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有的時候麻煩別人,並不是對你是否獨立的否定?

傳統的認知裡,我們時常被教導: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麻煩別人,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稱得上優秀。

有的時候麻煩別人,並不是對你是否獨立的否定?

後來我發現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平時很少吐露心聲,報喜不報憂,困難的時刻總是一個人扛過去,做事謹小慎微,不好意思尋求幫助,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

我以前也這樣,遇到困難,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不斷自我催眠,靠自己才是最穩妥的,靠自己才能變得內心強大,真的是這樣嗎?

有的時候麻煩別人,並不是對你是否獨立的否定?

一、以為自己能搞定一切

從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其中有一條讓我印象深刻,他覺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

曾經的我便是這樣,加班加點的工作,跟專案,做報告,做表格,做PPT,明明剛走出校門的自己操作不熟練,不懂的地方很多,卻寧願自己摸索,不好意思向同事請教,半個小時的工作,在我這裡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做完外姓報告,做表格,做PPT,明明剛走出校門的自己操作不熟練,不懂的地方很多,卻寧願自己摸索,不好意思向同事請教,半個小時的工作,在我這裡要花兩個小時才能做完,萬幸自己當時只是效率不高,沒耽誤進度。

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請教下擅長做PPT的同事,是不是可以進步更快?PPT做得更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寫報告上,或者更重要的事情上,會不會獲得更多的成長和機會?

有的時候麻煩別人,並不是對你是否獨立的否定?

喬布斯曾這樣說:“許多人從來都不願意拿起電話,從來不求助別人,有時這樣就區分了行動者和做夢人。”

12歲的喬布斯,想要設計一個機械裝置,卻意外卡在了一個環節上,遲遲進展不了,他當即選擇了撥通電話,打給比爾·休利特,惠普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的會長。

年少的喬布斯要到了零件,還意外獲得了去比爾公司實習的機會。

我們不願意麻煩別人,除了害怕被拒絕,更多是以為我一個人也可以,但職場,是一個通力合作的地方,需要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和價值,用相對短的時間,達到最優質的結果。

選擇適當的麻煩別人,更多的是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訴說自己的需求,接受他人的幫助,允許自己這塊大陸與他人產生聯結,反而能使你進步更快,幫你獲得更多的意外機會。

二、過於獨立可能是依賴無能

曾經在節目裡王鷗剖析了自己單身的原因“你真的不會交往,不會撒嬌,不會服軟,其實在這樣的狀態下你非常堅強甚至堅硬。”

節目裡她和明道假想戀愛,表現得超級厲害,她能自己開車載明道,男生在旁邊也要自己徒手搬箱子,想請對方吃飯,自己下廚卻把明道拒之門外,要自己完成。

有的時候麻煩別人,並不是對你是否獨立的否定?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女漢子,不懂得依賴他人,萬事自己動手,彷彿請求幫助是無能的表現。後來我發現這種狀態,被稱作依賴無能。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總是算的很清楚,吃飯要AA,旅行要AA,哪怕面對最親密的人,總是把得到和給予分的特別清楚,在他身邊,總有種挫敗感,揮之不去,彷彿自己可有可無,也沒有過爭吵,卻總是無法親近,王鷗便是這樣的人。

這邊是依賴無能最明顯的狀態,無法與他人發生深刻聯結,表面上看她們獨立自信,什麼都能處理得很好,去向洋蔥一般,剝離到最後一陣酸澀,充斥著焦慮,孤獨,軟弱,矛盾。

他們害怕親密的聯結,因為聯絡的過於密切,意味著需要承受失去的風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比起擔驚受怕的承擔風險,不如瀟灑地迴避它,一人披荊斬棘。

真正獨立的內心豐盈溫暖,在獨自面對問題時,不會覺得無助孤獨,反而因為探索新知感到激動,因為戰勝磨難感到快樂,因為跨越自我的邊界感到自豪。

就像逞強與堅強之間的區別,逞強是不得已而為之,明明有些脆弱,還要裝作堅強,堅強卻是真正的溫暖而強大。

三、互相麻煩,互相成全。

亞里士多德曾說,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我們誰都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避免不了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

任正非曾發出感慨:“自己過去處處都處在人生逆境,個人很孤立,當我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的政治內涵時,已過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呢?”

獨立並不是要你十項全能,麻煩別人不意味著你軟弱無能,合理地向人示弱,同樣是高情商的體現,反而能為你獲得不錯的人緣。

人們常常容易遺忘自己的收穫,但對自己的付出卻記憶深刻,人與人之間互相麻煩的過程中,相處越來越多,友誼的小樹苗在一次次灌溉下,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

你幫我取下外賣,我幫你取個快遞,你幫我辦個家,我剛好順路載你回家,一來二去便建立了關係,從陌生到熟悉,從路人到朋友。

開口麻煩別人,別人會拒絕你嗎?其開口麻煩別人,別人會拒絕你嗎?其實不然。

1960年,心理學家瓊·傑克和戴維蘭迪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中他們讓第一組參與者贏得了一些錢,在派研究員向參與者請求幫助,研究者解釋道,這個實驗是自己掏腰包做的,現在資金不足,請求參與者把應得的錢退還給他。

第二組參與者,同樣贏得了錢,然後研究者請求的原因變了,他自稱是心理學系的秘書,因為系裡資金不足請求他們退還贏得的錢。

過後針對兩位研究者的喜愛程度參與者進行了打分,結果第一位尋求私人幫助的研究者分數更高,更受人喜愛。

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我們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大多數人是願意傾聽的,願意伸出援手的,這個過程中,麻煩他人更像是我們出發的一個訊號,我需要你,你對我很重要。

結語

獨立自強,並沒有什麼不好,盲目的認為自己永遠能搞定一切,自信變成了自負;獨立過了頭,也有可能是無法依賴他人,瞭解了這些,敞開心扉,從換個方式尋求幫助開始。

把“我沒事,我一個人可以”,換成“我不太好,你能陪在我身邊嗎?”把“工作多的我做不完。”換成“我應付不來,你能幫我分擔一部分嗎?”

我們開始打破身上的鎧甲,開始提出自己的需要,更柔軟的走向他人,嘗試依賴,同樣也是嘗試愛與被愛,互相依賴。也是互相成全。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幫到你了,可以點一下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