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是個令人拍案叫絕的過程,讀到哪兒,手中的筆劃到哪兒,對於其中阿德勒心理學的內容,不能同意更多,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這是一部心理學與哲學相結合的書,初聽您可能覺得過於高大上,看不懂,但它深入淺出。透過哲人與青年的對話,重新詮釋自卑、人生課題、人生意義等內容,是一本顛覆常識的“被人討厭”的人生哲學。

1.自卑是每個人的主觀臆斷

或許在你的人生中,或多或少的自卑,或多或少的被人際關係所煩惱。阿德勒心理學認為自卑是每個人的主觀臆斷,書中的哲人以自己為例,身高只有155,他從小到大苦惱於此,經常想如果再高10釐米,人生可能從此將與眾不同,這想法除了讓他更自卑以外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讀懂阿德勒心理學後,哲人突然悟出,155釐米的身高並不是“劣等性”,只是低於平均數的客觀測量數字而已。這個問題只在於他自己如何看待這種身高以及賦予它什麼樣的價值。他可以以此自卑而止步不前,也可以看到個子矮小而帶來的優點,比如有親和力,能讓人放下警惕心理。哲人由此得出結論:把自己身高看成是優點還是缺點,全憑自己決定。正如他所言: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但可以任意改變主觀解釋。

書中也提出“自卑情結”,即人的自卑感越強,人就會變得越消極,最終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是一種複雜而反常的心理狀態,經常有人把自己的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如:“我因為學歷低而找不到工作。”“我長得不漂亮,所以找不到男朋友。”“我個子矮,所以別人都不喜歡我。”如果一個人一旦處於“因為A才得不到B”的狀態,那他就會裹足不前。這種心理在阿德勒看來:“將原本沒有任何因果關係的事情解釋成似乎有重大因果關係一樣。”這種人會害怕前進或者不想真正地努力,不願意為了進步而失去目前所享受的樂趣。這也是人們常說的:比起失敗,他們更害怕成功。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讀這本書很多共鳴,作者舉的案例,我常常有代入感,比如哲人說越自卑的人會越自負,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有種“優越情結”,即“表現得好像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中。”我經常犯的錯是作者口中的“誇耀不幸”,是一種把自卑感尖銳化來實現異常優越感的模式,是指津津樂道甚至誇耀自己成長史中的各種不幸,在過去的文字以及與朋友的交談中,我經常會誇耀不幸。在作者看來,這種行為是想要藉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的“特別”。這在江湖是也會被人稱為“你弱你有理”。

2.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阿德勒認為:人的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而一切人際關係矛盾起因都是對別人課題的干涉或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干涉。解開矛盾的方法是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如果你現階段最煩惱的事是有個毫不講理的老闆,那試著把自己的課題和老闆的課題分開,自己的課題是做好手頭工作,根據老闆要求反饋,提高工作效率。而毫不講理是老闆該處理的課題,沒必要委曲求全、刻意討好。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3.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人之所以害怕被人討厭,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而事實是我們每個人,只要存在就有價值。雖然辦公室有領導與下屬的階層關係,家裡有父母和兒女的親子關係,但總體來說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這就是阿德勒提出的“雖不同但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那在他人不同意見時,應該堅持自己的主張,並不需要察言觀色的隸屬於他人。就算被人討厭也並不妨礙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的勇氣才能賦予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的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能治癒當今重壓之下的你我,他深層次的探討人與人的關係,他教導我們勇敢的不逃避,做自己。

我們可能沒有人們口中所說的貴人、恩人相助,當我們只有自己時,請拿起書本,閱讀是最低成本的對自我投資,實現思維認知升級的最快捷徑,對於世界的認知不一定只能從我們人生體驗中而來,閱讀提供了快捷通道。這套書可以讓我們產生強烈共鳴,可以購買讓自己成長,讓我們一起閱讀起來,做一個終生學習者。從現在開始讓閱讀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

為什麼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正版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 兩部曲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

55

小店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