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資訊流中的博弈:“一點資訊”的求索和思考

開啟“一點資訊”APP,開屏即八個字“品質內容,價值閱讀”。

這款融合了搜尋和個性化推薦技術的資訊流產品背後是一家相當低調的網際網路企業。回顧“一點資訊”的發展履跡,卻又可以從中窺見其在躁動的移動互聯時代存活下來並欣欣向榮的端倪。

2013年問世,2015年、2016年先後與小米、OPPO達成戰略合作,2017年完成E輪融資。。。。。而今“一點資訊”的使用者覆蓋率已躋身行業前三,生態流量1。2億。

日前,賽博大象集團一點資訊CTO柴橋子、高階副總裁陳合春接受了51cto記者的採訪,就近兩年在技術儲備、產品設計、內容輸出、發力方向上的探索和抉擇進行了分享。

資訊流中的博弈:“一點資訊”的求索和思考

資訊流的變遷:短影片衝擊下的“突圍”

資訊流產品到底是什麼?業界對於這一概念並沒有清晰的界定。

陳合春解釋道,資訊流更多應該是一種對於資訊獲取互動方式的稱謂。在他看來,資訊流產品其實可以看作是早期門戶時代類似產品的升級。“原來你看新聞,現在延伸到你感興趣的各種內容,然後用流的方式來互動,就成了早期的資訊流產品。這背後,個性化推薦技術是核心的支撐。同時在生產端,進一步促進了自媒體生態的繁榮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近年來資訊流的承載形式越發多樣化,海量的圖文、音訊和影片每天都在沖刷著人們的日常,儘管資訊質量參差不齊,但無一例外在最大化地謀求人們的注意力。其中短影片無疑是個中翹楚,對資訊流行業來說,其崛起過程就像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

對此,陳合春談到,在資訊流場景下大家的需求多數是消磨時間,而短影片產品無論在娛樂性還是沉浸感上都更有優勢,使用者傾向於短影片並非偶然。面對這一挑戰,企圖將已經分流到短影片上的時長重新導回傳統的資訊流領域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關鍵還是在於尋找“新的增長點”。

而在摸索過程中,一點資訊逐漸將眼光放到了“中影片”上,因為他們希望能夠給與使用者“更有價值”的東西。直觀來看,雖然同樣是影片,但中影片的時長使它更容易形成完整的敘事邏輯,更容易進行有深度的內容輸出,更能夠承載有一定價值的表達,從而讓使用者更有獲得感。而這一點對於短影片而言恰恰是稀缺的。

規模化競爭時代遠去:不為流量犧牲質量

對中影片的產品規劃在一點資訊團隊內部也經歷了長久的討論,其中1個焦點在於究竟是在原有的主產品上升級還是另起爐灶,最終後者佔據上風。儘管這會讓獲客成本大大增加,但綜合衡量之下依舊是開闢一條新路更契合團隊初衷。

從獲客角度考慮,陳合春解釋:相較於傳統的渠道投放,現在獲客的關鍵更在於做出產品口碑。如果產品口碑出不來,無法讓使用者自發推廣,那後續基本宣告終結。因此,如何結合現有內容進行傳播形成口碑才是重點。另外從產品調性角度考量,和原有產品相比,新產品的定位和人群調性肯定是有差異的,硬把兩者揉在一起,最有可能產生的後果就是“左右互搏”,互相牽制,甚至互為包袱,在發展空間上限制重重。

而對於現有的主產品,一點資訊團隊的核心追求仍然堅持——保持品質,把內容做好。而這一點也意味著他們需要在價值品質和高度娛樂化的內容間有所取捨。

陳合春坦言:你可以將內容下沉,給使用者推送很多娛樂性極高的、搞笑的內容,而且這可以佔到很多時長,但對我們來說,首先要把新聞的基本性滿足好,要做到這一點必然會舍掉一部分泛娛樂化的東西。而這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我們的產品會更吸引城市使用者、更貼閤中高收入群體需求。

“規模化競爭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是會堅持先維持好品牌,維持好人群調性,而不是為了擴大規模把內容質量門檻降低。當然基於這一前提,我們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我們會尋求別的方式去承載,而不是讓價值品質的這一部分稀釋掉。”

資訊流中的博弈:“一點資訊”的求索和思考

精準分發:人機結合避開單純演算法推薦弊端

除了繼續完善內容生態外,一點資訊在技術體系上也在不斷迭代,以便能更好地支援平臺服務。據柴橋子介紹,演算法和推薦系統是一點資訊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去年他們進行了底層平臺的大升級,目前其機器學習平臺可以支援萬億級引數大模型分散式訓練,實驗平臺可同時進行大規模並行ABTest迭代實驗。過硬的技術能力是一點資訊實現精準分發、達成高效的個性化推薦的前提。

柴橋子對個性化推薦的核心作了進一步說明:這裡涉及兩個重點。一是內容理解,無論是圖文還是影片,如何精細化這些內容的顆粒度是關鍵;二是使用者畫像和行為洞察,如何在使用者刻畫、使用者意圖挖掘、行為理解方面深耕是研發投入的另一大環節。

不過為了保證內容質量,在整體上一點資訊還是採取“演算法+人工”的方式。“對於內容的曝光比例還有展現位置,我們有明確的規則和要求。演算法打底,同時有人工編輯介入保證整體的新聞感和熱度感知。”柴橋子提到,“演算法沒有價值觀,但公司會有。公司的價值觀會折射在內容的曝光率上,優質的內容需要強曝光,這是我們堅持的一點。”

重塑個性化推薦:衝出資訊繭房的另一種可能

人機結合的方式可以避免單純演算法推薦帶來的弊端,但個性化推薦本身歷來就是雙刃劍。因為這種迎合使用者喜好進而最大限度保證留存時間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資訊繭房,這一點也被大眾詬病已久。

對此,柴橋子提到:“從技術角度來說我們其實有一種策略,就是保證一定比例的探索性或多樣性,也就是使用者未知領域的一些內容。當然這涉及取捨,因為未知可能會導致時長的損失。時長意味著商業收益,從機率角度看,給使用者不確定的內容肯定沒有給他喜歡的東西帶來的收益高。這個時候就需要平臺來判斷和決定,你願意拿多大的時長或者收益來冒險保持這種探索性。”

此外,一點資訊的團隊還注意到了一種新模式,來避免過度的資訊繭房的形成。這種模式的顛覆性在於不再是為了讓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停留在他喜歡的東西上面,而是為了讓使用者獲取更多的資訊。在這一目標驅使下,演算法推薦也將不再以時長和興趣度為基準,而是以使用者獲取的價值量的多少來進行。箇中要義就在於如何重新定義資訊的價值,如何清晰地量化這些價值。當然挑戰不止於此。當下資訊流的商業模式本質上來說是由時長CTR決定的,如何讓廣告主接受也是關鍵。但從使用者角度來看,新模式無疑能讓碎片化時間更有價值。

柴橋子說道:“傳統資訊流行業的天花板已經一目瞭然,我們看得很清楚,下一代內容形態或者現在大熱的元宇宙相關技術探索,對創業公司來說是挑戰,但同時也是機會。誰能找到合適的方式開啟這個門,這就可能成為改變行業生態的一個拐點。”

結語

無論是對新品的規劃,或是對現有主產品的底線堅持,還是對於未來的期許,都反映出一點資訊始終如一的產品理念——如何對使用者更有價值。如何在流量和質量間有所平衡,如何兼顧娛樂性和獲得感,如何在一條未有人涉足的道路上走出豁然開朗的可能,一點資訊正在摸索、創新、試錯、校正中向無盡的遠方堅定前行。

資訊流中的博弈:“一點資訊”的求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