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感情卻還是一團糟?

為什麼你懂了一大堆的道理,你的感情還是一團糟,甚至整個生活依舊是一團糟?這個文章看懂的人絕對是少數,希望你是屬於

那個

少數人,為什麼會這樣?你真的有好好思考過嗎?是不是很難想象出一個有深度的答案?這就是整個問題的關鍵。我們記住了很多的知識,很多的道理,但知識這個東西,說到底是人思辨的產物,換句話說,思辨能力是理解運用知識的基礎,知道與理解已經是不同層面的東西了。

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感情卻還是一團糟?

比如我們都知道在感情裡面,兩個人需要把心敞開,坦誠的去好好溝通,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並不是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而是對於新的敞開,對於坦誠,對於溝通這些基本的要素沒有一個深度的思辨。也就是我們根本就不理解到底什麼是敞開,什麼事坦誠,到底什麼是溝通,因為沒有思辨能力的存在,我們更喜歡用外在的某一些概念來去定義這些要素。

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感情卻還是一團糟?

又比如在感情當中,我覺得他就應該要滿足我所有的需求,包括我溝通的需求。到後來才發現,這一系列的定義並不適合我們自己,只能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因為求而不得,我們往往把問題歸咎於對方不夠愛我,卻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對於感情對於關係的思考。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欠缺思辨能力?

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感情卻還是一團糟?

有人會說我們從來沒有學過哲學,其實思辨的基礎又是來自於知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認知,是我們如何看待外在的這一切,如何看待自己經歷過的這一切,看待的角度又是什麼?這決定了我們思考的出發點,比如看待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那麼你所有思考的出發點全都是圍繞著自己要怎麼樣被愛來開展的,於是控制跟犧牲全都出現了。

為什麼懂了很多道理,感情卻還是一團糟?

其實並不是人人都需要徹底的去學哲學,去寫思辨,也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但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精力都存在,每一個人的經歷都可以寫成一本書,寫成一首歌,有的人能從經歷當中去成長,有的人卻原地踏步的現在,同樣的經歷當中,這就是認知能力的區別。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產生在這個叫認知的地方,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所以明白為什麼自己的感情生活現在一團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