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邦:你們說我是流氓就是流氓吧,反正我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歷史上一直對漢高祖劉邦爭議很大,劉邦能夠從一介平民搖身一變,龍飛九天,可以說就是一個傳奇。 有人說他不過就是好酒好色胸無大志的市井流氓,沒啥本事,不過靠著運氣做了皇帝,也有人說他很會審時度勢善於用人。

一個流氓居然能在秦朝末年的戰亂中,擊敗諸多強敵,一統天下,當上皇帝,創立一個延續兩百餘年的強盛王朝,這可能嗎? 其實我們只是看到了劉邦的表面,對漢高祖劉邦沒有公正的認識,首要的原因,在於劉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帝王,他的形象與世俗價值標準中的“明君”相去太遠,導致一些人很難接受。他以自己過人的交際能力和親和力籠絡了一大幫有才之士,如蕭何、張良,韓信,陳平、樊噲、任敖、盧綰、周勃、灌嬰、夏侯嬰、周苛和周昌等,這些人在劉邦的領導下群策群力,之後都成為漢朝的開國功臣,這些人大多都是他年輕時的好友,他們願意跟著劉邦y一起造反,也說明劉邦的為人是不錯的。

所以,別再認為劉邦是個市井流氓似的人物了,也許是司馬遷的《史記》中對他的記載受到了個人主觀性的影響,導致他在我們的印象裡有了不佳的形象,其實他跟我們想象中的很不一樣,一個不學無術胸無大志的市井流氓,是不可能成為建立偉大王朝的開國帝王的。

劉邦雖然出身於小農之家,卻也並不是沒有理想甘於現狀的人,年少的劉邦就仰慕戰國四公子之一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有投效其門下的心思,而且他還真的去了,這樣的行為舉動即便放到現在也很,有這樣的理想和做法也算出類拔萃了。

劉邦:你們說我是流氓就是流氓吧,反正我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只是等到劉邦前往魏國的時候,信陵君已經死了,他想要成為門客的願望註定破滅了。所以他就投靠了張耳,張耳是魏公子信陵君很看重的門客,為人豪爽,遍交天下豪傑,結果兩人竟然很快成了知交好友,要知道張耳這時候已經二十多歲,比劉邦大了八歲,而且已經做了縣官,劉邦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竟然能和他成為好朋友,可想而知少年劉邦的交際能力有多出眾了。

後來劉邦又回到了家鄉,混了個亭長的小官兒當,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即使他再有志向,一個沒資本沒靠山的農家子弟,想當官和做一番事業都很不容易,現實讓他不得不混跡於市井之間,這時的劉邦不甘心就這樣下去,也很無奈。他年齡很大了也不想著成家立業娶妻,只和寡婦曹氏在一起混日子。

就這樣混到了40歲,劉邦也沒有混出啥名堂,這時候的劉邦覺得這輩子都過得差不多了,應該好好過日子了,於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就娶了呂雉,並且很快有了一兒一女,他當著派出所所長,家裡還有著幾畝薄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生活也算過得去。

此時天下大亂,社會局勢動盪,風雲突變,秦始皇駕崩趙高專權,秦勝吳廣揭竿起義,天下亂成這個樣子,劉邦想好好過日子也不可能了,想當官繼續他的小亭長也難了。時勢造英雄,不安分的劉邦就想著不如在亂局之中賭一把,於是劉邦帶著他的一幫囚徒們也跟著造了反,並且回到家鄉招兵買馬,將以前的一些酒肉朋友都拉到隊伍中來,就連他的好朋友蕭何也參加到了他的隊伍中,蕭何當時在縣政府中很有實權。不過呢,他也很有可能是被迫的,怕萬一不聽從,劉邦的隊伍可能會把縣衙都端掉。

既然反了,那就沒有回頭路了,太老實就不行了,要養活著手下一大幫人呢,弄不好大家還會被秦朝軍隊或者其他勢力消滅掉,所以劉邦只能帶著隊伍投奔更大的造反勢力,最後選擇了項梁的楚軍,在這裡,劉邦出類拔萃的社交能力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很快和項羽結拜了兄弟,成了鐵哥們,

劉邦:你們說我是流氓就是流氓吧,反正我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再後來劉邦滅掉了秦朝,全盤接收了秦朝的遺產後,他對這裡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贏得了三秦百姓的民心,為後來4年楚漢戰爭中能夠擊敗項羽打下了基礎。

鴻門宴,在張良和樊噲等人的幫助下劉邦逃走,這個時候的項羽其實已經成為了天下的王。然而項羽志向高遠卻目光短淺,殘暴兇狠卻有婦人之仁,不是治理天下的料,他自稱為“西楚霸王”,他捨棄了富饒的關中,卻回到家鄉彭城,認為做了大官就要衣錦還鄉,不然就猶如錦衣夜行。項羽征討齊國田廣造反,彭越造反的時候,劉邦拜了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三秦之地,在當地人民的擁護下,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拉開了帷幕。

劉邦很懂得審時度勢,相機行事,凡事有益處才為之,他在與項羽的戰爭中可以說是屢戰屢敗,但是項羽不得人心呀,最後把自己弄得眾叛親離,最終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小。而劉邦卻仗著民心所向,勢力卻越來越大,最終將項羽圍於垓下,項羽自刎而死。

劉邦:你們說我是流氓就是流氓吧,反正我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至此,大漢王朝得以建立,漢太祖高皇帝就是劉邦,之後他開始致力於王朝的鞏固,開始了大漢王朝400年基業。而他登基之後的一系列舉措,為國家和民族的強大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漢末的史學家荀悅說:“高祖(劉邦)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以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安能致功如此?”這是對漢高祖中肯而符合實際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