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論語求義|孔子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有什麼深刻道理?

論語求義|孔子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有什麼深刻道理?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性”,金文由心+生構成。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說文解字》

“生,造字本義:草木破土萌發”——《象形字典》

由此可見,

性是發自中心的、內在的(物事),性發端於內在的屬性。

《中庸》講:“天命之謂性”。

“命,造字本義:上級向下級開口發話,作出權威性指示”——《象形字典》

“命,使也” ——《說文解字》

命,是命令、指使、指揮的意思。

天命之謂性

,是說

是由上天的命令、指使、指揮而產生的,是上天賦予的。這裡強調了,

是自然產生的,是不受人的主觀意識控制的。

在儒學中,“性”還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字相關,這個字就是“道”,正所謂“率性之謂道”。

“率,造字本義:動詞,用纖繩在河岸拉船”——《象形字典》

“率性之謂道”,意思是:牽引、帶領、控制,上天賦予的、發端於內在的屬性,去完成上天賦予的使命,就是道。

前文中曾解釋過,道是可以走到目的地的路。道是由物構成的,率性“率”的正是物(包括人)性,率性的結果是完成上天賦予的使命,即走到目的地。

論語求義|孔子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有什麼深刻道理?

“性相近也”,是說人與人之間在上天賦予的、內在的屬性上,差距或異同(距離)是很微小的。

人類之所以能成為一類

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大量的相同、相似之處

人性之所以能成為一種性質,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在上天賦予的、內在的屬性上,差距或異同(距離)是很微小的

“習,造字本義:動詞,幼鳥在鳥巢上振動翅膀演練飛行”——《象形字典》

“習,數飛也”——《說文解字》

“習”,是一次次地練習、實踐。

“習相遠也”,不同的實踐過程,各自一次次地積累,拉開了人們之間的差距或異同(距離)。

人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會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引起自我的變化。

變化是生命活動的結果,一切的生命活動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變化。

一次次地重複實踐,或者一次次地進行相似的實踐,帶來的結果就是變化的定向積累,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變化的定向積累”,拉開了人們之間的差距或異同(距離)。

論語求義|孔子說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有什麼深刻道理?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給我們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或異同(距離)產生的主要因素。

所以,我們不應該輕視、放縱,自己的任何一個念頭、任何一句話、任何一種行為,因為它都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我們更不應該輕視、放縱,自己的某個一次次出現的或多個相似的念頭、言行,因為它(們)會給我們帶來定向改變,甚至會讓我們因此而區別於人。

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把責任推給命,給自己找可以自暴自棄的理由,我們應該重視習的力量,透過定向積累,來改變、強化自己,從而走出困境、苦難。

《論語》的首章首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也正是告訴我們,“學和習”對於,生命的發展、壯大和生命目標的實現的重要性。

注:1、《論語》有:“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命孔子很少說,事實上,命人是困難窺探的,即使是聖人,在這方面也慎之又慎,我們普通人怎麼能隨隨便便地把責任推給命呢?

2、本文由“儒學求義”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