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好的夫妻關係裡,至少有一個人比較“自私”

婚姻裡,常常有人抱怨,為什麼自己付出那麼多,卻得不到尊重?

男人狠狠賺錢,買房買車,但是女人卻不理解,還責怪他賺錢太少,動不動就拿他和鄰居某人對比。

女人一天到晚都忙,帶孩子,做家務,也應付工作,但是男人卻翹起二郎腿,坐等飯熟,還責怪女人沒有倒酒。

都說,好的夫妻關係,需要經營。

現在我要告訴你一個經營的方法:自私。

好的夫妻關係裡,至少有一個人比較“自私”

01

學會在乎自己,夫妻關係才有距離感。

朋友小牧,聞言丈夫要被調往另一座城市工作,她毫不猶豫辭職了,跟著丈夫漂泊。

丈夫對小牧的做法,感動到流淚。

在異鄉,有一個愛人在守候,有可口的飯菜在飯桌上,散步時不會形單影隻。想起來就很美好。

但時隔不久,丈夫就厭倦了這樣的生活,看小牧哪都不順眼。

小牧委屈地說:“每次上街買菜,都是照顧你的口味,常常有你最愛的紅燒鯉魚。你的衣服,總是小心翼翼地燙平,怕你工作時,不夠體面……”

聽了小牧的話,丈夫心軟了。但夫妻的感情,並沒有因此變好。

在閨蜜的建議下,小牧找了一份工作,讓自己忙起來。同時,她對丈夫的照顧,也打了折扣。買菜時,也會照顧自己的口味。

小牧的改變,丈夫開始是吃驚,後來覺得自己著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們總是說,距離產生美。但是如何拉開距離呢?並不是夫妻兩地分居,也不是互相不搭理,最好是“各自忙碌”。

過分遷就一個人,會把他慣壞;過分壓抑自己,會把自己傷害。

張小嫻說過:“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不是自私、多情、野蠻、任性,而是偏執地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

當對方感覺不到你對他的好時,不要淚雨滂沱地哭訴,告訴他,自己到底付出了什麼,而是收起自己的大方,學會對自己好。

大家都是成年人,有些關愛是多餘的。不要把自己的愛人當成孩子看待。

愛情導師塗磊說:“待人七分好,留下三分給自己。”說得也就是這個道理。對自己三分好,那麼關係裡,就有了三分距離。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說給誰聽,就會讓誰煩躁。這是愛的束縛,而不是舒服。

好的夫妻關係裡,至少有一個人比較“自私”

02

彼此留住“隱私”,是一種共情力。

夫妻交流,需要掏心掏肺嗎?需要把所有的私密拆穿嗎?

電影《沒事偷著樂》裡,雲芳失戀了,張大民去勸她。勸著勸著,兩個人就好上了,在簡陋的小屋裡結婚了。

生活很苦,婚房都是臨時的窩棚,中間還有一棵樹。孩子出生後,就取名為“小樹”。

有一次,雲芳的前男友眼鏡從國外回來,請了之前的熟人吃飯。雲芳去了,張大民一百個不放心,騎著腳踏車,就去了聚會的酒店。

突如其來的雨,淋溼了張大民,狼狽不堪。回到家,發現雲芳還先到家。

很多夫妻,並不是“初戀”,而是經歷了幾次戀愛之後,才找到最合適的人;或者離婚之後,再婚了。

也有一些人,結婚之後,遇到了暗戀過的同學,偷偷喜歡的人。

在社交上,也會有一些不便於外傳的事情;花錢方面,會有蠢事發生,不能說。

對於隱私,不能刨根問底。畢竟,這是很敏感的問題。

就像張大民一樣,關心妻子的安危,但是不阻止妻子去聚會,也不嫌棄妻子曾經有過戀情。

彼此心照不宣,這是尊重。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對待隱私,能說就說,不能說就藏起來。你就能走進對方的心靈,並且自己也不會很難受。

有些隱私,是一輩子都不要詳細描述和溝通的。就像一道傷痕,再次翻出來,會很痛苦。

好的夫妻關係裡,至少有一個人比較“自私”

03

守住一份“私房錢”,是鎖定將來的幸福。

關於存私房錢的事情,褒貶不一。有人以為,這是過分自私的表現,隨時都可能帶著錢財離家;有人以為,這是勤儉持家的表現,能夠解燃眉之急。

如果夫妻沒有打算離婚,就要往好處想。

寧波慈溪市的韓先生喜歡收藏古玩。

有一次,他收藏了兩張晚清“文旦椅”,在清理時發現凳子的座板底部,貼著幾張存摺。

存摺上顯示,幫你時間在1996年。

根據相關資訊,他找到了存摺的主人劉先生。

原來,存摺是劉先生的父母留下的,父母已經過世了。

隔著時空,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的一幕——一對老夫妻,省吃儉用,留下一筆存款。雖然,存款沒有用上,但是為他們的老年生活,增加了底氣。

一個家庭裡,兩個人都大手大腳花錢,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有一個摳門的人,就形成了互補的局面,就會逼著對方把錢給自己,然後存起來。

我們應該感激那個有私房錢的人,考慮到了將來的“苦”。

好的夫妻關係裡,至少有一個人比較“自私”

04

三毛說過:“過分為己,是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個生靈——自己。”

真心愛一個人,就會毫不含糊地付出,但是這樣的付出,對方會覺得厭煩,不需要;如果總是冷落對方,又會導致關係變冷。

聰明的人,不僅懂得精打細算生活,還會把握付出和自私的尺度,讓愛情的天平,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愛情裡,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但是太容易得到的,不會珍惜。

做人自私一點,你變好了,對方才會更愛你。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