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的涼山兄弟》——人類學是一種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的涼山兄弟》——人類學是一種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晨曦破曉

選書理由: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人類學考研,這是一部人類學著作;

選定這本書,是因為從書中,我們可以窺見特定歷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為了融入現代化,所做出的努力,所承載的教訓,以及看到每一種文化的價值。

全書概括:

這部人類學著作,被譽為醫療民族誌的典範。作者劉紹華博士,從

2002年到2012年,透過長達20個月的田野調查,以

四川涼山為研究物件,

記錄了在現代化浪潮中,涼山地區諾蘇人(彝族)輝煌又慘烈的青春。

內容摘選:

1、“鴉片是黑彝和土司的糖”:鴉片和海洛因在涼山的消費模式,同新鮮商品一樣,

沿著社會階層界限發展,是社會階層和財富地位的象徵。

2、

“男子成年禮”:

青年因為貪玩、尋求刺激,或為尋求機會而流動到都市的經歷,似乎變了成當代

“男子成年禮”。

3、

“疾病汙名化”:即譴責受害者。在原本沒有疾病汙名的當地,卻透過反歧視計劃,對疾病產生了負面詮釋與恐懼。

延伸拓展:

1、

“基層治理中的權重關係”:在涼山禁毒行動中,所反映出來的基層國家代理人與當地鄉民勢力在基層治理中的權重關係,對於當前基層治理專案仍具有現實意義。

此外,協會僅是平民組織,卻具有執法權力;但它又缺少

ZF機構的合法性與資金來源,使協會的角色異常尷尬。

2、

“成功模式的普遍性推廣”:

木哈村打造出

“禁毒模範村”招牌,充分證明了領頭人的獨特作用。任何模式的成功都不是機械性可複製的,能複製的只是外在的模式與框架,難以複製的才是核心關鍵要素。透過木哈村,可以看出“人和”就是關鍵,一方面是要有領頭人的帶動,另一方面需要整個群體的團結一致。

3、“疾病救助中的

產業發展

”:為扶持感染者的生計,當地

實施了養豬計劃、花椒種植計劃等,與當前的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類似的目的,其案例分析仍具有現實意義。

讀後感悟:

當前的社會學領域的學科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偏向於運用資料、模型,來做定量分析,來提高結論的精準性。但一直記得某位教授說過:研究社會科學,經驗、感覺非常重要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社會發展的洪流中做好自己的抉擇。也希望祖國越來越好,地域差異逐步縮減,實現鄉村振興,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的涼山兄弟》——人類學是一種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