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隨著梅姨案進入大眾視野,尋子15年的申軍良也被我們熟知。15年的艱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對於花15年尋找,緊與自己相處一年半的,有血緣關係的兒子,申軍良是個偉大、負責的好父親。

3月6日傳來好訊息,兒子申聰找到了。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申軍良在朋友圈寫道:

(一個堅強的父親)

“雖然每一次在媒體前,我都堅強地說:我相信兒子一定能回來,但沒心的絕望沒人能體會”。

(一個有愛的父親)

“兒子,爸爸欠你15年的父愛,請讓爸爸用餘生的時間來好好補償你”

(一個脆弱的父親)

“我幻想著能跟你見面的那一天,我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邁什麼樣的步伐,不知道你會不會嫌棄爸爸”。

看著申軍良開車前往廣州的圖片,內心由衷地欣慰,但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評論,不同的發聲說:“申聰應該報答養育之恩”。看到這,我只想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一、究竟什麼才能稱之為“養育之恩”

自古以來就有“父母養育十重恩,孝敬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說:

1、懷胎守護恩

2、臨產受苦恩

3、生子忘憂恩

孩子出生,得知孩子平安,忘卻了自己的痛,臉上露出笑容。

4、咽苦吐甘恩

寧願自己捱餓,也讓孩子吃飽。比喻照顧不分晝夜、對子女愛重情深。

5、回幹就溼恩

孩子尿床,父母睡在溼的地方。比喻父母毫無怨言,把好的東西留給兒女。

6、哺乳養育恩

父母對孩子的精心照顧,點點滴滴、日日夜夜。

7、洗濯不淨恩

過渡洗滌,雙手變的粗糙,只為愛子女,慈母改容顏。

8、遠行憶念恩

“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孩子遠出時的牽掛。

9、深加體恤恩

孩子生病,父母心裡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父母對孩子的體恤達到忘我境界。

10、究竟憐憫恩

即使100歲高齡,還時常掛憂80歲的女兒,意為,父母對子女的愛為永恆。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對於養父母來說,前3點做不到,能做到後7點更讓人敬佩的。

而訊息報道:申聰強烈要求和父親回家。

這讓我想起黃渤出演的《親愛的》,當孩子被找到時,已經物是人非,讓警察叔叔把自己的親生父母抓起來,他要回家和妹妹在一起。大概在孩子心裡,那個所謂的養父母家才是應該是自己真正的家吧。

對於申聰強烈要求和父親回家,和收養申聰的手段並不光明磊落,申聰所謂的養父母,並不值得孩子去報答什麼養育之恩。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二、即便是親生父母,就值得孩子報答養育之恩嗎?

萱媽每天收收到家長的各種私信,有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想跟我商量解決的,也有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一些糟心事跟我傾訴的,但無不透露著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期盼。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而且是無私的愛,但親生父母就值得孩子報答養育之恩嗎?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1、不負責任的父母,不值得

就在昨天晚上,我和萱爸以此話題,展開了一場激烈討論。

是“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不負責任的父母,帶給孩子只有無盡的傷害。

父親酗酒、家暴,老年了卻找到兒子,要求兒子贍養,有句話說:養你是情分,不養你是本分。再說句難聽點的,當初一時衝動生了孩子,最終卻只顧自己貪圖享樂,對孩子不負半點責任,憑什麼要求孩子為你養老。這跟上公交車就必須給老人讓座一個道理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隨便拿來站在制高點道德綁架用的。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2、愛孩子卻方法不得當,最終傷了孩子的心

前不久,北大碩士的一封“萬言書”引發熱議,該文中有這麼一段話:“記住,在世界一角,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恨著你們”,這名北大碩士,赴美留學,最後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

有人說孩子太不懂事,但只有自己知道,是怎樣的經歷才讓這個孩子傷痕累累。

紅星新聞在採訪了當事人後,報道的文章中大致給出了幾點:

父母的操控;

情感得不到迴應;

呵呵,這理由簡單嗎?就是這麼一個簡單,而且大部分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理由,卻造成了孩子終身的傷痛。

當這個可憐的孩子在,美國講述了6個小時的經歷後,諮詢師說他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而這些問題也印證了自己對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猜想。報告出來後,王猛給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沒有騰飛能力前,需要父母的庇護,我們要尊重孩子,愛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傷害孩子。

這種不報答養育之恩的結果,是悲哀的,為之付出一切的父母換不來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結語:

前幾天有位媽媽私信我,因為繼子的教育而苦惱,身邊的人總會勸她別管那麼多,繼子對她挺孝順,但由於孩子在青春期,有些表現讓她覺得心寒,問我該不該繼續管下去。有句話說:“生育之恩斷指可還、養育之恩斷頭難還”大致這位後媽應該屬於後者,3個多少小時的聊天,無不透露著深深的母愛和對孩子的擔憂。

這一切都基於跟你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為你無私的付出,顯然申聰所謂的養父母並不屬於這種情況,所以也談不上“養育之恩”。

而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北大碩士的結局是悲哀的,

這種悲哀是無意識造成的,

所以孩子的成長何不是父母的修行,

傳統觀念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已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理念。養育孩子首先需要提高父母的認知。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有一句話送給大家:

給孩子最牛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足夠高大,能讓孩子站在肩頭看見未來。

你也許就像萱萱媽一樣,沒有“博士媽媽”等較高的名頭,但身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眼界,父母的高度最終決定孩子的高度。

我是萱萱媽,一個普通的二胎媽媽,全職帶娃,喜歡寫一些親子成長、親子教育的小感悟,關注我,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點選“藍字”檢視更多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萱萱媽x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