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在2021年這個光伏大年中,內捲成為核心關鍵詞。

作為光伏產業鏈的上游源頭,矽料價格由年初每噸不足8萬漲至27。07萬,漲幅超過235%。上游矽料價格的快速上漲,已經讓下游光伏元件廠商壓力倍增。

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東方日升五大光伏元件公司聯合釋出《關於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的聯合呼籲》,希望可以規避“搶裝潮”,竭盡全力“穩供應”。

這五家公司出貨量合計佔到整個光伏元件市場的68%,可見矽料漲價已經對下游產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很多投資者對此不解,上游漲價,那麼下游跟著漲不就好了,為何開始呼籲“穩市場”呢?究其原因就在於,元件廠商漲不起!

縱觀整個產業鏈條,矽料是起點,EPC電站則是下游應用企業,矽片、電池片和元件全部被夾在中間。

矽片由於有較高的護城河,因此能夠順利將矽料漲價轉移至產業下游,而電池片和元件護城河沒有那麼高,向下傳導成本能力有限,同時元件的下游又是電站,根本不具有話語權,因此只能被壓縮利潤空間,甚至慘遭虧損的命運。

從光伏企業剛剛公佈的2021年三季報看,光伏產業鏈中上游企業的業績明顯要優於下游企業,頭部企業的業績要明顯優於其他企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分化格局。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矽料不斷提價呢?矽料提價背後又蘊藏著怎樣的產業邏輯呢?

/ 01 /

中游擴產導致的供需失衡

價格取決於供需,這是最基本的商業常識,原材料行業來說尤為如此。對於矽料而言,目前其正處於歷史罕見的緊供需階段。

所謂矽料指的是由多晶爐燒鑄的矽鑄錠,單晶矽片是在多晶矽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多晶矽料經過單晶爐拉晶、金剛線切割的處理,最後形成單晶矽片。

在光伏行業發展初期,多晶矽片曾被製作成電池片,但如今多晶矽片電池已經幾乎被單晶矽片電池所取代。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矽料生產國。2020年中國多晶矽產能約42萬噸,產量39。2萬噸,分別佔全球總產能的75%和76%。

多晶矽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具有耗資多、耗能高、擴產週期長的特性。基於極高的產業壁壘,導致矽料行業集中度較高,且難有新入局者,中國多晶矽前五大企業瓜分了全球市場65。3%的份額。

現階段,矽料行業的產能增加主要依賴於頭部企業擴產,由於多晶矽產線的建設週期長達18個月,因此矽料產量爬坡極慢。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分析,2021年中國矽料預期產量將在44萬噸,全球產量約58。2萬噸。

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需求端,據CPIA 預測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50-170GW,摺合矽料在54-61。2萬噸,全球矽料企業滿產才能達到預期。

儘管矽料產能趨緊,但也不至於催生矽料提價至如此地步,真正促使矽料不斷提價的原因在於中游矽片企業的極速擴張。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國主要矽片企業產能合計約235。2GW,而最終的產量僅為167。7GW,產能利用率僅約七成。在並未滿產的情況下,中游的矽片企業們已經開啟瘋狂擴產之路,預計未來幾年產能仍將保持擴增之中。

“雙龍頭”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分別計劃2021年產能達105GW和85GW,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上機數控均計劃產能達標30GW,其他企業也均不同程度的擴產。

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為了能夠獲得穩定的供給,各家矽片生產企業紛紛採用長單鎖定的方式繫結上游矽料企業,上機數控、雙良節能等矽片新勢力雖然目前行業中份額並不高,但也都與上游矽料廠商進行長單鎖定。

矽料本就處於緊供應階段,矽片廠商的長單鎖定進一步加劇了矽料需求,從而導致供需的徹底失衡。再加上,不久前的能源問題,讓不少矽料企業陷入減產的境地,致使矽料缺口進一步被放大。

鑑於矽料擴產週期長,而中游矽片的需求又如此旺盛,短期內矽料價格可能都將徘徊於高位。那麼究竟中游矽片企業為何如此急於擴產呢?這背後實則是光伏產業的又一次鉅變。

/ 02 /

又一次生死迭代

光伏行業始終無法迴避“迭代”二字。

2015年之前,多晶矽片是市場主流,但這種技術門檻不高,隨著單晶矽片成本不斷降低,最終單晶矽片以價效比優勢取代了多晶矽片。從多晶矽片到單晶矽片,這被看做是光伏矽片產業的第一次全面產品迭代。

除單晶矽片取代多晶矽片外,光伏矽片還存在尺寸不斷增大的發展趨勢。隨著光伏行業補貼的持續下降,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平價時代,迫使企業更加註重效率。尺寸越大,矽片應用效率越高,“大尺寸”也成為光伏矽片行業迭代的方向。

尤其在這兩年,“大尺寸”已經讓光伏矽片有了“跨時代”的改變,光伏行業正在上演又一次生死迭代。

2019年在行業依然處於G1(邊距158。75mm)規格的時候,隆基股份攜手上下游企業推出M6(邊距166mm)規格的矽片,由此開啟“大尺寸”爭奪戰。但M6規格推出僅僅半年,中環股份就推出更大尺寸的M12(邊距210mm)規格來應對。

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從產品效能上看,M12矽片全方面強於傳統矽片,與當時主流的G1矽片相比,效率提升近75%。根據中環的測算,M12電池片的成本可降低7。9分/瓦,元件成本可降低12。6分/瓦。除產業鏈配套暫未跟上外,暫無明顯缺點。

在“次時代”產品面前,傳統光伏豪強坐不住了。2020年6月,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潞安太陽能、潤陽悅達、中宇光伏七家光伏企業成立“M10(邊距182mm)”聯盟,全力倡導M10規格矽片,並在行業標準組織中將這一尺寸納入標準規範檔案,減少資源浪費。

M10規格雖然從純效能角度趕不上M12規格,但卻是現階段對矽片、電池、元件產線相容效能最好的。M10的配套更全,也更容易購買,現階段價效比更優。

與“M10”聯盟相對的則是“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這是以M12為核心的光伏聯盟,由中環股份、東方日升、天合光能、福萊特、陽光電源、上能電氣等39家產業鏈公司在2020年7月聯合成立。

從兩大聯盟的成員來看,M10聯盟聚集了當前主流的幾大矽片廠,代表著傳統矽片廠的利益;M12聯盟則除中環股份外,普遍是新入局者或者產業鏈公司,代表著光伏新勢力的意志。

之所以出現矽片路線之爭,主要還是因為裝置上的限制。矽片是由矽料在單晶爐中拉晶形成的,當前主流單晶爐熱屏內徑在270mm左右,而M12矽片外徑達到295mm,也就是說佈局M12矽片需要新的單晶爐投資,此外切片機也需要更換。

據統計,截止2020年10月,全國現存的26539臺單晶爐中,35。4%的單晶爐只能生產M6以下的矽片;42。9%的單晶爐生產M10的矽片;只有剩餘21。7%的單晶爐能夠生產M12矽片。

極致內卷下的光伏江湖: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一直以來,光伏矽片都是一個資產較重的行業,多年的迭代讓這個行業很難再有新入局者,而M12矽片的橫空出世給了新入局者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實際上,M12矽片的出現相當於產品層面的一次完全碾壓,在傳統光伏企業尚存大量低端產能的情況下,積極佈局M12矽片有望提前搶佔市場,這也是為何矽片行業突然出現如此多新入局者的原因。

放眼未來,市場的主流矽片將由M10和M12兩種規格中產生,兩大陣營比的除了發電效率外,還要考量各項成本,畢竟發電這件事上,歸根結底還是成本為王。

正是由於矽片行業發生的又一次生死迭代,激發了各家企業對於矽料的搶購熱潮。在矽料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傳統行情與入局新貴誰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由此造成上游矽料出現歷史性的缺貨浪潮。

/ 03 /

矽片行業將迎一場“大逃殺”?

但這種由中游矽片企業擴產帶動的矽料漲價潮,並非由真實的下游需求激發。就目前而言,中游矽片的產能實際已經超過了真實需求。

這場由中游產業迭代所引發的“擁矽為王”何時是頭?那就是上游的供需關係重新平衡之際。

正如前文所述,由於看到M12帶來的迭代機會,不少企業集中入局矽片產業,然而與希望相對的則是失望。

據中信建投預測,全球2021全球光伏新增裝機155GW,而到了2022年這一資料有望提升至220GW,雖然增速喜人,但與擴增超過至350GW的產能相比,顯然市場是不夠大的。

2021年矽片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約為七成,而到了明年這一資料可能將會降至不足六成。產能利用率下降,也就意味著市場中供給的矽片數量將更多,行業也將更加內卷。

2到3年後,今年擴產的矽片企業逐漸達到產能高峰,屆時矽片行業的內卷將會達到高峰。需求就那麼多,而供給卻明顯增加,這勢必會導致矽片企業間的價格戰競爭,甚至可能迎來一場“大逃殺”。那時候考驗的就不僅僅是產能,同時也是與產業鏈各環節配合的能力。

或許有一天,由於矽片產能過剩,行業中游開啟價格戰,目前產業鏈中最弱勢的電池片和元件企業反而翻身農奴了呢?

當然,如果全球光伏裝機量增速超預期,能夠完全消化掉擴增的產能,那樣情況還不會太過糟糕。但人都是不滿足的,誰又能保證那時候沒有更多的矽片企業進行擴產能呢?

鑑於此,我們認為矽料價格很可能已經到達階段高位,進一步上漲動能並不充足;中游企業的集體擴產很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從而誘發企業間價格的比拼;目前較為弱勢的下游企業,並不會長期處於弱勢。

光伏平價時代,效率將成為核心關鍵詞,企業間比拼的將不再是產能,而是效率。

今日科普:

N型首年衰減1%,相較於P型的首年衰減2%,第一年由衰減引起的發電量損失就減少了一倍。

光伏線上,全球視野;

特約評論,專業解讀。

公眾號“全球光伏”

專注技術專業分享和質量認證解讀,關注全球光伏市場重要資訊,為您分析各國光伏政策和趨勢,傳遞領先企業、領先產品、領先技術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