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幼儀:不同的教育,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世人提起徐志摩,總是會想起那個如白蓮一般美好的女子林徽因,以及如紅玫瑰一般熱淚的上海交際花陸小曼,其次才能稍稍訝然:啊,還有個張幼儀。

張幼儀的人生跌宕起伏,既有跌入深谷,悲慘憤懣的時刻,又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時刻。從十五歲嫁入徐家,她就秉承著一個傳統大家閨秀的樣子,以丈夫為天,並盡心盡力侍奉公婆,整整七年。

但是她嫁的丈夫,徐志摩卻實實的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喜歡什麼就去追求什麼,卻從不顧及周圍人的感受。

為了能和林徽因在一起,硬是把離婚協議歡歡喜喜地遞到了剛生完第二個孩子的張幼儀面前。

但是張幼儀也因此,斬斷了對徐志摩的所有幻想,開始了自己獨立自主的人生。

本文從傳統教育和新式教育兩種教育的角度來看,張幼儀的這種改變。

張幼儀:不同的教育,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1)傳統文化教育:當時社會的封建思想對女子的束縛

《女戒》裡有一段話: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

而張幼儀的母親就很贊同這段話。張母是傳統文化,封建思想下教育出來的女人,她認為女人只需要會操持家務,加相夫教子就很好了,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想。

她決定在適當時候,也給二女兒張幼儀纏足。張母認為,女子不纏足,將來是沒有人要的,對方的公公婆婆也是不會喜歡的,別人都要說閒話。她認為纏足是為了女兒好。

在張幼儀三歲那年的灶神節,也就是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一大早張幼儀就被阿嫲叫醒,並餵了一碗熱乎乎的紅豆餡湯圓,然後給她洗腳,洗完就用一根打溼的布條一層層地纏住她的小腳丫。

起初還只是麻木的感覺,但過會兒,張幼儀就撕心裂肺的哭叫起來。

張家在上海寶山是名門望族,擁有豐厚的家底和殷實的產業,同時也是封建思想最根深蒂固的地方——越是大家族,封建思想越深。

男主人是絕對的權威,家裡所有人都要對其絕對地服從,包括張幼儀的母親。

張幼儀的母親也纏了足,她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的那一雙“三寸金蓮”,每晚臨睡前都會花上很長的時間,用加了香料的熱水泡腳,然後用燻過香料的乾淨裹腳布一層一層地把自己的小腳裹起來。

但是也因此,她不能出遠門。走路的樣子很怪,上身僵直不動,而腰肢則隨著腳步的變化而款擺起來,兩個尖細的繡花鞋尖從裙襬底部若隱若現。

張幼儀曾很羨慕母親這樣婀娜的姿態,她卻不知道,母親這樣的體態,卻要受怎樣的苦楚。

看著張幼儀裹小腳如此地痛苦,二哥張嘉森對張母說道:“媽媽,妹妹太痛苦了,請不要為她纏腳了吧。”

由此張幼儀成了家裡第一個不纏足的女孩。

這是封建思想下改變不了的病態美,它讓好好的一個女子依附於男子生存,為了禁錮女子的思想,還要從身體上實行禁錮——只要出不了門,接觸不了新事物,就能永遠地為男子所控。

而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思想與舊思想發生激烈的碰撞,許多上了新式學堂,接受了新式的教育,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人那樣守舊,所以張幼儀才能僥倖免受纏足之苦。

這也為了張幼儀以後的獨立自主,開啟自己新的人生篇章埋下一個很重要的伏筆。

張幼儀:不同的教育,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張幼儀和徐志摩

(2)新式文化教育:獨立與自主,改變自己的人生

張幼儀從小接受的就是父親與母親教授的,女子應做一個賢良淑德,謙恭忍讓,不與男子爭搶的大家閨秀的思想。她也一直表現得很乖巧的樣子,並獲得大家的喜愛。

但是這時候許多有錢人家的孩子都去上新式學堂了,家裡的二哥和四哥也不例外。也因此,張幼儀有幸能知道與家裡人思想不同的另一種思想。

張幼儀十歲時,就生出了想去上學的想法,她對母親說想去上學,但母親打心眼裡不喜歡女子接受太多的教育,認為女人就應該好好待在家裡,安安靜靜地等著嫁人。

張幼儀和二哥說到自己的想法,並請二哥幫她留意上學的機會。終於張幼儀還是克盡困難進了蘇州女子學校。

但隨後而來的一紙婚約,並沒讓張幼儀高興多久,因為這起婚約,張幼儀十五歲就嫁進了徐家。

從此張幼儀的學習中斷,她從小在父親母親那兒學到的順從,唯唯諾諾全部用在了徐志摩——這個本以為可以給她帶來幸福的男人身上。

但是徐志摩的冷落與譏諷,讓張幼儀一次一次地受到傷害,而張幼儀秉承著這個時代對大家閨秀的苛刻儀態——對受到的所有痛苦和折磨保持沉默,保持隱忍。

直到張幼儀生下第二個孩子彼得,她終於放棄了這段婚姻。因為徐志摩不僅是完全不顧自己的結髮妻子,連自己剛生下的第二個兒子也是不管不顧。硬是歡歡喜喜地拿著離婚協議書,逼著張幼儀簽字。

張幼儀想起這個男人的心狠,和被他拋棄的苦楚與絕望,滿心悽然地簽了字。而這時,她不過生下他們的兒子才兩天過去。

張幼儀:不同的教育,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張幼儀決心放棄,決心要自己靠自己,重新拾起當年被迫中斷的學業和理想。

她帶著自己的幼子,在德國求學。張幼儀想當一名教師,這樣既符合當時她的德文水平,又能教導自己的兒子。況且她一直想當一名教師的,要不是因那場毫無意義的婚姻。

張幼儀在德國學成歸來,果真成了東吳大學裡德語系裡的女教授,並且深受學生們的喜歡。後來又透過自己的努力,挽救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女子銀行,成為了該銀行副總裁,併入主雲商服裝公司,將雲裳時裝打造成中國第一家新式公司,風靡上海灘。

張幼儀熬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成就了自己的輝煌。她盡了自己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

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梁實秋曾評價道。

結語:

張幼儀從小接受的是父母親教授的傳統文化,所以她隱忍,謙恭,乖巧,對徐志摩畢恭畢敬,對夫家盡職盡責;又因為接觸過西式教育,所以在殘忍地遭受了徐志摩的拋棄後,開始覺醒獨立自主的思想,歷經困苦磨難,成就了自我的實現。

兩種文化在當時的社會產生激烈的碰撞,但像張幼儀發揮得這麼完美的幾乎沒有。張幼儀傳統文化裡的唯唯諾諾,和徐志摩追求的新式文化——愛與理想裡的只顧及自己,都是糟粕。

但張幼儀改變了那不好的一面,讓自己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人,而徐志摩為了自己,也終於在一場意外中斷送了自己。

好的教育能塑造一個人,也能改變一個人。讓人接受新事物的同時,還要學會獨立思考,既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否定所有,而是有的放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