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年輕人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思維活動,都存在著產生煩惱的必然

年輕人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思維活動方面,都存在著產生煩惱的內在必然性;而且,輿論界也普遍認為,當今的社會在加速著這些煩惱的出現。所以,年輕人

應將煩惱理解為某種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心理現象。儘管如此,事實上仍存在許多

“無煩惱青年”。由此,對青年的煩惱的研究,似乎有必要從“煩惱雖具有其出現的內在必然性,但仍有無煩惱青年”這一事實出發。

年輕人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思維活動,都存在著產生煩惱的必然

只要我們稍加註意,便可看出無煩惱青年有三種類型。

1)心理上不成熟,屬於嬌慣受寵型和自我陶醉型。客觀上雖面臨著許多足以產生煩惱的外因或素材,但自己對此並無意識或感覺,只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感興趣,追求及時行樂,絕不從人生或社會矛盾的角度去探究問題。較之於男性,女子更顯得對問題不加分析與思索而漠然置之。

這種現象在未曾從事過直接勞動的千金小姐和畢業於服裝學校、待嫁的女青年中,極為多見。這種表面上看起來很坦誠開朗的性格,一旦與實際問題相接觸,便立刻轉換成由自我無能或自卑所致的受與脆弱特性。

年輕人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思維活動,都存在著產生煩惱的必然

2)上述第一種型別同有意識地逃避正面接觸社會問題的第二種型別存在許多相似之處。

一考慮到社會問題或個人的生活方式,就陷入煩惱之中,所以,為迴避煩惱的產生,只好沉溺於空想、夢幻或感官刺激之中,或潛心於日常普通生活,以圖從中獲得慰藉。如熱衷於觀賞棒球之類的體育競賽和長時間的無聊閒談,或追求時髦的服飾、化妝以及房屋擺設的豪華。

年輕人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思維活動,都存在著產生煩惱的必然

邊踩著爵士樂的節拍,邊看電視或幹其它的事,變得很流行。這種被稱為

“多動性神經症”的行為方式,極典型地反映了其逃避社會問題的心態。在此,不應忽視的是,這些無煩惱青年在其行為的斷裂帶或行為受阻、碰壁的瞬間,會痛感煩惱所在。

而且,正是由於痛感了煩惱所在,他們更容易被某種新的更強烈的逃避欲所驅使,而淪落到抽菸、喝酒和犯罪中去。

“性格暴露族”的追求盲目的快速度的心理,以及年輕人

多發的犯罪行為,多是由急欲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的逃避型意識所致。

3)由於存在積極地逃避煩惱的行為,因而對成為煩惱根源的某些特定價值予以否定。就此,積極地去破壞與自己的志趣不符的倫理觀、價值觀,是戰後無煩惱青年的新的典型性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