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差別無分別社會到來:人間還需要維繫親情嗎?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十部》(69)

《感知紀元還需要親情嗎?》

親情是人類情感模式、社會模式和生活模式的基礎,親情是以生殖繁衍為目的的生存聯盟的產物,親情是血緣關係的反映,親情是家庭家族式存在的情感表達。這世界上人與人之間存在兩種不同性質的關係,就是親情關係和一般關係。顯然,親情是不同於人間一般交往情感之外的特殊情感,人類數千年來就依賴親情來建立起社會生活的的基礎,親情是人與人之間相聯結的特殊紐帶,親情是我們公認的有別於人與人關係的特殊關係。長期以來,我們默認了兩種不同關係的存在,就是一般關係與親情關係。我們生活在一般關係之上還是在親情關係之上?人類社會是建立在人的一般關係之上還是親情關係之上?這其實涉及的問題是,一般的人際關係是正常的人間關係?還是親情之間的特殊關係是正常的人間關係?這就是說,我們的倫理道德應該以親情為準還是以人的一般關係為準?

無差別無分別社會到來:人間還需要維繫親情嗎?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要公開分出兩種不同的關係,親情關係和一般關係?如果親情關係是理性的合理的和有利於人類存在的,為什麼不將親情模式普及到每一個人?那全人類都是親情關係。如果人與人的一般關係才是理性的合理的和有利於人類存在的模式,那為什麼又要保留特殊的親情模式?在一般關係與親情關係的交織執行中,人與人怎麼才能在社會生活中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的公平合理關係?親情關係與一般關係的執行不發生矛盾衝突嗎?我們指導或判斷人的行為,應該以親情關係為標準還是以一般關係為標準?如果雙重標準同時執行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依從於什麼標準?

人與人為兩種,親與不親,親的人與不親的人有什麼不同?對親的人與不親的人能相同嗎?這種不同對待有什麼意義?對有的人親對有的人不親,這種親對於不親的人是不是一種損害?正因為對人親才造成對其他人不親,正因為有不親的人才有親的人,親與不親是一種比較,也是一對矛盾,為什麼一定要造成這種矛盾?親疏遠近的人間關係對人類社會有利還是有害?理性的人間關係是該親還是該疏?人間親疏遠近的分別是出於理性還是非理性?這種分出親疏遠近人間關係的後果是造成社會生活的有序還是無序?人類需要一個人人相親相愛、親密無間的社會,還是需要一個親疏分明的社會?

無差別無分別社會到來:人間還需要維繫親情嗎?

用親情來進行人類群體分別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從未反思過親情的負作用,我們沒想到親情是私有的公開化擴充套件,親情關係的存在潛在地損害了他人的利益,親情是造成人間隔閡和人間分裂的顯在理由。人為什麼分群體性對立、對抗和戰爭?親情存在的倫理關係表達了衝突的內在起因,人類存在數千年的親情關係原來正是人間禍事起源的重要因由。其實,人類的群體之爭、集團之爭乃至國家之爭,其實都是親情模式的放大版,家庭的、家族的、民族的、國家的……無一不在強調親情的聯結,血濃於水就是這種理念最好的註釋。結果就是,人類進行的無休無止的血腥戰爭。

生存紀元,人類的親情關係能消失嗎?整個社會基礎和道德標準都建立在對親情的認可上。親情建立起了人心理的基礎,親情與否決定了人與人關係的重要屬性,親情存在對社會生活的重大影響十分顯在。人類進入感知紀元,還需要保持這種親情關係嗎?人們的感知關係與親情關係能相容嗎?顯然,親疏遠近的人間關係不可能在感知存在中繼續,生命倫理和生命關係的結束能讓親情關係繼續保持嗎?感知運動是人與人互動不是親人與親人的互動,感知關係中的人已經迴歸感知體的身份,再無人與人的屬性區別。感知互動必然使人與人親密無間,這種親密不帶有任何排他性,所有進行感知互動的人都親如一人,再無任何必要保持另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所以,任何人都沒有必要建立和保持某種特殊關係。

無差別無分別社會到來:人間還需要維繫親情嗎?

感知社會中人與人關係的質變消解了親情在生存倫理下的作用,這就意味著,人人皆親人,無分別無差別人間已是事實。人間再無親情存在,這是感知社會重大的倫理特徵。(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