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距《青春有你2》總決賽The 9九人成團已過去一週多。熱搜榜再也見不到“淡黃的長裙”和婧妹們的身影,而成團後的The 9遲遲沒有集體營業,

幾乎快被大眾忘卻。

C位劉雨昕在成團第二天就爆出單曲《節奏病》,虞書欣在微博長文《致最愛的婧妹們》裡提及的隊友唯有“小團體”的四人,趙小棠、孫雪兒紛紛成立個人工作室……

成團這些天來,關於The 9的所有新聞跟

“團魂”

沾不上半毛錢關係。

“出道即巔峰”

,這一選秀限定團的命運詛咒再次在The 9身上應驗。有NPC男團在愛奇藝運營下

“僅合體55天”

的珠玉在前,The 9很可能會步師兄後塵,走上各自為戰、糊穿天際的路線。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此前,在視聽Bang 5月8日發表的

戲精、惡剪、劇本、內定,女團綜藝能選出靠譜女團嗎?

一文中,我們曾表達過“女團綜藝火爆,不代表女團會過得好”的觀點,其中把原因之一歸結於

“缺少舞臺”

“缺少舞臺”的確是摯肘當下內娛偶像團體發展最大的阻力。既然合體恰不了飯,成員們乾脆選擇以個人身份去

“接活”

綜藝、演戲、商演。加之運營團隊能力有限、無心營業,就造成了男團女團越來越難出頭的死迴圈。

這時候,騰訊爸爸出手了,

“沒有舞臺,那我們就製造舞臺!”

近期,鵝廠全新推出新綜藝《炙熱的我們》,號稱

“國內首檔團體音樂競演節目”

,給所有內娛男團、女團們憑空造了一個舞臺。

《炙熱的我們》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節目釋出訊息伊始,飯圈姐妹們的熱情被點燃了。去年,小眾韓綜

《女王之國》(Queendom)

集結6組韓當紅女團正面battle,意外收穫超高口碑和關注度。

看《炙熱的我們》,內娛飯抱的期待就是想看一檔中國版的《女王之國》,也期待向更寬泛的人群介紹他們的寶藏愛豆。

然而,從播出的兩期正片質量來看,別提媲美《女王之國》了,這檔綜藝在各個維度上都遠低於預期。節目組富有野心,卻沒有實現野心的能力。看完《炙熱的我們》,

我似乎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01

01 男、女團大亂鬥

“出道即巔峰”

每一個觀看音樂綜藝的觀眾,都要時不時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音樂到底能不能拿來比賽?”

,或許讓風格相近的在一起比拼,我們會更容易找到一些可供評判的客觀標準。

比如《中國有嘻哈》。說唱節奏的穩定、Flow變化的豐富度、音色的悅耳度、歌詞內容的深度等等,這些可被用來評定一個嘻哈歌手的優秀與否。

對於《炙熱的我們》,按理說,它的節目定位應是偶像團體的battle。誰料,放眼首發6團,裡面混進去一個“

本來音樂的好壞就很訴諸主觀感受

的搖滾樂隊——盤尼西林。不管怎麼看,一臉不屑、吊兒郎當的主唱小樂跟這些男、女團們在一起的畫面都很不和諧。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看樂隊,我們更注重觀看編曲、樂手自由度、樂器彈奏能力、現場感染力;看偶像團體,我們側重看舞蹈表現力、表情管理、團隊整齊度等。

畫風很不搭”

再看其它5個團,有走日系養成路線的“十幾人元氣團”SNH48,有三大vocal組成的“S。H。E式三人組”SIS,有主打電子中國風的7人團Sing,剩下兩男團,一個是《創作營2019》走出的男團r1se,一個是《一團之名》出道的BlackAce。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可以說,雖然都屬偶像團隊,這5支隊伍的風格也是大相徑庭,何況還有男有女,

放在一起,該怎麼比?

,是擺在節目組面前的頭號難題。

奇葩的是,《炙熱的我們》選擇了

如何用一個統一的標尺來把他們放一起評價

它直接導致第一期節目出現了

“1v1賽制”!

的男女大亂鬥失控場面。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我不是要搞性別歧視,認為

“3組女團 vs 3組男團”

。而是想強調,男團與女團本身就不在一個藝術賞析體系內。

一個走可愛風的女團舞臺,一個力量型輸出的男團舞臺,

“巾幗比不上鬚眉”、“好男不能跟女鬥”

它的評判難道不就是基於有的人吃可愛這卦,有的人愛慕型男?到頭來,這根本不是一場音樂實力的較量,

孰優孰劣?

在韓國,以

只是在比各自風格受眾的數量罷了。

幾項來評定、排序各團體的成績,音源評選參照以melon為主的8大主流網站,銷量看資料,油管看播放量,放鬆看播放度,各方綜合,匯成一個“打歌榜”的排序。

按句話說,韓娛是有一套嚴格的量化體系來比較音樂作品的。

《炙熱的我們》招募

音源、銷量、油管、放送

,對每一組“1v1”進行打投,我非常好奇與疑惑的是,即使分了80後、90後、00後分區,

“線上大眾評審”

男、女團大亂鬥,

這些評審究竟都是用怎樣的標準來投票呢?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節目另一個問題是

它能幫我們挑選出更好的男、女團嗎?

一期節目2個多小時,本就過於冗長。結果,舞臺表演時間佔不到一半,大篇幅的剪輯都用在休息室的準備、搶雪碧環節、現場的reaction內容。

第一個舞臺前,花了近40分鐘,把選手自我介紹、互相之間串門打招呼、搶雪碧決定順序等這些非競演環節全部

時長的分配

地剪輯進來。實話實說,這些無聊內容除了粉絲能看下去,沒有幾個路人有耐心看下去。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或許,對於綜藝來說,鋪人設、做故事線都已是常規操作。節目組認為他們擔負著著幫助大眾建立對這些男、女團認知的天生使命。

但這“1v1賽制”的故事線本身都是爛大街的設定,對路人沒有任何新奇感;人設方面,

“事無鉅細”

。把他請來的副作用就是,跟他相比,所有偶像團體成員都被反襯得“個性不足”。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兩相對比,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樂隊的夏天》當時熱度那麼高。搖滾、朋克樂隊成員身上自帶的“個性”本就很適合被塑造成綜藝裡

盤尼西林的小樂一人碾壓全場

的人設。像彭磊那樣,“懟綜藝節目”本身就是一種“綜藝感”的體現,他的經歷也容易被做成“故事”。

相較而言,成熟的男團、女團很多都被公司的工業培養體系磨去了個性、稜角,《炙熱的我們》呈現了男、女團們那麼多的“日常”,

“反差萌”

與其這樣,節目組不如學習《女王之國》(Queendom),專注在如何把競演舞臺拍的有吸引力上面。

能被人記住的選手又有幾個?

是偶像們能否被認可的唯一關鍵。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02

02 勸退的舞臺

有一個可怕的事實是,與日、韓相比,國內的綜藝節目製作水平其實差的並不多,

舞臺,永遠是偶像類節目的魂。

《炙熱的我們》最讓人勸退的環節恰恰是舞臺本身。攝製不僅無法表現出舞臺的感染力,連

但舞臺攝製方面的差距是真的差之千里。

這最低要求都很難做到。

相比S+專案的《創造營2020》,《炙熱的我們》在舞臺搭建、舞美的大氣程度已經稍顯遜色,但這還不是重點。

節目的打光是真的毫無章法。一來是不該打光的時候濫用,不能結合歌曲的氛圍做相應的調整;二來該打光的時候又沒打,比如在拍選手特寫的時候,打光沒有打在選手臉上,

“把選手的臉拍得好看”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節目的運鏡、導切就更是亂作一團。

拿R1SE《黑貓警長》那個舞臺來說,

“黑著的臉”怎麼能拍的好看。

全曲遠景鏡頭佔60%

或許攝製組是為了突出整體舞臺感,但遠景也不穩定,鏡頭晃得不行,攝影師像喝了酒。

切到單人鏡頭,

是生怕觀眾被哪個帥哥迷住了嗎?哪個粉絲不想看自己pick愛豆的特寫?

,是生怕觀眾看清帥哥們的臉嗎?第一個Sing女團的那個舞臺也是一樣,不僅是大面積地用旋轉鏡頭,還上下旋轉角度,觀眾的頭都被扭壞了。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全曲下來,除了能記住C位周震南以外,相信觀眾很難記住任何一個其他成員。尤其是任豪,除了一個單人part幾秒,

居然使用的是旋轉鏡頭

,這在一個團體表演中是難以想象的。

即使團隊表演得再整齊,細節設計得再精細,運鏡與剪輯跟不上,怎麼可能呈現出優質的舞臺。鏡頭與打光一旦失誤,觀眾的感受只會是

全曲再也沒有任何一個鏡頭

,又怎麼能好好欣賞表演。

第一期中,出道到現在才登上“第一個正式舞臺”的糊團BlackAce反倒是表現最亮點的。某種程度上,他們是沾了沒有

“晃得暈”、“晃得眼瞎”

的光。

在隊長的反覆要求下,他們的舞臺由持斯坦尼康的攝影師全程“一鏡到底”拍下來。

“死亡運鏡”

,不用處理遠、中、近鏡頭的切換,攝影師反倒很輕鬆完成了“一鏡到底”的拍法,也讓這個舞臺呈現出差異化。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因為不用切鏡頭

通常,綜藝節目很重要的一個傳播、爆火的方式就是“純享版”舞臺影片在多種網路平臺的

舞臺對一個偶像團體演出有多重要?

,從而把被吸引的受眾拉去看正片。

綜藝節目畢竟時長冗長,很難吸引觀眾全程收看。“純享版”舞臺影片短小,一個影片幾分鐘,易於傳播,它的“吸粉”能力可見一斑。所以說,

反覆播放

如果男、女團們出道後的舞臺只能是《炙熱的我們》第一期這種攝製水平,那他們的“出圈”將永無天日,

節目組舞臺攝影的質量直接決定能不能拉來更多新的節目受眾。

,更別奢望節目可以到達韓國打歌節目的水準了。

03

03 仍被刻板偏見的偶像們

當然,也不是說節目製作的好,舞臺呈現的好,節目就一定可以“出圈”。畢竟,韓國頂級偶像團體有太多好的舞臺,最終成為“韓糰粉”的人還是一個很小的受眾群體。

對於內娛來說,最終阻擋男團、女團走向主流音樂圈的最大內因在於:時至今日,

約等於沒有舞臺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這種現象也不能全怪觀眾,內地偶像整體業態本就不成熟。就前端內容生產方來說,輸出給偶像團隊的音樂作品有兩大特點:

一是

人們對“愛豆(偶像)”仍持有很深的刻板偏見。

,“快節奏、電音多、吵”是這些音樂在主流觀眾那裡的直觀印象。(雖然從製作來說,這些音樂是與國際主流音樂潮流最接軌的)

二是

歐美化、韓化

。通常來說,偶像團的歌曲要與舞蹈契合,卡點的節奏、力量感、氣勢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大於歌曲表達,於是,很多歌曲的內容就趨向簡單,講講

表達直白,內容簡單

之類的正能量就完事了。

但事實上,以上的觀點本身就飽含了大眾對“偶像音樂”的刻板偏見。其實,

“努力才會成功”

例如從《創造營2019》走出的男團R1SE。他們的第二張專輯《炸裂狂想曲》在主流樂評人那裡都是一張評價極高的專輯。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這張專輯的生產過程在R1SE的團綜《十一少年的秋天》裡有完整的記錄。節目中,

有很多男、女團的歌曲質量是不亞於主流音樂人的。

:有傳統經典、同時越來越時尚流行的戲曲;也有充滿年輕荷爾蒙的BMX極限運動;從牽一髮動全身、落子無悔的圍棋文化;到年輕人彰顯自我的cosplay文化……

R1SE成員們對話了6個年輕人關注的領域

,產生了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些都被R1SE的成員們注入到他們自己的作品理念中。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當偶像文化與不同圈層文化碰撞

,製作上,在國風hiphop中融入京劇元素,編曲加入傳統京劇樂器的取樣,練習生與戲班子類比,產生出相似的情感共鳴,是一首可以與聽者進行情感對話的好歌。

《聲聲不息》的理念更為超前,將本土民樂和流行音樂結合,讓人想起電影《閃光少女》。在這首歌中,採用了大量的侗族音樂元素,民族樂器蘆笙、侗族琵琶等的佔比達到了常規舞曲類配器的一半,

《角兒無大小》這首歌就是R1SE與京劇的碰撞成果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這樣的偶像音樂不再散發韓式的工業味道,也不是歐美的潮流風貌,它就是從創作者的情感深處出發,與多樣文化做聯結,

完全打破了男團的舞曲套路。

在《炙熱的我們》第二期,我們也看到R1SE全員都有

寫出的有中國男團特色的優質音樂作品。

屬性,參與歌曲和舞臺的製作、設計,有自己要傳達的思想,身為偶像的他們就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音樂人嗎?

所以說,內娛也有R1SE這樣有思想、有能力的優質男團。只是,我們的節目似乎並沒有有效發掘出這些偶像團以及他們身上的優點,更沒有有的放矢地向圈外人推廣他們,打破大眾對偶像的刻板認知。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

如果說這樣的要求對綜藝節目來說太苛刻了些,很簡單的

“創作者”

,好的內容,好的作品,總有一天會被人們看到。

我們也不能只怪《炙熱的我們》這樣的節目沒有擔起“伯樂”的角色,“伯樂”和“千里馬”兩方都要用力。一邊是內容生產端,努力生產優質偶像內容、作品,一邊是節目宣傳端,想方設法推廣優質的內容、作品。

與其想著透過鋪虛假人設、搞故事線這種歪門邪道來“出圈”,

,那就努力把舞臺拍好、拍漂亮、拍精彩

如此一來,內娛男、女團才能最終從“出道即巔峰”的命運詛咒中解脫出來。

看完《炙熱的我們》,我明白男團女團為什麼“出道即巔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