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心理學:當你在人生至暗時刻時,你要知道「維特效應」

心理學:當你在人生至暗時刻時,你要知道「維特效應」

你有過自殺的念頭嗎?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全球每年大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每40秒就有一個人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而在我們中國,每2分鐘就有1人自殺身亡。

由此可見,產生自殺念頭的人並不少。

據統計,50%-70%的人在ta們一生中曾經想過要自殺,而12%的人在過去6個月內有過自殺的念頭。

那麼

為什麼人會產生自殺的念頭?僅僅是因為生活中的不如意嗎?我們又該如何阻止自殺?

01

自殺,

是指一個人在長期而複雜的心理活動下,故意或者自願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

引發一個人自殺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

「家庭問題」

尤其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大部分青少年基本上是因為家庭因素,選擇自殺。

除此之外,則是校園霸凌。

因此,大部分青少年選擇自殺的這一行為,被認為是

情緒性自殺

Ta們常常因為

憤恨、委屈、羞恥、賭氣等負面情緒突然爆發

選擇自殺,具有

衝動性

這一特點。

之所以ta們的行為容易受到情緒控制,是因為ta們大腦中前額葉皮質,這一負責理性思考的部分還未發育完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青少年發展專家德瓦旭希·杜塔表示,大腦中前額葉皮質在17歲達到一個高峰,25歲完全成熟。

心理學:當你在人生至暗時刻時,你要知道「維特效應」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

人變得理性了,不容易受負面情緒干擾,就不會自殺了。

大部分成年人的自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被認為是

理智性自殺

Ta們的自殺,不是因為外界的偶然刺激,而是

自身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思考,或者長期經受生活中的痛苦

,最終萌發自殺意念,然後有計劃地開展自殺行動。

這類自殺,具備

長期性、緩慢性

的特點,所以不容易被人提前察覺。

在電影《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中,男主歐維是一位59歲的中年人,他性格古怪,看起來很不好相處。

一大早就會四處巡視社群,檢查垃圾是否分類,抱怨誰家草坪還沒修剪,於是周圍的鄰居都稱他是“地獄來的惡鄰”。

而他在妻子去世半年後,最終決定自殺。

02

雖然大部分自殺者表面上看,是因為家庭、社會、情感不如意,選擇自殺,但實際上,有不少人是因為

「維特效應」

選擇自殺。

1774年,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出版發售後,引發了一股自殺浪潮,死亡的人數,達到了兩位數。

美國社會學家 David P。 Phillips將這種傳染和模仿,稱之為

「維特效應」

人們深受「維特效應」影響,主要是這3點因素:

明星效應

自殺事件或者自殺者越出名,關注的人越多,那麼模仿自殺的人也就越多。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的死亡報道,引發了最大的自殺浪潮,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其死因,直至今日,都還不能確認。

個人身份的認同感

當人們察覺到有和自身十分相似的個體或者群體存在時,就會強烈激發個人的身份認同感,認為自己找到了“同伴”。

例如,當ta意識到自殺者過往的陰霾與自己十分相似時,就會引發ta強烈的身份認同感,覺得自己和自殺者是同一類人,甚至認為自殺者就是另一個自己。

因此,一旦ta深陷痛苦,大腦就會不由自主地選擇與自殺者一樣的處理方式。

心理學:當你在人生至暗時刻時,你要知道「維特效應」

過度的情感渲染

有些媒體和個人的一些言論,過度美化了自殺和死亡。

例如,“ta以後再也不用受這些苦難了。”

“下輩子,一定會出生在溫暖幸福的家庭裡。”

這些言論,讓存有自殺意念的人會堅信自己自殺,是一種解脫,下輩子的人生會更好。

可實際上,這是一種情感的過度渲染。

03

阻止一個人自殺,並不容易,但絕非沒有辦法。多數自殺者其實有向ta人

釋放過自己想自殺的訊號。

但是人們對自殺存在這一誤會,即

認為自己詢問ta人是否想自殺,會加速ta人自殺的程序,所以閉口不提。

這就導致自殺者不敢向身邊人傾訴自己的黑暗念頭,認為身邊人很厭惡這一話題,從而失去了傾訴傷痛的渠道。

實際上,

直接詢問自殺者,並且和自殺者談論這一話題,會讓自殺者感受到你對ta的在意和關心,會減少ta的無歸屬感,讓ta多一點活下去的想法。

心理學:當你在人生至暗時刻時,你要知道「維特效應」

除此之外,

還可以寫3句充滿關愛的話,讓自殺者隨身攜帶。

曾有位網友說:

“我大概五六歲的時候,問母親:‘我的寶物啊,是這個彩色的彈珠,媽媽你呢?’

她告訴我:“我的寶物啊,是你哦!”

在之後的二十幾年時光裡,無論被人揹叛、傷害幾次,我都會想到:

‘怎麼能死啊,我可是媽媽的寶物啊!’”

每當自殺者面對痛苦,難以忍受時,不妨告訴ta,ta可以隨時拿出那3句話看看。

最後,

求助專業機構。

有不少人誤以為,自殺者都是下定決心自殺的。

實際上,恰恰相反,自殺者並不是都決心赴死的,畢竟在面對死亡時,人都會有求生的本能。

不少自殺倖存者表示,自己在行動的那一秒,瞬間感受到了後悔,那個時候ta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犯了人生最大的錯誤。

現在各個地區基本都會有心理援助熱線和線下服務機構,所以可以讓自殺者記住熱線服務或者線下服務機構地址。

當ta情緒崩潰的時候,可以立即撥打援助熱線或者前往服務機構。

瀋陽市的一位女孩,從小父母離異,是奶奶一直照顧她長大的。

但是奶奶在不久前因病去世,她當時覺得世界上最後一個對她好的人也走了,身邊沒有一個懂她的人,所以她心情無比崩潰,第一想法就是去投河,覺得死就死,挺好的。

可她在尋死的過程中,還是撥打了110,向警官傾訴:

“阿姨,我想自殺,能不能陪我說說話……”

幸好當時的秦警官耐心安撫了這位女孩,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瞭解自殺,從而挽救更多有自殺意念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