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宸寰/作者

1

《為何家會傷人》

過去我們常說“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越長大越發現那個溫暖的家慢慢變成了暴風的中心。

特別是最近讀到了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以最柔和的文字,將當今許多家庭問題的根源層層剖開,一針見血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這本書透過四個方面來闡述家庭和兒童成長問題,分別是:夫妻關係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分離是家庭的永恆主題、焦慮轉移以及中國式的家庭,其中第四部分既闡述了中國家庭的特點,也是對前三個部分的總結。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2

夫妻關係對家庭氛圍的影響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一再強調了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在現在很多的家庭問題中我們常常關注得更多的是婆媳關係和親子關係,而忽略了夫妻這一關係。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夫妻關係處理不好才是造成婆媳問題和親子問題的根源。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當代人的戀愛觀點,作者認為現在的人尋找另一半其實是在尋找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換句話說,就是童年時期沒有從父母那得到的愛會渴望從另一半身上得到。

在父母關係緊張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將來更加容易缺乏安全感、且極度敏感、脆弱,甚至出現暴力傾向,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更是希望能夠在配偶身上得到父母般的疼愛和忍讓,如果得不到滿足,便會因為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等爆發家庭矛盾。

在婆媳關係中,我們發現這些迴避解決婆媳矛盾甚至放任自己父母對妻子打壓的丈夫,就是在親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的環境中成長的。即使他們在擁有自己的新家庭後,還是會習慣性的順從自己的父母而忽視妻子的感受。

於是妻子,又不得不從親子關係中去得到對夫妻關係缺失的補償,在孩子身上找到愛。這種本末倒置的愛的需求讓孩子淪陷在緊張的、不和諧的家境氛圍裡,週而復始的惡性迴圈。

倘若孩子生活在一個父母天天吵架的環境中,即使父母表現得再愛孩子,孩子依然會在不穩定的環境中感到恐慌。

所以,夫妻間有足夠的責任感、安全感以及對彼此的愛是一個溫馨家庭的前提,也是孩子快樂、健康成長的根本。

在我看來,一個家庭中,家長首先應該履行好的是丈夫、妻子的職責,其次才是父母的職責,最後才是各自家庭裡兒子、女兒的職責。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3

拒絕分離、拒絕成長

分離是家庭中永恆的主題,這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分離以及父母的不放手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一次分離就是一次成長”,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願成長不捨得成長的其實是父母。

接受孩子從一個完全依賴自己的嬰兒,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自我意識的人,這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是一個非常痛苦且難以接受的過程,當孩子能夠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時,便會莫名的失落、悵然,比如獨自去上學、住校、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等。

於父母而言,孩子完全獨立與自己割裂開是在潛意識中完全不被允許的,他們誤以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必須依附於自己。為滿足自己的控制慾,經常拿著冠冕堂皇的理由——愛,來掩飾。

可我們忘了,真正愛孩子的方式就是在孩子依賴父母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而在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後學會放手,讓其成長。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4

不要蔓延焦慮到孩子身上

蔓延焦慮其實是現在每個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和現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有關,但這並不是我們在回到家庭後成為和家人爭吵動手的理由。

工作的壓力導致家長的情緒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而時刻緊繃的精神更是容易讓他們在生活中爆發出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

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經歷。

在我上小學時,我的媽媽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我的父親也剛剛失業在外地找工作。那時,媽媽教我數學題時總會越來越不可耐煩,然後暴怒,把我提起來就打,即使這對教會我寫題絲毫不起作用,但只會讓我更加恐慌。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後來我開始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看媽媽每天下班後的臉色行事,甚至就算是媽媽加班我提前先睡,我都能從媽媽的回家後的動靜知道她今天的心情如何,以及我第二天早上會不會捱打。

我常常一個人戰戰兢兢地睡著,想到第二天無法避免的一頓打而突然的惶恐。對於我的父親,因為太少見面的緣故,我的整個小學階段幾乎都沒有關於父親的記憶。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日記本里寫過:媽媽把我生下來就是把我當撒氣桶的。

那時的我並不懂什麼是焦慮,只是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中,害怕自己作業寫不好……,害怕被媽媽打。

家長們普遍認為自己已經這麼努力地工作都沒辦法達到預期的生活,那麼孩子必須更加努力才能夠有更好的未來。這顯然是在打著愛的幌子給孩子轉嫁焦慮。那麼,家長們工作不順心時,最應該做的是“反求諸己”,努力讓自己提升來緩解焦慮,而不是這種焦慮投射到孩子、家人的身上。

當家長自己能夠做到真正的自律時,孩子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言傳身教比劍拔弩張的說教更為有用。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5

中國式家庭裡的惡性迴圈

中國人向來都是內斂含蓄的,我們不善於表達情感,即使在家庭這個需要表達愛的地方亦是如此。

因為不能正確的表達,也不能“看見”與“被看見”,所以造成了家人間種種誤會。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在家庭中得不到愛,這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第一部分關於夫妻關係的描述,其實就是中國式家庭一直在一個惡性迴圈當中。

上一代錯誤的相處模式在下一代的無意識中依然存在,一代傳一代,只是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裡無限放大了家庭中的問題。

抑鬱症的低齡化,未成年孩子增長式的自殺、年輕媽媽輕生等讓我們注意到家為何演變成傷人的地方。

我們的港灣——和諧的家庭,是愛與被愛、相互的需求與滿足,所以每個成員都應該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沒有控制,沒有委曲求全;並且在成員表達或沒有表達出需求時,都應該學會及時的給予成員愛的迴應。

為何家會傷人—不要讓避風港變成暴風眼

6

這本書中關於愛的六個謊言的總結讓我們看清了愛的真實模樣,並告訴我們正確表達愛的方式。

如果能夠將書中的知識為我們生活所用,那麼書中那些令人痛心的案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每個家長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需要的是與孩子一起慢慢成長,給自己時間也給孩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