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為什麼身邊的同學都越來越有錢,而我還在考慮溫飽?

為什麼小夥伴們都找到物件了,就是沒有我?

結了婚怎麼處理婆媳關係?怎麼教育孩子?

人生如何才有意義?怎樣過好這一生?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有人說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尋找答案,小到今天吃什麼,大到何為人生,回答的方式有千萬種,是否存在一個終極解決辦法呢?世界傑出思想家舒馬赫告訴我們,有,這就是:

提高自己的認知

這位被尊稱為“可持續發展先知”的思想家在他的《解惑》一書中詳細為我們講解了為什麼解決人生問題的終極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認知、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等問題。

這本書被舒馬赫認為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去世前5天,他在病床上親手將此書稿交給她女兒,告訴她:“我的人生之旅皆源於此。”它凝聚了舒馬赫畢生的心血, 史蒂芬·柯維在這本書的啟發下寫下了《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探索人生的迷途,需要點亮認知地圖的四大地標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怎樣快速找到目的地?答案是開啟手機裡的地圖。人生也一樣,手握認知地圖能夠快速幫我們尋找人生的目的地。

我們知道地球有引力,月亮是圍著地球轉的,就好比知道廣東在北京的南邊一樣,於是我們看到蘋果離開樹枝知道它一定會往下掉落,從北京出發到廣東一定是朝南走而不是朝北走。

但是如果手中拿著的地圖是錯誤的,該怎麼辦?經常會出現的是道路已經施工改道,地圖卻沒有更新,跟著地圖走的我們進入了死衚衕。人生呢?如果拿到手的地圖是錯誤的,我們該如何抵達想要的生活?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有一種人不會迷路,就是城市裡的老司機,因為他們不依靠手機裡的地圖,地圖在他們心裡,他們自己建立了一個地圖,人生也是,只有建立起自己的認知地圖才不會迷路。

怎麼建立?舒馬赫告訴我們要點亮認知地圖的四大地標:世界是分層的、兩種契合、四個認知以及人生兩大問題。

世界是分層的,高層次的存在凌駕於低層次之上,並使之為其所用

清華教授寧向東曾經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學生想出國留學,和父母一起來諮詢自己:去哪個國家好?讀哪所名校?什麼專業含金量最高?

萬萬沒想到,寧教授說:“出國嘛,千萬別把上課當回事兒!重要的是旅行,與人接觸、交談,到處去看看。”

聽了他的話,可憐的孩子當時就崩潰了,完全不知所措。這個孩子根本不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見識和認知。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舒馬赫說世界也存在著不同層次,有一條“存在之鏈”將世界劃分成四“界”,分別是無機物、植物、動物和人。無機物只是一種物質,完全沒有主動性,植物有了生命,有一定主動性但還是主要侷限於外界,動物有了意識,知道高興和悲傷,人有了自我意識,不光會思考還能觀察和研究自己的想法。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區別。

人能馴化動物,動物有能力毀滅植物,植物可以抓住無機物。正如書裡說的:

高層次的存在不但擁有低層次所不具備的能力,還擁有能夠凌駕於低層次的能力之上,對低層次做出安排,使之為其所用的能力。

要想更好地解決問題,我們需要讓自己站在更高的層次。

人能夠真正掌握的,取決於自己的存在層次

著名電影學家克拉考爾的一本書《電影的本性》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導演,拍了一段時長5分鐘的影片,內容為大城市各種繁華,給沒見過世面的非洲土著看,想看他們的反應,結果看完後大家都在討論一隻雞,那是導演根本就沒有注意到的自己電影中竟然還出現了的雞。導演回去看發現這隻雞曾出現在一個角落中,時長不足1秒。

不是導演拍得不好,而是看影片的非洲人沒有城市的認知,所以他們只能看到一隻雞。

人感受世界要有對應的接收器官,就像我們感受音樂首先要自己能夠聽到,但聽到就說明自己真的感受到了音樂嗎?書中有個例子: 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音樂才能與我們都有天壤之別,而這一差別並不在於聽覺,而在於心智。

佛教說人有“六根”, 視根、聽根、嗅根、味根、觸根、念慮之根,分別對應著眼、耳、鼻、舌、面板還有心靈,我們要發現美先得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

善良的人覺得世界都是善良的,邪惡的人覺得人人都在算計自己。這一點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他的《心》裡也有說明:

人生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靈吸引過來、塑造出來的。正因如此,面對眼前發生的事情,抱什麼想法、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將因此發生巨大變化。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人生會有很多問題,小時候我們想知道水是怎麼變成冰的,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有多遠,長大了我們想知道如何成就職業人生,結婚了我們想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我們面對的問題越來越難以解答了,小時候的問題大多都可以透過不斷地學習瞭解問題物件而進行解答,長大的問題是越研究問題本身越覺得無法回答。

舒馬赫把小時候這種能解決透過事物的精確認識而回答的科學叫“操縱的科學”,把解決越研究問題本身越複雜的科學叫“理解的科學”。“操縱的科學”目的是獲得力量,而“理解的科學”目的是啟發人的心智。

人最終的問題其實要靠“理解的科學”解答。要掌握“理解的科學”就要從四種認知領域開始。

認識世界從四種認知領域開始

四種認知領域概括起來就是:

認識自己=我有何感受

認識其他存在=你有何感受

認識他人眼中的我=我看起來如何

認識這個世界=你看起來如何

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已經很明確,認識自我的研究,也是關於自我意識的獲取。如果沒有自我意識,是完全無法對人的內心世界展開探索和研究的。老子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認識自我?舒馬赫告訴我們就是

想方設法讓自我意識變得連續、可控

。這一點和瑜伽冥想是共同的,控制自我意識是自我覺察的手段。

《解惑》:其實解答你人生的問題,只需要一個辦法

如何認識其他存在?要提高自己的理解限度。郭麒麟有個段子非常出名“爸爸的快樂你想象不到”,就是說

你對其他存在的理解,其限度不會超出你對自己的理解限度。

這裡還有個例子,就是外國人無法感受到“上火”因為他們的文化裡沒有“上火”這個概念。

如何認識他人眼中的自己?方法只有一個:建立“外部思考”,也就是我們說的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目的是獲取對自己真實客觀的認識。

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作者告訴我們的方法是不斷的描述這個世界,這叫“描述性科學”比如心理學、植物學,我們研究心理研究植物不是透過數學推算得來的是透過不斷的觀察總結得來的。描述性科學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科學式的謙卑”因為他看到偉大奇妙的自然,在自然面前人類創造的都像是兒童做得拙劣的物品。世界值得敬畏。

當然,作者說了四種認知不是獨立存在的,要一起使用才能對世界有充分的認識。

寫在最後:

那麼人生在世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生是什麼?作者告訴我們人生就是由一連串的問題組成的,並且這些問題大多都是沒有具體答案的“發散型”問題,而人生就是在不斷的解答這些問題。

我是小滿,願大家都能尋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