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引言: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成才,可是,在學校裡只學習了知識,如何做人才能成功,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特別是在求學和初入職場時,有的人得到大家的喜愛,會得到很多幫助,而有的人,卻非常不順利,甚至跟周圍的人矛盾不斷,嚴重的還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家長都想孩子在學校,能得到老師的重視,甚至得到老師的照顧,可是,就算跟老師的關係好,孩子一直不進步,老師也很無奈。如何讓遇到的人,都願意幫助孩子呢?教會孩子這三件事,身處什麼環境,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援,走到哪裡,都會有人願意幫助他,為孩子的學習和工作打下最好的基礎。

保持謙虛的態度

古人曰:“謙受益,滿招損。”提醒孩子一直保持謙虛的心態,才能得到老師更多的指導。在學校取得一些成績時,家長引導孩子保持謙虛的態度,一旦取得成績就驕傲,很難取得更大的成就。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在學校裡如果看不起老師,就不會得到老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同樣去找老師請教問題,對老師尊敬,內心謙虛的學生,老師更願意傳授知識,如果,學生的態度很傲慢,甚至不喜歡老師,只會在學習方面存在很多的疑惑,學會的少,自然就落下了。

同樣做學生,能夠跟老師溝通說,非常有禮貌,從言語到行為都讓老師覺得,這樣的孩子很上進,自然就會得到更多的指導。家長教會孩子時刻保持謙虛,會讓孩子一生受益,學無止境。一旦遇到學問好,能力強的人,孩子願意謙虛跟對方溝通,很可能就擁有一個成功的機會,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為別人著想

為別人著想,是天下第一學問。孩子的心量小,只想到自己的得失,在學業發展方面,就會遇到一些阻礙。而心量大的學生,非常願意把自己會的知識,用來幫助同學,給同學講題,幫助同學一起成長,自己也能得到進步。

比如,著名的費曼學習法,就是把自己學會的知識講給別人聽,能夠給對方講明白,說明自己真的學會了這些知識點。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就是在成就更好的自己。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畢明哲上初一的時候,看到同班的王理行動不便,就主動要求接送他上學放學,沒想到,這一背就是九年。從12歲開始,他就揹著同年齡的王理,在家人知道以後都不同意,擔心影響他的成長髮育,可是,在王理信任之下,他還是堅持下來。

在打算上大學時,他本來分數已經達到本科的水平,可是,為了王理也能上大學,他選擇了專科學校,和王理上了同一所大學,為了完成王理也想上大學的願望。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他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被湖南省授予青年五四獎章。優秀的人會得到更多的肯定。他為大家講背同學上學的故事,也感動了無數人,帶動了更多的年輕人,願意為他人付出,願意擴大心量,成為新一代道德榜樣。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能夠讓父母感到幸福,走正確的人生道路,成為心量大,積極付出的人,不僅會得到更大的世界,還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改正自己的不足

看別人的缺點,只會讓自己活得痛苦。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成長,成為閃閃發光的人。馬雲說過:“優秀的年輕人,不會抱怨。而是在別人抱怨的時候,看到機遇,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幫助大家消除煩惱。”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古人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抱怨別人的過失,不抱怨環境不夠好,而是,能從當下的煩惱中,發生解決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才能變得更好,才能快速得到成長。機會不是別人給的,而是,在生活當中,從別人的抱怨中,發現新的機會,能夠解決大家的煩惱,就是給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機會。

家長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可以在輕鬆聊天時,先說說自己哪些問題處理得不夠好,比如,在跟同事交接工作時,對方很著急,可是自己沒有儘快完成,影響了對方接下來的工作,孩子也會說一說,自己跟同學相處時,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好,養成了反思自己不足的習慣,孩子就不會抱怨別人不對,而是在遇到問題時,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實現突破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家長教會孩子三件事,才能有出息,第三件經常被忽視

愛心寄語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成功?並不是成績所決定,而是在家庭教育中,學會保持謙虛,願意為別人著想,能夠不斷改正自己的人,才能離成功更近,才會得到更多的成長機會,擁有輝煌的事業。

你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哪些好的品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