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安靜

01

似乎是從小到大,愛表現自己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注意和喜愛。

就比如,

在班級中

,積極、活躍、和老師走得近的人,往往更容易被老師喜歡。

比如,

在兄弟姐妹中,但人們更喜歡的往往是那些更活潑、更愛表現自己的孩子。

這些現象,似乎也在宣告著一個事實:活潑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重視,因此也就更厲害。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安靜的人,真的就不如活躍的人嗎?答案其實並不唯一。

有些時候,安靜的人只是聰明地將他們的鋒芒隱藏了起來,才不外漏其實也能成為一種獲勝的手段。

活躍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取得成功,正如安靜的人也不一定就沒出息。

從小到大

我們都會被周圍人的評價所圍繞,這些評價也會對我們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響。

但是我們要儘量將這種影響變小,我們要活出真正的自我。

其實,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是安靜的那一類。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安靜

02

安靜,是一種智慧

總有人會覺得,熱衷於表現自己的人就一定能比別人做得更好。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有這

樣的一個科學實驗,科學家們將參與實驗的人,按照在一週之內用於思考的時間長短分為兩組。

思考時間長的一組叫作

“思考者組”,思考時間短的一組叫作“非思考者組”。

結果顯示,

“思考者組”

在這一週內表現的

比較安靜,

非思考

者組

則表現的較為活躍。

這表明,安靜的人往往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上,而活躍的人相比較之下,思考的時間做比較短。

安靜的人往往善於思考,

他們

可以靜下心來沉澱自己,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學識或能力,讓自己不斷變強。

而相比較之下,活躍的人則不太容易靜下心來思考,

也就

不擅於沉澱和積累。

聰明的人往往不會

感到無聊,即使是隻有自己,他們也能很愉快的進行思考。

相反地,活躍的人總是期盼透過自己的言語、行動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從而讓自己不再感到那麼無聊。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安靜

03

安靜,是聰明人的偽裝

在人群中,一眼就被注意到的,往往是比較活躍的人。

有些時候,熱衷於表現自己的人,可能並不是多麼的有能力,但是因為他愛表現自己,所以,他的能力也就被別人所熟知。

而如果他的成績還說得過去,那就會有人覺得他很厲害。

但是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不會顯山露水,聰明人往往將安靜,作為自己的完美偽裝。

他們往往在人群中默默無聞,

但是

真正到派上用場的時候,他們卻能展現出超群的能力。

千萬不要小看安靜的人,他們的能量往往很強大,

非常

人所能及。

曾經有兩位教授,一位姓李,一位姓劉。李教授的科研能力要比劉教授的強一些,但是由於不愛說話,別人都以為李教授能力不行。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安靜

有一次,學校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研專案,需要一位教授帶隊研究,劉教授自告奮勇,迫不及待的想要為學校爭光。

結果研究了好長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於是劉教授只好請李教授來完成。

李教授剛接觸到這個專案,就一眼看出了這個專案的漏洞所在,於是,在修改了方案之後重新開始了實驗。

實驗進展得很順利,幾個月後,終於做出了最終的成果。

之前

認為

教授

不行的

學生們,都意識到了自己之前是有多麼的無知。

真正聰明的人,

往往

不張揚,他們堅信自己出類拔萃的能力終有一天會被世人所瞭解,所以他們也就不會在意外界的評價。

而且不到最後,也不知結局會如何,倒不如將安靜作為自己的偽裝,成為真正的贏家。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很安靜

04

安靜的人,往往很謙卑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不會選擇用張揚來凸顯自己的能力,他們往往很安靜,因為他們深知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正所謂

強中自有強中手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需要謙卑,一個人如果只會自吹自擂、狂妄自大,而不懂得靜下心來思考、沉澱自己的話,那麼,最後只能自食其果。

在如今這個社會,

“大魚吃小魚”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太過張揚反而會害了自己,唯有安靜和謙卑,才是生存之道。

謙卑是一種智慧,它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有幾斤幾兩,不安靜的人往往不懂得謙卑。

他們只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向別人訴說自己的豐功偉績,以此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

但殊不知,這對於他們的發展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知之明,那麼,他的處境就相當危險了。

生活需要我們去保持謙卑,而安靜正是謙卑的另一種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