PRO有平衡插頭(配件)加持,倘若隼PRO是以此形式聽,那麼3。5插頭的SM2則會比較危險。畢竟平衡模式下的隼PRO完成度會更高。

對比QoA adonis(圈鐵),adonis的舒展聽感,聲場、分離度、樂器高頻泛音量感、低音量感都更好於隼PRO(3。5mm插頭),會有起飛的感覺,但adonis標配3。5插頭的線,這使得以上優點在4。4插頭的隼PRO面前會變得不那麼優秀,不過,分離度仍是圈鐵耳機adonis的特色,此外,女聲的真實感、柔美感也是adonis的厲害之處,相對地,隼pro倒顯得欠缺靈氣了。最後,adonis低音量感較大,大於隼pro,但下潛力度稍欠,且低音凝聚力、人聲和高音密度也都稍遜色於隼PRO。

總體上,隼PRO聽著很“穩”,它的聲學磚塊堆得很密,很工整。3。5mm插頭下得它不張揚,也不那麼華麗。

通常,它強於比較順滑的線條、高密度且自然的基音。若基於4。4平衡口,它會在素質層面發出出彩的細節。在一些簡單的流行曲目下,它的聽感甚至偶爾會超越ZEN PRO,這令我印象深刻。

隼PRO比初代隼在規模感,鬆弛感和資訊量上要更出色,而豐富的,高品質的實用配件更是它秒掉初代隼,甚至是一些競品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