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他說:“八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拋卻外界的繁華浮躁,閉關潛心創作,用8年時間精雕細琢,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大多數都是他的親身經歷,他是個會說故事的人,透過小說中的故事,他向我們傳遞著溫暖與愛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01

不動聲色的體貼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的時候,在他家小區門口,總有一些農村的老人家在擺攤賣菜。

每次家裡沒菜了,父親都會讓他拿上現金去那裡買,還囑咐他不要講價。

他很疑惑,明明可以去超市掃碼買到更新鮮的菜,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拿零錢去買路邊攤呢?

父親回答說,對於那些起早貪黑出來擺攤的老人來說,這些錢不算多,但也許會夠他們吃一頓熱乎的飯,看一次病。

這份不著痕跡的體貼,可能就真的撐起了他們生活下去的動力。

很認同一句話: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幟,是積德不需要人見。”

別人的脆弱,不是我們彰顯高貴的墊腳石。一個人的體貼,不該大張旗鼓地踐踏在他人的尊嚴之上。

總有人,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而有的人卻默默用行動告訴你,有他在。

教養,是了無痕跡的溫暖傳遞。我對你好,卻不希望你難堪,你也不用覺得有負擔。

如此,剛剛好地留有餘地,剛剛好地不動聲色。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02

無需提醒的自覺

看過一份教養指南,其中有幾條是這樣的:

接、遞東西要雙手

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床上

洗完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別人身上

聽對方說話時,眼神不要遊移

看到有人在睡覺,動作變小聲

開會時,耐心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意見

收到訊息會回覆,如果忘記了,會說明原因

大家都排著長隊時,不去插隊

別人輸入密碼時,禮貌地看向別處

開車經過有積水的地方,減速讓行人先走

仔細看完就會發現,這些做法都只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可就是這樣的小細節,映照出一個人的人品。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論人前人後,心裡都有一杆秤,時刻掂量著自己的言行。

不需要響亮的口號,不需要言語的督促。有教養的人早已把自覺內化成了日常的習慣,自然而不刻意。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03

發自內心的善良

有一次,列寧下樓中途偶遇一女工端盆水上樓,女工見是列寧,就趕忙要給列寧讓路。

列寧出聲阻止,並且自己緊靠牆壁,讓女工先過,同時說:“你不必這樣,你手中端著水盆,而我兩手空空,請你先過去吧!”

列寧說話很溫暖,並且“請”字說的很響亮。

直至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是一件日常小事,卻體現出他內心品質的偉大,他不以自己地位高貴而傲慢無禮,而是給予他人方便的善良。

為人,始終保持謙遜低調的姿態,而不是咄咄逼人趾高氣昂。處世,懂得為他人著想,這不僅是善良,也是教養。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04

懂得回饋別人的恩惠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我們家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

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每次都會多還10斤。

奶奶總說,100斤是理,10斤是情。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就算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

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欠我們,更沒有人有義務幫助我們。因此,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易經》有云:

施人之事,不記於心;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也許對你伸出援手的人,並沒有期待著你的回報。可是能夠主動地回饋善意,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作家笛安曾言:

教養,這個東西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細節之處,見人教養。

它是你骨子裡的堅強,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心底裡的善良。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莫言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而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莫言為何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全在於莫言費了許多心血與精力,越是榮獲此獎,越是在乎質量而非數量;也可以說,莫言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細細思索,我們每個人都可從書中學來智慧,都可將人性給研究透徹。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他用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透過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的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感興趣,點選下面商品卡,即可購買:

《晚熟的人》: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AX31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