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一直停留在“知道”的舒適區,沒有進入到行動的拉伸區。

我們知道,“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提出來的。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所謂知行合一,就是指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人的外在行為是受內在意識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發的善行,所以說知行合一。

那麼,想過好生活,踐行知行合一才有可能突出重圍。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多聽老人言,提高認知,少走彎路

摩西奶奶,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在她的晚年成為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

你可知道,她老人家在75歲才開始學畫畫,80歲第一次辦個展,90歲轟動了全世界。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摩西奶奶活到了103歲。她在100歲的時候,其實是寫下了一封信,這封信開頭大體是這樣寫的:

今年,我100歲了,趨近於人生盡頭。

回顧我的一生,在80歲前,一直默默無聞,過著平靜的生活。我以農夫的女兒、工人的妻子、孩子們的母親這樣平凡而簡單的身份,默默地度過了大半段生命,卻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刻,因為種種好運和巧合,令我成為了美國人眼中的名人。

摩西奶奶很謙虛。她沒有講默默無聞的大半生之後,為什麼75歲才開始學畫畫,只是說是好運和巧合成就了自己。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大家都聽說過網路名言: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

但其實造成貧富的差距其實有很多的原因,同時這個世界上確實沒有絕對的公平,擺脫窮人思維不一定就能成為富人,但是,富人一定沒有窮人思維。

所以說貧富差距的背後,很多時候是思維認知的不一樣。

同樣物質的貧富差距如此,心理的貧富差距也一樣。都是思維認知的不同。

只是心理富裕是一個心理判斷,它和物質富裕是兩碼事。所以,窮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心理富裕。

就像摩西奶奶一定是一個心理富裕的人,因為心理富裕的人更容易覺醒。

當她75歲的時候思維認知發生了變化,在某一刻認知覺醒,並且開啟了新的嘗試,一路堅持下去竟然真的應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獲得了意外成名。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就像她對孩子們說的話:

今年我一百歲了,我的孩子們,我多想護你們一世安穩,歲月靜好,然我知道是不能的。我所希冀的是,你們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尋覓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愛侶,孕育那麼一兩個小生命,淡定從容地過好每一天。

那麼摩西奶奶所希冀的——你們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這也一定是她經驗的肺腑之言。

如果說摩西奶奶的覺醒,是從75歲開始學畫畫,那麼她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便是在覺醒之後,從而改變人生軌跡,讓她淡定又從容地過好了剩餘時光。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為什麼先改變認知才會有行動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一旦我們習慣了停留在認知的層面,就會忘記背後行動的付出才是關鍵因素。

就好比生活中,好多人喜歡看心靈雞湯、勵志影片之類,並且看過之後,立馬像打了雞血一樣,覺得很有道理,必須模仿學習。但這種情況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就像溫水煮青蛙,很快又跌進自己的舒適區。

心理學上認為舒適區,其實是人們對於自身任何的改變都會有本能的逃避和拒絕。因為改變意味著他們在心理上變得不舒服,所以人們才喜歡晚上在床上看雞湯和勵志影片,在早上又繼續走回原路。

就如同你心裡一直想寫點東西,可是下手想寫作的時候,往往做出各種拖延,這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和拒絕,心理上開始不舒服了。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而一個人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做一些自己曾經不熟悉的、沒有做過的事,或者自己曾經懼怕的事情的時候,他的人生邊界才是拓展的,這時他才算是在追求成長。

就像我們看到那些日更寫作的人,他們就是將讀書這個輸入和寫作這個輸出形成一個閉環,所以日後他們的進步和成就大家都會有目共睹。

換句話說,只有運用這種輸出倒逼輸入的方法才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

所以,只有改變那個既有的舒適區認知,即使行動開始的過程讓你不舒服,還是要堅持去做。當你花力氣打通自己的認知的“任督二脈”之後,才會有一技傍身,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認知覺醒》 的作者周嶺,在36歲這個被很多人認

為已經老大不小的年紀時毅然開始探索。

他發現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覺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立足長遠,保持耐心,運用認知的力量與時間做朋友。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同時經過實踐,他還發現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異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因為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

當他開始廣泛涉獵知識,從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及其他學科中,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可能性,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清楚了部分規律和真相,知道了實現夢想的方法和路徑……

果真三年後,周嶺成了自媒體領域的紅人,他把親身實驗過的這一套方法,整理成書《認識覺醒》,並期望藉此影響和幫助更多的人一起成長。

碌碌無為過了大半生的中年人,怎麼做才能“大器晚成”

結語

人生沒有什麼定數,不折騰,時間同樣會過去。就像摩西奶奶75歲開始學畫畫,到80歲開個展,多麼了不起,讓所有人都著實佩服。

有句話這樣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覺醒一定比沉睡好,去做總比不做好。只要我們心中還有希望,什麼時候覺醒都是開始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