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生活中,當你獲得了成功,你會把功勞歸於自己還是別人?當你遭遇了失敗,你會把錯誤歸咎於他人還是自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不得不承認的是,

我們總是偏向於把成功歸因於自己,而在尋找失敗的原因時,把錯誤推給他人。

電影《小英雄託託》裡的主人公託託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把生活中的不幸遭遇都怪在鄰居阿爾弗雷德身上。託託的一生是不幸的,年幼時,飛行員父親意外去世,姐姐喪生於火海;長大後,託託曾陷入一段甜蜜的愛情,但當他們決定私奔時,女友卻離託託遠去。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也認為命運對託託極不公平,讓他遭遇了這麼多悲慘的事。但當我再看第二遍,我發現,

託託的命運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終其一生,託託都活在“自利性偏差”的影響中,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

,但到了年邁時才幡然醒悟,造成自己不幸的元兇,正是自己。

“自利性偏差”是什麼?它有哪些表現?我以託託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進行詳細闡述;在第二部分,我將結合“歸因理論”,談談“自利性偏差”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文章最後,我將結合《小英雄託託》和心理學知識,談談我們怎麼做,才能免受“自利性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01、託託身上的“自利性偏差”到底是什麼?這種心理會讓人把導致失敗的原因歸於外界,抱著“受害者”心態過一生

美國專欄作者戴夫·巴里曾說:

無論年齡、性別、信仰、經濟地位或種族有多麼不同,有一件東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相信,我們比普通人要強。

戴夫·巴里說的其實就是一種

“自利性偏差”,這種心理是人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用以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人在有意或無意中,

認為自己比普通人更優秀,習慣性把成功的因素歸於自己,把失敗的原因推給他人。

舉例來說,當一個孩子考試沒考好,他可能會說“試卷太難了”,而不是“我不行”。把考試沒考好的原因歸為試卷難度大,一方面可以掩蓋自己不夠優秀的事實,另一方面可以為粗心、努力程度不夠找藉口。

“自利性偏差”可以說是人的本能反應。

只要犯了錯、事情沒做好,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我的原因”,然後從尋找導致這一結果的外在因素。而成功做成了一件事後,大多數人會對內歸因,認為“我真是太厲害了”。

“自利性偏差”情有可原,但是

如果一個人經常受“自利性偏差”的影響,就會以偏概全,無法客觀地看待事實真相和自我能力。久而久之,習慣性為自我開脫,推卸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當做受害者,受困一生。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那麼在《小英雄託託》中,託託的“自利性偏差”是如何體現的呢?

某一年生日,阿爾弗雷德的生日禮物是一輛可以坐、可以開的玩具汽車,而託託的禮物的一個拳頭大小的汽車模型。託託把生活中的不如意,歸因於兩人在醫院被錯抱了,他應該過上阿爾弗雷德的人生。

託託讓姐姐艾利絲燒了阿爾弗雷德家的超市,以證明姐姐不愛阿爾弗雷德。艾利絲二話不說就拿去汽油桶往阿爾弗雷德家去,最後不幸喪生於火海中。託託便把姐姐的意外死亡歸咎於阿爾弗雷德。

成年後的託託遇到了心愛的女子依芙琳,在託託的追求下,兩人墜入愛河。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託託發現伊芙琳已婚,丈夫正是自己曾經的鄰居阿爾弗雷德。託託又一次抱怨:阿爾弗雷德毀了我的人生。

在“自利性偏差”的影響下,託託一直在心裡與鄰居阿爾弗雷德暗暗較勁,並且把一切失敗、不幸都歸咎於鄰居,不曾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正因為如此,託託對鄰居一家一直懷恨在心,一生都活在陰影之中。

在我看來,面對某一事件,

我們選擇把原因歸於自己還是外人,會影響到我們之後處理事情的態度。久而久之,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進步,而有的人只會抱怨別人、原地踏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順利的,或是不如意的。

有不少人在無意中受“自利性偏差”的影響,把錯誤和問題都歸咎於他人,陷入自己是“受害者”的思想怪圈,鬱鬱寡歡、惶惶終日。“自利性偏差”對人的生活影響很大,值得大家引起重視。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02、託託為什麼會深陷“自利性偏差”?透過“歸因理論”和“歸因偏差”,理解這種心理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大多數人在遭遇失敗時,會傾向於從外界尋找原因。這是因為,

人的潛意識當中是為自己服務的。

把失敗的原因歸於外界因素,可以掩蓋自己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維護自尊和自信。

當託託看到自己家庭條件一般,父親意外去世;而鄰居阿爾弗雷德卻家境優渥,要什麼有什麼。他內心產生了一種不平衡感,但他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他就把自己生活不如意的原因歸為“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了”。

當姐姐艾利絲因為託託不合理的要求而意外喪生火海,託託沒有能力救出姐姐,就怪罪到阿爾弗雷德身上。

託託與阿爾弗雷德的妻子伊芙琳發生婚外情,對於伊芙琳的不辭而別,託託束手無策,只能再次抱怨自己的人生被阿爾弗雷德毀了。

說白了,託託會陷入“自利性偏差”,

主要是因為他無力改善不如意的生活,但若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便是承認自己的無能。所以,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他把原因歸於阿爾弗雷德。在不經意中,託託扭曲了事實真相,並一直沉浸在自己創造的幻象中,不願走出來。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其實,託託身上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受其歸因方式的影響。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於1958年提出歸因理論,他認為:

事件的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性格歸因;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於情景歸因。

舉例來說,一個人上班遲到了,在解釋的時候傾向於情景歸因,比如堵車了、下雨天打不到車,而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之,如果有個人跟他約會遲到了,他傾向於性格歸因,比如對方不夠尊重自己、不重視這次約會等等。

從海德的歸因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自己不好的行為,我們往往喜歡從外界找原因。也這是託託為什麼會陷入“自利性偏差”的原因。

此外,有心理學家在海德的基礎上,提出了更深刻的觀點:

行為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

行動者對自身歸因不同於他人對此行為的歸因。雖然,雙方認知到的是同一個行為 ,但是行動者傾向於把成功原因歸為個人,把失敗原因歸於情境;而觀察者則會更多把成功原因歸於情境,把失敗歸因於個人特質。

還是以遲到為例,如果是我們自己遲到,那麼作為行動者,我們會把失敗原因歸於情景(下雨、堵車等);如果是其他人遲到,作為觀察者,我們則傾向於把失敗原因歸於個人特質(不尊重、不重視、做事拖拉等)。

再舉個例子,以考試考得好為例,在解釋自己考試考得好時,作為行動者,我們會把原因歸為自己(學習努力、認真聰明等);如果別人考得好,作為觀察者,我們會把原因歸為情境(運氣好)。

這主要是因為行為者和觀察者看待事件的角度和態度不同。

就像《小英雄託託》裡的託託,他在面對所遭遇的失敗時,作為行動者,他傾向於把原因歸於外界情境,認為是阿爾弗雷德毀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歸因偏差”,所以當我們遇到某件事情、評價某個事件時,一定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全面地看待。避免因為“歸因偏差”,而出現以偏概全的情況。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才能更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03、如何才能免受“自利性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小英雄託託》與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分享三個方法

“自利性偏差”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良影響。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自利性偏差”呢?在這裡,我結合託託和心理學知識,為大家提供三個方法:

1.跳出“確認性偏差”,打破自我假設

確認性偏差指的是:

一旦人們形成先驗信念,他們就會有意識去尋找支援或者有利於證實自身信念的各種證據,有時甚至會人為地扭曲新證據。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僅避免了後悔帶來的痛苦,而且這些證據對自身信念的支援更增添了他們的“過度自信”。

舉例來說,小明認為同桌討厭自己,他就會刻意去尋找支撐自己觀點的證據。同桌放學沒等小明就先走了、在走廊上碰到小明沒有主動打招呼,都有可能成為小明佐證自己觀點的證據。但其實,不管小明找多少相關的證據,都不能佐證同桌討厭小明的假設。

就像《小英雄託託》中的託託,從童年起,他就假設自己與阿爾弗雷德互換了人生,覺得自己的人生被阿爾弗雷德毀了。在日後的歲月裡,託託一直在尋找相關的事情佐證自己的假設。

“確認性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自利性偏差”帶來的負面影響,陷入自我假設的人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所以,要想不受“自利性偏差”帶來的影響,

首先要跳出“確認性偏差”。在生活中,不要扭曲事實,不要去佐證一個無謂的假設。只有打破了自我假設,才不會去尋找片面的證據,才不會為自己的痛苦、失敗尋找藉口。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2.調整情緒,打破“野馬結局”

野馬結局指的是,如果因為小事而大動肝火、情緒暴躁,最終會傷害到自己。野馬結局告訴我們,

外界發生的事其實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對我們形成傷害的是自己對這些事件的態度和情緒。

《小英雄託託》中,阿爾弗雷德家境優渥也好,家庭貧困也罷,這些都是與託託本身無關的外在事件,原本是無法對託託造成傷害的。但是,在面對阿爾弗雷德的時候,託託的嫉妒心在作祟,並把自己過得不好的原因歸咎於阿爾弗雷德。因為一些莫須有的小事而大動肝火,最終毀了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不開心、不如意的事,如果處處計較,情緒肯定會變得暴躁。在情緒不穩定的情緒下,我們所發表的言論、做出的決定,大多數都是不客觀、不合理的。

所以,要想不受“自利性偏差”影響,

在面對不如意時,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避免情緒過於激動,更不要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去分析事件原因,因為這時候,我們往往容易把過錯推給他人,或是盲目否定自我,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3.巧用“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 ,平衡現實與期待

“酸葡萄”心理指的是對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說它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甜檸檬”心理則與“酸葡萄”心理相反,指的是對於自己擺脫不了的東西,我們會傾向於說它是“甜”的。

乍一看,這兩種心理都是在自欺欺人,其實不然。

如果將兩者結合,實現巧妙地轉換,會有神奇的效果。讓我們既不沉迷與對他人的歆羨中,也不會活在盲目樂觀的自我安慰中。

託託一直都很羨慕鄰居的生活,但令託託意外的是,阿爾弗雷德說自己羨慕託託的生活。因為託託一直自由自在,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如果託託能夠調整自己的心態,

巧用“酸葡萄”心理,

把阿爾弗雷德的家庭、財富、社會地位看做“酸葡萄”,

就能克服自己內心不合理的期待。

同樣,

如果託託能夠巧用“甜檸檬”心理,

更樂觀地看待自己擁有的東西,也許

就能悅納自己,改變人生。如果能平衡現實和期待,託託也許就不會陷入“自利性偏差”了。

每個人的出生不同,擁有的東西也相差甚遠。如果一味地羨慕別人,對自己擁有的東西置若罔聞,我們的幸福感就會降低。所以,

不妨試試用“酸葡萄”心理去看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得的東西,適當降低心理預期;用“甜檸檬”心理去看到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從而獲取自我滿足。如果能平衡現實和期待,我們就不會盲目地把過錯推給他人,把功勞全攬了。

用自利性偏差解讀《小英雄託託》裡男主人生慘淡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寫在最後: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或好或壞,或成功或失敗。重要的是,我們要跳出事件表面,深入客觀地分析事件產生的內外因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對自己保持一個清晰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免受“自利性偏差”帶來的影響。

為了讓大家避免“自利性偏差”帶來的不良影響,我結合身邊的案例和心理學知識,提供了三個方法:

跳出“確認性偏差”,打破自我假設;調整情緒,打破“野馬結局”;巧用“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 ,平衡現實與期待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