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昔日閱讀過一本闡述易理的著作——《人人都不了了之》,以前對“不了了之”抱有相當大的成見,認為它和“蘑菇”、“敷衍”是一夥的——該辦的事沒有下文、該履行的承諾虎頭蛇尾。

後來在接觸《易經》以後,明白了縱然活得再久,就算制定出最美麗的藍圖,也不可能等到使命結束了才會壽終正寢。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六出祁山”而不得志的諸葛孔明(圖)

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風雲人物前赴後繼的湮沒於歷史的滾滾洪流,從“聞雞起舞”的祖逖,到臨終前仍然高喊“過河”的宗澤,再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孫中山,沒有一位名家在彌留之際了無牽掛。

炎黃子孫之所以把“恆”卦看得舉足輕重,就是因為“水滴石穿”的力量無窮大,但需要等待漫長的歲月,方能見得真如。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古人擁有極大的耐心立志、守恆,就算這一生的任務被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強行打斷,也要在下一世持之以恆的貫徹。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立志將“普渡眾生”進行到底的地藏王菩薩(圖)

然而,任何一位發大願的宗師級人物註定在無常的打擊下被迫與宏偉的計劃分開,他們總以為上蒼給予的時間與空間不會讓他們含恨九泉。

誰能想到,當你該做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時,就得撒手人寰了,以後的任務則交給徒子徒孫繼續執行。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畢生立志“收復中原,迎回二聖”而終究事與願違的嶽武穆(圖)

莊子把“薪火相傳”推薦給後世,恰恰暗示著聖學的發展不存在“後繼無人”的致命傷,只要一心向道,便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凡

前輩未涉足的、未選擇的、未開創的、未展示的,應該由我們這些後生共同完成。

正因為先賢將表現的機會和舞臺騰挪出來,我們才可以放開手腳、大展宏圖。假設瞬間打出“開局滿級”的王牌,那麼所謂的“生生不息”、“欣欣向榮”註定被冷凍在史冊裡。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惟有將智慧的火種灑遍全球,才能達成“託底就下”的心願(圖)

中華文化固然給世人留下了“經久不衰”的深刻印象,但幾

千年來只有部分的升級、沒有徹底的更換。

除了寫漢字、說漢語、持漢風以外,其餘的依舊原封未動。

在習慣於“外穩定、內變動”的西方來看,中國處處殘存著“陳穀子、爛芝麻”的痕跡——古人積累的智慧“蕭規曹隨”、古人創造的記錄“照貓畫虎”、古人教授的金科玉律“述而不作”。

能夠生活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品嚐到陳年佳釀的醇香,實在是難於登天,從這個角度觀察,西方的“半途而廢”似乎比不上中國的“藕斷絲連”。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不以“智愚定輸贏”的攜手共進(圖)

雖然羅馬帝國滅亡了古希臘,但沒有對古希臘的文化瑰寶斬盡殺絕。公元13、14世紀,當“文藝復興”的旗幟被高高舉起時,就意味著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重見天日,加之思想啟蒙運動和新航路的開闢逐漸劃破了中世紀的層層黑暗。

從這個案例可以證明一件事——惟有無始無終的探索。發現,方能觸控到真理的輪廓。

過去討論過對上要“仰望星空”,對下要“腳踏實地”,這並非西方價值觀的專利,而是眾生覺醒、集體開悟的必經之路。從這一刻起,中西兩個半球的未來走向便悄然註定。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研精神永遠值得學習(圖)

儘管高科技

日新月異,可人類對地球以外的林林總總始終無法全部通曉,所以只好亦步亦趨的接近真相。因此

,理當傾注百分之百的心血,給予反覆推敲,直到所有的天機被透析為止。

但願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久,只要這場“持久戰”有驚無險的進行下去,就算秘密掩埋得再深,亦必然大白於天下。或許走到這一步,“探秘”的任務即會宣告完結。

018 世間總有遺憾,追尋才是答案

矗立在復活節島上的神秘巨像(圖)

尊古崇新,知變守常,這是八善堂先生的第18篇推送,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