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當年“強悍的小Y”掀起了一波膝上型電腦打遊戲的熱潮,而如今超薄本效能同樣持續走高。體型方面有限制,但為何以聯想小新為代表的PC潮牌還有衝擊“Pro”的勇氣與實力?應該說,“Core”是關鍵。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一款主流價位的膝上型電腦因何而長期缺貨?如果不是零部件缺貨,那就是價效比超高,消費者趨之若鶩了。聯想小新Pro 14就是後者,特別是使用處理器中整合的Iris Xe核顯的銳炬版。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十一代酷睿(代號Tiger Lake-U)率先開啟了膝上型電腦上的PCI-E 4。0時代、給儲存和顯示卡都帶來了翻番的頻寬,於是就有了2020款聯想小新Pro 14更新時,首推配備MX 450 PCI-E 4。0介面輕薄機獨顯的機型。然而到了2021款面世的時候,銳炬(Iris Xe)核顯版則成為這一熱門機型的主導機型。價格因素使然,還是另有“隱情”?

1

越級效能表現

如果孤立地看,十一代酷睿平臺實際上是由幾項關鍵的技術升級組成:

製程工藝:10nm SuperFin,顯性改善功耗與執行頻率;

CPU:代號為Willow Cove的計算單元,微架構升級帶來同頻14%左右的效能提升,Turbo Boost頻率提升500MHz(酷睿i5-1035G到1135G7);

記憶體:高階輕薄機型所使用的記憶體規格從LPDDR4-3733升級到LPDDR4x-4267,頻率/頻寬增、功耗降;

介面:整合的Thunderbol3升級到Thunderbolt4/USB4;

續航:第11代酷睿處理器的輕薄本,在純電池供電下,與插電情況下相比,效能損失較小,筆記本能持續保持強效能。

人工智慧:內建三大人工智慧加速引擎(CPU+GPU+GNA),採用英特爾 Gaussian 和神經加速器 2。0(英特爾 GNA)增強的音訊功能,實現背景噪音抑制。

核顯:如果說CPU部分的提升是循序漸進,勵志重回高效能GPU市場的英特爾,在Iris Xe上放飛了自我,特別是如小新Pro 14這樣的產品,用設計進一步釋放出其潛能。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有一種效能釋放,叫做小新Pro的效能釋放。14英寸機型,已經成為輕薄與效能雙重特性的衝突前沿。如今,兩者間的平衡已經向輕薄傾斜,在這樣大背景下,擁有同級別產品中更輕薄身形(16。9mm厚、1。32kg)的小新Pro 14,還打出了“超長續航”和“越級效能”的旗號。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多的不說,先簡單看下3DMark各機型的測試成績,建立一個對不同規格處理器及顯示卡效能表現的基本概念。考慮到價格因素,再加上效能級別從28W調升到38W量級,小新Pro 14全系列只有酷睿i5-1135G7一個處理器配置。聯想宣稱,該機效能水平達到甚至超過未調升的酷睿i7水平,而遊戲效能對MX 350獨顯的超越也是大幅度的。目前來看,的確如此。

2

隱秘能源管理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小新Pro 14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十一代酷睿平臺為挖掘散熱冗餘及處理器效能而迭代的Intel Dynamic Tuning(DTT,動態調優)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在CPU與GPU之間動態分配散熱能力,不僅優先將電力輸送到對效能有較高需求的零元件,而且效能壓著散熱系統的峰值極限跑。若要精確動態掌握整機的發熱/功耗及散熱/溫度情況,必須有充分而完善的感知系統,你很少會在5000多元的主流膝上型電腦中看到,系統中有如此多感測器的情況,這些感測器雖然多數內建在酷睿平臺的各個零元件中,但是要呼叫它們的資訊並主動控制機構運轉,是需要相應地增加軟硬體成本的,付出總會有回報的。

作為英特爾第十二代核顯產品,整合在Tiger Lake-U中的Iris Xe核心與CPU整合在一顆DIE上、有著共通的製造工藝、指令架構和同步研發的通用AI與圖形指令系統,這也是新平臺,再加上Iris Xe MAX獨顯能夠DTT運作的關鍵原因。

此外,小新Pro 14的系統性能均衡也進行了非常特殊的處理,簡單的說就是像單一任務調優,注意,不是單執行緒。在CPU與GPU甚至是CPU不同核心上的負載相互競爭計算資源的時候,系統會傾向於照顧先來的且持續時間較長的任務更好的資源配給,確保其持續高效執行,而不是簡單地均分效能/散熱資源,導致每個任務執行效率都大幅下降。

在測試過程中,前臺運行遊戲情況下,臨時增加處理器負載,與現有處理器負載,再開啟遊戲,兩個任務的速度表現有著明顯的差異。當然,負載的“不均衡”現象是動態而非持續的,系統在幾秒至十幾秒後逐漸趨於常規狀態,烤機軟體無法反應這樣的動態變化,只能呈現所謂單烤CPU 38W、雙烤38W(其中GPU 16W)的靜態效果。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更有意思的是,十一代酷睿與Windows 10 20H1以後版本相結合,核心及執行緒排程機制更加完善,這對整機效能的影響可謂潛移默化。早在1606版Windows 10,作業系統已經可以均勻地將多個執行緒分配到不同物理核心上,解決不小心將多個負載分配到一個物理核心的不同執行緒上所造成的效能影響。

但是這個排程機制是死的,執行緒一旦分配直到結束後才會釋放資源,下次啟動再重新分配。後來,Windows可以獲知(或找到)體制最好(執行頻率更高)核心,將最重的負載放在它上面執行,但這項技術僅限於酷睿K系列產品。到了最新版Windows 10,系統可以部分介入活執行緒的排程工作,也就是隨著不同執行緒負載的變化而動態地在不同的核心間排程,利用的就是酷睿處理器跨核心存在的Smart Cache,否則就還要解決比執行緒動態排程更復雜的記憶體資料動態排程問題。表現在測試中,就是複雜的測試集有較為明顯的效能提升,任務越單純、各執行緒特性越接近且負載相近,效能就無增益。

3

動態看的效能提升

小新Pro 14上的酷睿i5-1135G7處理器的最大單/雙核Turbo Boost頻率為4。2GHz,而最大三/四核執行頻率為3。8GHz。

下面這項測試所呈現的資料十分有趣,對比了SYSmark 25和Cinebench R25這兩個極複雜測試集和極簡測試項,在限定酷睿i5-1135G7部分核心執行頻率後的效能差異:兩個核心頻率分別被限定為最大3。6GHz與3。8GHz。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限定部分核心執行頻率後,對SYSmark 25的效能沒有影響尚可以用“高負載並行執行緒少”強行解釋,但是效能還有較為明顯(對該軟體來說)提升又怎麼解釋呢?實際上,SYSmark 25的執行緒並行度非常高,保持5~25個之間,負載各有不同;相比之下,算上核心程式,Cinebench R25只有9個,且保持滿負荷。相對合理的解釋是,系統將高負載執行緒放到了未限定執行頻率的核心上,且因部分核心頻率受限、散熱有餘量,其他核心可以跑在更高的頻率上。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另一組測試資料也印證了這一結論。對於持續而非全核滿負載需求,如常用於測試的影片渲染、密集計算等領域,非常具有參考意義。反之,如果有相應負載需求,本就不是輕薄機型覆蓋的應用領域,散熱能力更好的高效能機種更為合適。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CPU+GPU雙烤,未做任何限定情況下,同樣的38W整體(Package)發熱量,CPU全核執行在2。7GHz頻率下(截圖偏差)、GPU執行頻率為1。25GHz。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限定CPU負載僅執行在每個核心的1個執行緒上後,整體發熱量未變(散熱條件限制),而CPU執行頻率提升到2。8GHz、GPU提升到1。30GHz。

同樣的功耗條件下,CPU、GPU都有著更高的持續執行頻率/效能,這不就是遊戲場景嗎!以下游戲測試均在1920×1080解析度下,以高畫質、非超高畫質獲得。由於小新Pro 14採用了解析度更高的2240×1400 16:10螢幕,關閉硬體縮放後螢幕四周都會留有黑邊。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4

設計保障品質

有著個80EU的Iris Xe,再加上小新Pro 14的增散熱、保頻率設計,主流甚至3A遊戲大作都可以都有著相當流暢的執行速度,而且是這樣輕薄的一臺電腦。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小新Pro 14的散熱系統佈置非常“開”,銳炬版機型與獨顯版基本相同。減少了部分元器件和分支後,其整機重量比獨顯版機型重量輕了15g,而整機最低待機功耗則下降了近1W,幅度超過20%。因此,在相對較低負載情況下,61Wh電池的使用時間超過15小時,比獨顯版長2小時。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雖然只有酷睿i5-1135G7一顆物理晶片,但是小新Pro 14的雙風扇散熱策略並沒有變化,兩側相對旋轉的風扇轉速,根據周邊溫度情況獨立控制,5V 0。5A的大功率配合相對更大的厚度,在散熱風量、轉速之間獲得了更好的平衡,而在噪音層面,最佳化風扇葉片結構可改善高轉情況下的切風噪音。對使用者來說,透過聆聽噪音,特別是根據噪音頻率來判斷風扇轉速,會與經驗值有較大偏差。其實使用者所在意的是散熱效果和噪音,具體的轉速則並不重要。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此外,在英特爾“1W屏”概念及供應鏈體系推動下,小新Pro 14使用的聯想定製屏LEN140WU+不僅最高亮度可達327cd/m2,而且功耗不超過2W,夜間低亮度使用時甚至功耗接近1W水平,也是電池續航時間更長的推手。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再來說說儲存的情況。Tiger Lake-U提供4條直連CPU的PCI-E 4。0通道,PC廠商可以根據需要將它設計為連通GPU或SSD,業已上市的十一代酷睿H35系列圖形效能取向的產品多采用前一種設計,而輕薄機型則無定數——PCI-E 4。0介面SSD發熱量較高、主流的512GB容量無法發揮高速介面效能等因素決定。

獨顯版小新Pro 14用PCI-E 4。0 x4介面連線MX 450、SSD為PCI-E 3。0 x4介面,而銳炬版沒有改變這一基本設計,即便沒有獨顯也沒有在這方面妥協。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結論不多說了,一張圖代表著效能水平,總結下來就是:相當OK。話分兩頭說,幸福是有代價的,對輕薄膝上型電腦來說那就是熱。該款SSD(512GB)突發讀寫時的最大功耗超過4W,這還是偏低功耗引數設定後的結果,換上高效能機型所配備款型的SSD,有賬面上不到10%效能提升,而功耗增加1W,你是否願意呢?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最後再來說說酷睿機型的傳統強項:介面。相對其他同級別競爭產品,小新Pro 14的擴充套件介面數量上算不上多,只有左側的兩個USB-C和右側的1個USB-A。但是其左側兩個介面全部為Thunderbolt 4/USB 4的功能設定,各自獨佔40Gb/s頻寬,速度剛剛的、功能剛剛的、都支援60W快速充電,無論是直接使用還是擴充套件使用都非常給力。

另外,在Wi-Fi 6無線網路模組上,小新Pro 14“非常有想法”。通常,超薄機型更多選擇板載的12mm×16mm模組,而該機選用了可更換的22mm x 30mm CNvio2介面E-Key模組,無論是Wi-Fi 6E還是Killer,都有機會升級獲得。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消費者,特別是效能黨、指標黨對小新Pro 14青睞有加不無道理。在主流價位段上,個人使用者能夠更直接的體驗到這些顯性的優勢,聯想很好地抓住了它。

放棄獨顯!小新Pro 14酷睿銳炬版底氣何來?

5

消費者的選擇

近兩年來 ,聯想在PC產品端的發力十分成功,原本主打輕薄高性價比的小新,不斷提升“能打”的水平。如今不僅CPU表現出眾,還用更好的價格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圖形效能,擴充套件介面、儲存能力,比肩高階機型。

當然,因為能力超出一截,如今的小新Pro 14也要比其他品牌同定位的機型更吸引偏效能訴求的消費者,銳炬版機型則又往價效比方向調整了一些。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有更多的消費者看重它了。這樣的產品定位,合你的口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