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季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於發聲

子貢問時: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老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孔子戲說“三季人”的故事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故事中“三季人”象徵無知的人,“四季人”象徵具有普遍認知的人

。孔夫子用“三季人”教育弟子:沒有見過冬天,你就沒有必要和他講冬天的風雪,他不懂就沒必要浪費太多口舌和時間。在這則故事中,

大家也普遍認為:凡是那個聲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不要和無知的人計較。

《三季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於發聲

事實的真相是,地理上存在只有三季

。印度半島北部部距海洋相對較遠,受海洋影響小,大陸性較強,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擋,春季受北方極地大陸冷氣團活動影響極小,氣溫一直回升。會有一個特有的熱季。

今天我想說的是四季人,當今世界太多的“四季人”了,四季也在他們身上輪迴,迴圈往復,循規蹈矩。他們是所謂最理性最正直的人,是自己標榜的“成功人士”。這可怕嗎?聽起來好像還行,畢竟這個燈紅酒綠的物象社會,誰想做那特立獨行,獨樹一幟的“紅旗”。槍打出頭鳥,死的第一個就是你。

《三季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於發聲

這樣看來,人人都帶上“四季”的面具,融入大流,扼殺所有異己,嘗試藏身在人群中。哪怕是最後,歷史證明你錯了,一句“法不責眾”嘛,誰又能把你怎樣?這是很滲人的,像朝廷、深宮後院中的勾心鬥角。“四季人”就像一灘水不斷擴大,你就算只是看看,立馬他們搬出那套“三季”的理論,開始多層面攻擊。社會輿論,是他們最強力的武器。人是社交動物,你一旦被孤立、被打壓,受不了了,帶上“四季”的面具加入,這不可怕嗎?

很真實,事實就是這樣,

網路上的鍵盤俠就是這些“四季人”最典型的體現

。鍵盤俠在網上佔據道德制高點發表”個人正義感“和“個人評論”,對社會各個方面評頭論足。易盲目跟風,成為他人利用的物件,形成群體性網路暴力事件。

《三季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於發聲

如果,現代的例子沒有說服力,那我們說說以往過去的例子。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教會處死,斯特拉發明交流電被迫害。岳父精忠報國被害,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被害。古今中外這些例子不勝列舉。

《三季人》|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於發聲

很是奇怪,為什麼“大聲說話的人”就是錯的,如果他說的是真理呢?為什麼“敢提出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就是錯的,因為你們多就對?如果斯特拉的交流電,現在根本沒有大功率電器可用;沒有譚嗣同的一意孤行,會有“五四精神”永放光芒?你們一邊諷刺“三季人”,一邊享受著他們的成果。你會說,那時他們是三季人,現在他們成了真理,他們也是四季人。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我們不反對“四季人”的存在,畢竟社會的穩定還是要靠他們維護,但也不能簡單地拒絕所以的“三季人”,畢竟社會的進步就要靠這群敢於發聲的人。

任正非說:“真理往往掌握到少數人的手裡。倘若一味少數服從多數,常常會壓抑、磨滅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