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生活心理學:如何讓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跟人打交道,難免需要開口向別人提出請求。俗語云: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開口求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讓對法答應自己的請求更不容易。應用一些心理學中的原理,可以有效提升人際溝通的有效性。

生活心理學:如何讓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1、低球效應

誘人的條件擺在眼前,人們總是會欣然接受你的提議。預先取之,必先與之。想要對方答應你的請求,先以優厚的條件去吸引對方。

這一招,餐飲行業是運用得最熟練的。

當你

發現一家餐館的門口“飲料免費暢飲”的牌子,你被優惠吸引走了進去。然後你點了一桌子菜,以求能享受免費的飲料。這就是低球效應:人們總是會去接那些比較容易接住的球——免費的東西。

生活心理學:如何讓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2、一致性原則

如果你請同事幫忙,說:“幫我影印一下,可以嗎?”對方一般會爽快答應。等影印完之後再請求對方:“能幫我裝訂起來嗎?”對方多半不會拒絕。然後

再請求

對方裝進檔案袋裡,對方大概也會答應的,最後請對方幫忙送到快遞收件點去……這樣,對方就幫你完成了全部的工作。

這情景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識?一旦答應別人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再也無法拒絕對方的要求,這就是“一致性原則”。即使下一次的請求比前一次更繁重,人們通常也不會拒絕。

難以拒絕對方小小請求的原因在於,拒絕會使人產生壓力。但只要應承下來以後,人們就會在無意識間維持其一貫性:即使後面還有請求,也仍然會答應下來。

同樣,如果一開始就拒絕的話,便會一直拒絕下去。

生活心理學:如何讓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

3、互惠性效應

如果對方讓步,而你並沒有讓步,你就會產生愧疚的心理,在對方提出下一個請求的時候,會想要答應它。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互惠性效應。

比如說,當你的朋友開口向你借錢,說:“能先借我10000塊嗎?”你可能會拒絕說:“我也沒有那麼多錢啊。”

如果此時,你的朋友露出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說:”是嗎?那3000塊也行,能借給我嗎?“ 此時,你有可能就會答應他的要求:“行吧,我回頭拿給你。”

其實,如果他一開始就開始借3000塊的話,也可能會被拒絕。但是,在這個案例中,對方先做個“假動作”——提出借10000塊的要求,遭到拒絕之後,露出沮喪的表情,那麼你就很有可能答應借給你3000塊。

利用對方拒絕你產生的愧疚感,再做出一定的讓步,那麼就有可能達成目標。

其實,這個過程在你買東西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商家的第一個價格通常會喊一個高價,然後在你的要求下打折,此時,你就會高高興興地按照折後的價格買下來。然而,這打折後的價格很有可能就是商家原本的心理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