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裡,難免接受到別人的評價議論,甚至否定攻擊,有些是語重心長的,有些是不懷好意的,有些是主觀臆斷居高臨下,有些是搬弄是非指桑罵槐,表現形式不一而足。

閒言碎語雖然如同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卻常常傷人於無形,帶來焦慮、羞恥、畏懼、憤怒的痛苦情緒,好似被飄忽不定的繩索纏住了我們的手腳,無法掙脫也無力回擊,

古人的話足以說明外界言語的威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記得小時候性格比較內向,逢年過節串門的親戚見到我總要發表議論:“這孩子怎麼不愛說話呢?太老實將來會很麻煩的!”由於當時年齡小,三觀還不成熟,無法辨別其中真偽,只是默默覺得自己很差勁,不夠討人喜歡,因此委屈難受了很長時間。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不只是幼稚的兒童,很多成年人面對別人的負面評價,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內心同樣是波濤洶湧。為了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人們通常採用兩種方式應對,一種是為了面子默默忍受,一種是暴躁反擊直接回懟,但它們都不是價效比最高的選擇。

一、閒言碎語為何讓人討厭?

首先我們需要討論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言語能夠傷害人。這是因為人類與動物是不同的,除了積極適應外界環境,獲取資源維持生存繁衍之外,還有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強烈需求。

人們只有在覺得自己很優秀,或者至少感覺還不錯的時候,才能擁有自信,保持情緒穩定,把注意力投放到外部事物上,心無旁騖地向著目標全速前進,而不是捲入自我攻擊和自我懷疑的內耗漩渦。

一個人如果易於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尤其對負面看法過度敏感,難以釋懷,就會容易變得情緒化,影響學習和工作。而發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來自別人的話語有多麼難聽,

而是這個人本身存在自卑的心理弱點,內心深處對自己有很多不滿意和不接納,因此外界的負面聲音才能見縫插針,引發內心隱藏的自我否定想法。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但是人的自尊水平受到童年和成長經歷的重重限制,不是說提高就能提高的,接納真實的自己,建立準確穩固的自我認知,是很多人需要畢生學習的功課。那麼面對無處不在的外界評價,難道我們就無計可施了嗎?其實不然,你雖然不能叫說閒話的人閉嘴,卻可以改變自己看待這件事情的方式。

二、別人的評價往往不是針對真實的你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被一句話傷害到,是因為這句話戳中了你的某個痛點,讓你覺得彷彿自己成了被剝去衣服的透明人,所有對缺點的掩飾都成為徒勞,別人輕而易舉就能看穿你的內心。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要想真正看透一個人,遠非想象中那樣容易,首先因為客觀上普遍存在的資訊不對稱,

別人很難完全瞭解你的成長經歷、當前的內心狀態、事件的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大多數時候,別人只能基於極其有限的證據做出主觀推測,顯然它們不夠全面、準確和真實。

更重要的是,人類天生戴著有色眼鏡觀察世界,

你的氣質、性格、需求、喜好、記憶、願望、情緒狀態甚至生理狀態……都在實際地影響著你如何看待他人的行為。

即使再明智的人,也不可能對一件事做出絕對意義上的公正評價,聰明和糊塗的區別,只是“鏡片”顏色深淺程度的不同而已。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舉個例子,假設你愛好聽音樂,就會理所當然認為別人和你有一樣的愛好,當喜歡安靜的朋友抱怨超市播放的音樂聲時,你感到非常難以理解。再比如,你計劃用星期天下午的時間專心閱讀感興趣的書籍,這時朋友突然打來電話邀你去逛街,你在那一刻心想“去街上閒逛完全是浪費時間”,便委婉地拒絕了,卻忘記了有些時候你也會很享受逛街的過程。

對待同樣的一件事,當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身心狀態的條件下,就會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別人對你的評價,或許基於部分事實,

但更多是評判者將觀察到的現象和自身記憶相比較的產物,反映的是評判者的內心世界、想法和觀念,而不取決於被評判者的所作所為

,或者也可以說,閒言碎語從來都不是針對真實的你。

國外曾經有人做過調查統計後發現,

生活中人們聽到的批評指責大多數都不具有建設性,它們通常是情緒和內在動力的產物。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否定你的人可能正面臨生活壓力而心情不好,需要透過攻擊行為發洩負面情緒;可能缺乏自信和價值感,需要貶低別人來顯得自己高人一等;可能內心存在嚴重的衝突,無意識使用投射的防禦機制轉移矛盾;可能害怕面對失敗的糟糕後果,選擇主動出擊先發制人。因此對於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批評指責,我們大可不必太當回事。

三、正面迴應是更科學的做法

通常情況下,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發表評論時,沉默並不是最好的回答,反而可能被攻擊者視為軟弱可欺的表現,他們會變得更加得寸進尺,窮追不捨。

而且即使你表現得泰然自若雲淡風輕,也仍然需要在頭腦中處理別人的評價,對抗不公正的言論。

另一種針鋒相對懟回去的方式,看似快意恩仇,能暫時堵住別人的嘴,但同時也增加了相互之間的敵意,不利於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甚至被迫捲入沒有盡頭的攻防戰爭。

更為科學有效的應對方式是正面迴應,它要求我們既不刻意迴避,也不過度反應。

首先當別人的言論比較模糊和抽象時,我們需要透過進一步的提問確定對方是否出於善意,引導雙方就事論事。比如詢問批評你的人“能否說得具體一點,我究竟有哪些需要改變的地方呢?”如果接下來別人確實指出了你的某項不足,而不是對你進行全盤否定,那麼就可以判斷出他確實是為了幫助你,只是說話方式有些忠言逆耳而已,作為迴應,你可以真誠地承認錯誤。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對方沒有弄清真實情況,因而造成誤會,但本意是好的,這時你可以提供缺失的資訊以澄清誤解。

但是更多時候,對方的批評很明顯不是為你的利益著想,而是夾雜了很多個人情緒的偏見,甚至是毫無意義的嘲笑和譏諷。

面對這種不請自來的挑釁,你需要先在心中建立一個容納攻擊性的空間,穩穩地接住負面評價並將其隔離開來,避免直接影響你的自我認知

,告訴自己:“攻擊者根本沒有看清事實,他們只是自說自話,和真實的我沒有太大關係。”

當你跳出攻擊——防禦的習慣性模式,不再立即做出過度反應時,就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到

攻擊者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因此只要我們用肯定的方式正面迴應,使其感到心滿意足,他們就自然沒有了繼續進攻的必要。

你只需面帶微笑迴應一句:“是的,你說得很對!”然後

肯定攻擊者話語中符合事實的部分,包括邏輯關係的正確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忽略貼標籤、誇大負面資訊、翻舊賬等不合理的部分

,便能做到既規避衝突,又無愧於內心。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比如有人評論你的穿著:“你的外套看起來太老土,走在路上會被別人笑話的!”你首先在心裡告訴自己:“這只是他的主觀看法,不等同於實際情況,我覺得這件外套挺合適的。”接著做出正面迴應:“是的,你說得很對,穿著老土是有可能被笑話的。”

你只是肯定了對方話語中“可能被笑話”的合理部分,忽視其中認為你“外套太老土”的不合理部分,滿足了攻擊者得到認可的需求,使之失去攻擊的靶子而無話可說。

在以非情緒化的迴應成功阻止矛盾升級之後,你只需繼續專心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即可,關鍵是,這個過程中你的自尊並沒有受到傷害,情緒也未曾受到不良影響。

應對無端批評的明智方式,不是沉默,也不是回擊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不管你再努力,總會有人不滿意,不管你多優秀,總會有人指指點點。

但正如喬恩·卡巴金所說的那樣:“你無法阻止波濤,但你可以學會衝浪。”我們不能避免被他人批評指責,卻可以儘可能客觀理性地看待它,接納其中的消極偏見,吸取其中的積極因素。

請記住,世界上有權對你人生下定義的人只有你自己,你無需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也無需被所有人理解。當我們內心堅定地走在認清自我、接納自我、完善自我的道路上,與不完美的自己達成和解,用心傾聽內在的聲音,堅定前行的腳步,我們就會發現,那些閒言碎語如同天上的雲朵來了又去,永遠無法遮住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