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更多作品,歡迎點選左上角關注。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前兩天和朋友聚會,朋友表示開始一段感情好難:

“單身這麼多年,也不是沒遇到過戀愛的機會,但總覺得不是對的人,和我理想中的不一樣。難道是自己要求太高了嗎?”

她的困惑,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個採訪影片,《戀愛40次 VS 戀愛0次》。

趙大宇,28歲,普通職員,戀愛次數:0。

顧曼,26歲,公司 CEO,戀愛次數:40。

聽到有人可以談40次戀愛時,趙大宇的第一反應是:

“不正常”。

她覺得談戀愛要慎重,最好談一個就結婚。可事與願違,她至今沒遇到“合適”的人,一次戀愛都沒談成。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那麼,像顧曼那樣,戀愛不斷,不停在戀愛中試錯,就能找到與自己十分契合的物件了嗎?

很遺憾地說,也不能。

過於頻繁地更換物件的人,遇到問題往往喜歡逃避,當矛盾出現的時候,他們更願意用“算了吧,對方不是那個對的人”來說服自己,而不願做出一點點反思,更別提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其實,

真正決定我們是不是“將就”的,不是對方是什麼樣的人,而是你怎麼看待愛情這件事。

怎麼看待愛情,跟我們對關係的內隱認知有關,心理學家 C。 Raymond Knee提出了經典的“關係內隱理論”,他將人們的婚戀觀劃分為兩種型別:

宿命型和成長型。

近期熱播劇《海洋之城》,正好與這兩種婚戀觀有關,也許,它能夠解答你的困惑。

01

宿命型的人,對未來伴侶的選擇,有一套明確的鑑別標準。他們一定要等到那個“符合自己理想化預期”的人,才願意思考戀愛和婚姻的可能性。

《海洋之城》中的賀彩,是一個精緻且精明的旅行社資深領隊,她擅長經營人脈,事業混得風生水起,唯獨在戀愛觀上缺乏彈性。

她的擇偶標準只有兩個字:

有錢。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在高階遊輪海洋號上,她盯上了團隊裡招待金主出手闊綽的張總。為了釣到這個“金龜婿”,她偽裝成商業精英倒貼張總,結果遭遇翻船事件,不能準時交割貨物的張總,面臨違約和公司倒閉。

拜金婚姻到頭來還是黃粱一夢,賀彩也對落魄的張總失去了興趣。

在她的思維裡,那些達不到她想要的標準的人,是不會讓她產生愛意的,更是不適合在一起的,不能將就。

但其實所謂的“不將就”,不應該以自己的絕對主觀標準為準繩,因為在很多時候,我們的主觀標準,受到了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的影響。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只可惜,賀彩並不明白這一點。

她從小被媽媽灌輸“現在學習好,不如以後嫁得好”這種拜金思想,信奉“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原生家庭的洗腦式教育,早已讓賀彩形成了宿命型愛情觀,甚至被宿命型愛情觀操控。

她堅持著自己刻板的標準,覺得只要自己嫁個有錢人,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於是她又把希望寄託於商學班,她在開班晚宴上閃亮登場,為每一個潛在的目標打分,很快看上了一個事業有成的義大利華裔商人嚮慕德。

瞄準目標的賀彩,對嚮慕德進行旁敲側擊和生撲猛追,不停地展示著自己的女性魅力,甚至不惜拿出自己所有積蓄和嚮慕德合作,沒想到被騙得血本無歸。

像賀彩這般持有宿命型愛情觀的人,很容易陷入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從而對愛情產生懷疑,積攢怨氣。

但一次次戀愛失敗,並不意味著沒有對的人,而是我們沒有正確的戀愛觀念和相處方式。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現實中的很多人,也許沒有劇中賀彩那般拜金,但也很容易陷入宿命型思維。

比如對方有一點照顧不周、不符預期,就會聯想到“他不是對的人”、“他不愛我了”、“他很渣”,甚至他們解決問題的邏輯也是宿命型的——因為對方不夠好,所以註定要終止關係。

但愛情的發生和維繫,不應是一場單方面的考核,而是兩個人互相瞭解、共同成長的旅程。

越是沉浸在宿命型愛情觀裡,我們反而會離愛情越遠。

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認為,

最健康的戀愛心態,是假設任何人都值得你去愛。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如果那個人的出現讓你心動,就不要先入為主地擔心“對不對”,然後拿出那一套比考試大綱還要詳細的鑑別標準,去給自己和對方施加壓力。

畢竟,所有的標準都是給不愛的人,而愛是偏袒和特權。

02

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那些無法避免的矛盾、僵局與摩擦,對持有宿命型愛情觀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

但對成長型的人來說,這卻是一種完善自我的契機。

比如《海洋之城》中的男女主丁凱和天悅。

出生於上海中產家庭的丁凱,國外留學歸來成為豪華遊輪海洋號上的大副,工作雷厲風行,甚至有些吹毛求疵。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而天悅只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平凡的女孩,找工作屢屢碰壁,機緣巧合進入一家旅行社工作,帶團登上海洋號。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無論是從出身背景,成長經歷,還是兩個人的性格愛好來看,他們的人生都不會有任何交集。

但兩人之間的緣分,從天悅登上海洋號開始,就已經產生了。

在旅途中,他們產生的矛盾並不少。

丁凱注重乘客安全,天悅重視遊客體驗;丁凱看不慣天悅“毛毛躁躁”的性格,天悅惱火丁凱“公事公辦”的態度……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但他們沒有因為對方的一個特點、一個行為就否定了對方整個人。

在相處中,他們兩個人的心態都很開放,會欣賞彼此的優點,也會把自己以前沒了解到的對方特質當做是一種關係深入的標誌。

當丁凱一次又一次跳入冰冷的海水裡,救起所有落難船員時,天悅理解了他的“吹毛求疵”,真心為他鼓掌高興;

而丁凱也在天悅的影響下,逐漸變得柔軟起來。天悅讓他明白一艘遊輪重要的不僅是硬體,還要有“人情味”。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對於他們而言,感情是彼此構建的、彼此創造的,自然也就不會陷入只看到對方問題,自己不願成長的怪圈。

薛兆豐曾說:

“如果世界上有兩個人是彼此一生中唯一的話,他們這輩子是不會見面的。

現在全世界有70億人口,想象在有70億顆綠豆在大缸裡,有2顆紅豆,他們是一生彼此的唯一,把它們放進去攪拌,在這短暫的一生,他們不會碰到的。”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想要遇見、找到一個與自己十分契合的人,真的特別難。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擁有好的親密關係。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絕對不是沒有問題的。相反,

正是因為兩人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才有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這會讓兩人之間的連線更加緊密,不斷向好的方向邁進,最終“培養”出對的人。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03

即便擁有了比較成熟全面的愛情觀,也不要停在原地。有時候,你得走出一步。

因為,渴望親密關係,卻害怕自己不夠好,或是害怕這段關係不被認可,這就陷入了被動的關係模式,很容易錯過喜歡的人。

看起來並不像是會花大錢參加豪華郵輪旅行的姜爺爺和胡奶奶,背後藏著一個

感人的愛情故事:

年輕時他們兩情相悅,但因家人阻撓而分開,並且各自婚嫁。

直到暮年,兩人再次相逢,一個是患病的老爺爺,一個是擺地攤賣米線的老奶奶,雖然都是獨身,但奈何姜爺爺的兒子因母親的緣故心存芥蒂,始終反對兩人的事。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但這次姜爺爺變得格外主動,也有了愛人的勇氣——

他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已經沒有時間再錯過胡奶奶了。

姜爺爺在遊樂園工作,扮演小丑,等胡奶奶來接他的時候,就用自己的零錢,假裝是剛賺到的交給胡奶奶,哄胡奶奶開心;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即便他的阿茲海默症已經很嚴重,發病的時候也不會忘記胡奶奶的名字;

他瞞著胡奶奶操辦了一場遲到了四十年的婚禮,在劇院安排二人初次見面的場景;

他還請求丁凱在自己死後,幫胡奶奶找一家養老院讓她安度晚年。

那種歷經歲月而變得純粹的情感,那種心無旁騖的篤定,那種生活中無時無刻流露的細節,那種時時刻刻為對方著想的浪漫......

每每看到,都感動不已。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從姜爺爺和胡奶奶的故事裡,我們能看到:

終生浪漫,並不是童話故事,而是現實存在的生活方式。

並不只有轟轟烈烈、不顧一切才算浪漫,姜爺爺和胡奶奶這種簡單又質樸的浪漫,更像是艱難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平庸日常中的一點微光,讓人能跳脫於當下的困苦,更有信心去面對未來。

這對老年人的愛情,不僅溫暖著彼此,感染著郵輪上的年輕人,更影響著螢幕前的每一個人。

究竟什麼才是高質量的愛情?我想現在有了答案。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不是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與自己完美契合的人,也不是找到了那個符合自己理想化預期的人,更不是那些一眼萬年、海誓山盟的戲碼。

最動人的愛情,是雖然你和我理想中有差別,但這並不妨礙我喜歡你。

我們不會把完美幻想強加在對方身上,就算在感情中遇見矛盾,我們也會抱著開放的態度去解決,一起讓關係變得更好。

在生命的盡頭,在夕陽的光影裡,我們依然能牽起彼此顫顫巍巍的手,相看兩不厭。

那才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寫在最後:

《海洋之城》只是一部影視劇,但

劇裡劇外,都是濃縮的人生。

為什麼不出意外,你總會和一個“三觀不合”的人結婚?

我們的人生不都是從一個港口到另一個港口嗎?誰也不知道在哪個航程裡,我們會遇到什麼改變我們命運的人和事,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愛情會發生在哪一站。

但我們要記住,

愛情的質量,不是取決於我們遇見了誰,而是取決於我們是誰。

當我們學會了在愛情中成長,就獲得了愛的能力,即便失去了愛人,也不會丟失繼續愛的勇氣。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就點個

“贊”

吧~

-END-

@我是董小姐,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