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看到書名,我膚淺的以為:作者是想告訴我們,在這個飛速進步的時代,大家不要著急去追尋物質、官職、愛情

。。。 。。。

而是需要慢下來,適時的停下腳步,該來的一切都會來。

而當我真正開始讀的時候才發覺,作者是簡單質樸卻非常有深度的人。讀這本書,就如同坐在他身旁,聽他娓娓道來,那一個個發生在他生命中真實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由於是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南方小城,那個物質極其匱乏、人們思想禁錮的時代背景下,總是讓人感受到莫名的傷感和悲涼,雖然作者從未刻意渲染過。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故事集錦:在悲喜交集處相逢

故事集錦:在悲喜交集處相逢

在書中第二輯,作者講述了

有關於他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作者就向我們表達他是一個沉默的人。尤其是在他觀察了太多熱衷於表達的人們後,他深刻的體會到

“言多必失

的古訓,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沉默的正確性。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我想,有些人沉默是因為不想說話,有些人沉默是因為不善於說話,有些人沉默是因為不懂得說話。沉默的人以沉默對待生活,但沉默是一把鎖,總會有一把鑰匙來開啟這把鎖,這也是生活。”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工作中、

生活中

的我,也不是一個善於言談的人。不太會說好聽的話,總覺得像在恭維別人。也不喜歡說太多話,更善於傾聽,更善於獨處。在某種程度上也算和作者有了共鳴吧!

並且我覺得,不愛說話的人,總是能更好地跟自己對話,總是可以更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只要不過分,適當的小沉默,也無傷大雅。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作者在這輯裡,讓我身臨其境般走了遍作者的童年時代,也走進了我父親母親的童年,因為他們和作者都是一九六幾年生人。而這,也拉近了我和作者間的距離,跟他似乎少了些陌生感。

那裡有滿街都是長的一樣的腳踏車,有打穀場上的露天電影,還有作者深深懷念的家裡那口雄壯憨厚的大水缸。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那時候的他們,沒有我們現在這麼豐富的物質資源,吃的穿的用的都不能實現自由。可那一輩的人們,精神世界是極其豐富的。

為了一部看過多次的電影,情願走五里甚至十里的夜路;為了看見童話故事裡的仙女,而往水缸裡扔河蚌;為了二十年前

“丟失的朋友”,那個借書給自己戴眼鏡的劉姓少年,

直到現在還在深深的想念著

讀蘇童的《活著不著急》,沒有一句“雞湯”,感受到的是一縷悲涼

作者用最質樸的話語,輕描淡寫著他的過去。他並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但卻總能深深地打動著讀者、引領著讀者。或許,這就是中國當代文壇作家的偉大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