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作者/池魚

注/圖片來源相簿,圖文無關

有些人,在一起半輩子,其實壓根都沒有走進對方心裡。

多數人在婚姻裡面臨各種選擇的時候,越是到了後期,考慮的更多東西往往都不是這段感情的本身,所謂利弊的權衡,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因素。

正因如此,愛這個字眼,在一段相對比較固定的婚姻關係裡,可能所起的作用並不大。

後來你會發現:

很多不愛的人,也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繼續選擇在一起。

生活的本質,很多時候就一個字:

熬。

當你熬出頭了,一切看開了,可能就迎來了人生的希望。如若不然的話,你就只能是繼續為難和勉強自己。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婚姻關係裡,隨心所欲地做選擇,現實總會帶來這樣或者那樣的無奈。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這繁忙的一生,不少人說起來,最終都只剩一聲嘆息。

我的一個朋友說,她的父母前段時間在說分家的事,不是母親提的,而是她的父親主動提出來的,雖說她的父親當時帶著半是玩笑的口吻。

但是她明白,按照父親的性格,能說出來這話,必定也是心裡真實的感受。

她的父親對母親說:“既然你這麼看不慣我的話,那我們老了以後就分家好了。

一人一個臥室,誰也不礙著誰,做飯也自己做自己的,到時你也別想用我的退休工資。

她的母親聽罷有些生氣,而她更多則是吃驚。

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作為女兒,很明顯能夠看出來母親雖說平時嘮叨,經常責怪她的父親,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是很關心她的父親。

好像,她的父親總是把她母親氣頭上的話當作真話,而把那些實打實的關心,選擇性忽略,到了最後只記得不好的地方。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大概是因為,那些隱藏於生活中的好,一切都已經習以為常吧。

最為基本的是,結婚這麼多年,她的父親沒有進過廚房,沒有洗過一件衣服,就連自己的一雙襪子,都是她的母親買的。

她的父親在找不到東西的時候,衣服不夠穿,鞋子磨損了需要換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喚她母親的名字,而不是自己去購置。

所以,關於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柴米油鹽,全部是她的母親在負責。

正因如此,父母每每吵架,她總是感覺壓根不在一個頻道上,

她的母親吐槽自己多年以來的辛苦,而她的父親只認為她母親是話多而已。

小的時候,她也認為母親話多,愛嘮叨,而且脾氣也顯得不那麼好。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但是當她長大以後,開始站在另外的角度去審視母親的這輩子,才發現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其實是這段婚姻,

沒有給她母親該有的關心和內心的庇護。

換句話說,她的父親沒有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

她的母親完全是家裡頂樑柱一樣的存在,大事小事都是母親做主,不是她的母親強勢,而是她的父親在遇到事的時候,習慣性選擇躲避。

問他怎麼辦?她的父親要麼不說話,要麼就是說出來的話能夠把人氣個半死。

比如,以前她的外婆生病,費用是孩子平攤,剛好當時她家買了房,本身就欠了一些錢,她的母親征詢父親的意見,她的父親只有一句話回過去:

“我也沒錢,我能知道怎麼辦?也不是我住院。”

後來,還是她的母親找人週轉的。

“我怎麼知道怎麼辦?”

這是她父親的口頭禪。所以生活讓她的母親變得強勢起來,要操心的事太多,脾氣自然也不會怎麼好。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她的父親認為,自己在掙錢,就已經夠了,是在為這個家付出,認為自己很辛苦。

但是他不會換位思考,因為她的母親除了要掙錢,還需要負責家裡的所有瑣事。

她的父親反正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也堅持認為家裡的事都很簡單,說現在洗衣服有洗衣機,拖地也用不了幾分鐘,反而認為她母親做事拖拉。

因為她的母親很愛乾淨,把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沒事就在拖地,用抹布四處擦家裡的灰塵,用時比較長。

她的父親就認為要是自己來做,肯定很快,

但他就是嘴裡說說而已,真叫他做的話,他卻壓根不動。

所以,這麼多年的婚姻裡,這種不能彼此理解的情況,覆蓋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她有時聽得母親講述,都感到有點心累。

這兩天她的父母再次說到分家的事。

她的父親還是說老了以後分家,然後她的母親聽罷,就說房子是她的,他要是想分家的話,那就自己出去住。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於是,針對房子的歸屬問題,他們兩個人發生爭吵。她的父親認為,家裡能夠買這套房子,完全是自己的功勞,還說當初她母親的妹妹借錢給他們家買房,完全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

她聽不下去,就說了一句:“

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平時父母有啥爭吵,她一般不會開口說話,這次實在是聽不下去,就幫母親說了一句。

然後,她的父親說她這是偏心。

如今27歲的她,也已經走到談婚論嫁的年紀,她私下告訴我們,自己的擇偶標準就是:

不能找父親那樣的另一半。

她認為按照自己的性格,要是以後的老公既不能在物質上有所突出貢獻,也無法在情感上給予自己共鳴,生活中更是不能做到分擔的話,她會重新開始思考,這段關係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她理想中的婚姻關係,是兩個人相扶相持,彼此理解,共同付出,都有希望這個家庭越來越好的心思。

而不是一方過多承擔起婚姻裡的責任,另外一方因為完全不能理解,所以沒有同理之心。

父親鬧分家,27歲女兒坦言:“如果不是我媽,我們全家在睡大街”

這樣過下去,是很累的。

她的母親累嗎?她認為很累,這麼多年,

她從小到大,每時每刻都聽母親在吐槽,在訴說,在埋怨。

但是回過頭,繼續因為種種原因,在這段關係裡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直到把這樣的日子,過成了一種習慣,不管好壞皆是認命。

她認為她的父母肯定能夠白頭偕老,畢竟現在的他們,都已經50多歲,在這風雨攜手的多年裡,她明白這場婚姻的持續,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一種將就。

而他們也都能繼續將就下去。關於這點,她不曾懷疑。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選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