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談到當今世界的華裔名人,似乎都會有一股隱約的悲痛,畢竟華人在過去百年來一直被西方主流社會所排斥和攻擊。幾乎每個遠走海外的華人都會感到異國悲涼,特別是上個世紀身處他鄉的普通華人同胞。但也就是在那個壓抑的年代,一個東方巨星踢翻了西方人傲慢,將華人的驕傲書寫到了全世界,讓每個人都熟悉了“功夫”。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此人是何許人也?便是曾享譽全球的華人武術大師,截拳道的開創者,首位開拓好萊塢的華人巨星:李小龍。李小龍本名李振藩,乳名細鳳,國際著名華裔武術家、截拳道創始人、動作片演員、動作導演、武術指導、功夫片的開創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李小龍在1940年11月27日生於舊金山唐人街的東華醫院,也算自幼便與東西方兩個文明結下了莫名的宿命連線,也就取名“振藩”(舊金山又稱三藩市)。李小龍是香港粵劇醜生李海泉之子,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李小龍年少時體弱多病,在香港九龍生活讀書的時候經常捲入街邊打鬥中。其父李海泉為了讓兒子增強體魄,便讓李小龍在七歲時便練習太極拳鍛鍊身體。因打鬥而多次轉學的李小龍在15歲時再次捲入打鬥,並在一次幫派衝突中受挫。氣性高傲的李小龍不服氣,於是到油麻地利達街拜大師葉問,開始學習詠春拳。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在大師葉問門下習武期間,李小龍也曾遇到重重阻力,但仍憑藉一股子衝勁堅持不懈,繼續學習。其授業師兄是有著“講手王”之稱的黃淳梁。也正是在黃淳梁的開導和鍛鍊下,李小龍深入學習了西方拳術。此外,李小龍涉獵頗廣,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中華傳統拳種。當然,作為功夫大師葉問為數不多的親授弟子,李小龍不負眾望,在1957年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李小龍和師傅葉問

李小龍遠走美國後,在以詠春拳為基礎的武學探索下,進而創立了獨具特色的截拳道。為了鍛鍊身體,李小龍甚至採取了電擊方法。身材不高的李小龍在極端鍛鍊下,擁有了無與倫比的、不含一絲脂肪的肌肉。由此,李小龍也獲得了只能用慢速攝影機才能看清的拳速。其實,人們除了痴迷於李小龍招式新奇、拳腳有力的功夫外,更多的是關注他的電影才華。李小龍因為父親從事梨園行當的緣故,自幼便參演過20多部香港電影。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雷雨》中飾演周衝的李小龍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中,李小龍第一次擔綱男主角,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又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並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當時的影評人向宸曾在《文匯報》撰文,指李小龍“配稱粵語片‘天才童星’。於是,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鄒文懷邀請,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獲好評。

功夫之王李小龍:香港的不滅明珠,華人的永恆驕傲

此後,李小龍又相繼主演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此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而且在國際上迅速聲名鵲起。不幸的是,正是在拍攝《死亡遊戲》的時候,李小龍突然離世,成為世界電影人和武術人的巨大損失。作為打破西方人對華人百年來的歧視,爭取中國功夫的一席之地的先驅,李小龍無疑是當仁不讓的華人之光,永遠值得我們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