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在早些年,我們這裡曾經流傳著這麼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要從泗縣到泗洪縣去,那時候沒有車,都是靠步行,因為不知道路怎麼走,他打算找人問問,可是找啊找,卻一時難以找到。

那時候的泗洪縣叫青陽鎮,他繼續往前走,老遠看見一位婦女在路邊哭,他實在找不到人問路,沒有辦法,就想找那個婦女問問,要不然可怎麼辦。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他走上前去,仔細一聽,原來那個婦女的兒子死了,她在哭她的兒子,那婦女哭得好傷心,左一句“我的心啊……”,右一句“我的肉啊……”,再一聲“我的兒啊……”,實在讓人心生悲憫。

他壯著膽量走到婦女旁邊,問道:“大姐,你稍稍等一下再哭,我是個過路的人,不知道路怎麼走,找你問個路,我要去青陽,請問怎麼走?”

那個婦女並沒有止住悲聲,它轉臉看看問路之人,說到:“上青陽,走官塘,我的兒啊……”,那人一怔,問個路捱罵了……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那位婦女由於過於悲傷,情急之時,一邊給人指路,又一邊哭自己的孩子,前言搭了後語,並非是在罵人,只不過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罷了。

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其實說話的人是無意的,但是,經有心人慢慢品味,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有這麼一件事:一家新女婿上門,丈母孃忙前忙後,張羅了一桌飯菜,吃飯的時候,丈母孃不停地給女婿佈菜,女婿非常不好意思,丈母孃一邊佈菜,一邊說:“吃,你哥,多吃,你哥,鍋裡還有你哥……”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丈母孃的熱情,把女婿鬧了個大紅臉,女朋友和老丈人都朝丈母孃使眼色,但丈母孃還沒有意識到,她不知道怎麼就這樣說出來了。

有的地方丈母孃管女婿叫“你哥”,這是早些年的稱呼。有人聽到這些就想笑,什麼叫“鍋裡還有你哥”,丈母孃可太行了,說話沒有標點符號,這把女婿當成啥了。所以,

會說不如會聽的

,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是一個“故事”。

我們村上多年以前,有一位老太婆在罵他的女婿,罵得特別帶勁兒,引來一群人圍觀。她從東頭罵到西頭,罵的話非常難聽,有人不瞭解情況,就問老太婆:“老嫂子,你家女婿怎麼了,你這樣罵他,你能不能歇歇,稍微消停一下。”

哪知道老太婆罵得性起,根本沒有消停的意思,她脫口而出:“你們這些×××,你們都聽聽……”,霎時,問話的人鬧了個大紅臉,圍觀的“群眾”都灰溜溜地“頓作鳥獸散”……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說起來好笑,老太婆無意間罵了一群人,又讓你不好意思生氣,一群人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了“冤大頭”,實在是比竇娥還冤……

說話可是一門藝術,該注意的就得注意,該加標點符號的,一定要加,不然,聽起來就是別有一番“效果”,無意間就會得罪人

現在才知道,原來講話不加標點,還會有這樣的“效果”

可能很多人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雖然是個小機率,但什麼時候發生,誰也無法知道,一旦發生,就是別人茶餘飯後的笑談。

生活真的是豐富多彩,原來還有這些讓人捧腹的說話瞬間,語言千變萬化,這就是“語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