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其實你用的表情包已經暴露了你重要資訊!

二十一世紀最厲害的是什麼? 技術? 不不不,是表情包。

小到可以表達個人情感,大到可以遠征facebook應戰,基本上是:沒有你想不出的表情包,只有你不會用的表情包!

其實你用的表情包已經暴露了你重要資訊!

表情包背後的心理學。

表情包興起的心理學原因:

原因一:圖形心理學:

第一:據問卷調查,用表情包的受眾體絕大多數是在18~30這個年齡段,都說我們90後是熱衷於表達和表現自我的一代,而影象心理學研究表示,圖形天然就是表達自我的有效工具,正如我們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它是表達我們潛意識的一種直接工具,而表情包的本質就是一種影象。

第二:文字也是人類表達自己的有效工具。與文字相比較,圖畫更具有天然性,也更具有象徵性,圖畫的象徵性使其成為距離潛意識更近的一種工具,或者我們稱其為潛意識直接表達自己的工具。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在網路交流中,有一種情緒用文字總是無法表達出來,而用表情包卻表達的很深刻。同樣,圖形是一種投射技術,它能夠間接的反映人們內在的、潛意識層面的資訊,人們對錶情包的防禦心理比較低,更能接受表情包所反應的資訊。

所以,當單純文字已經不能滿足網路交流的需要時,表情包這個神奇的東西便使我們代替文字更好表達情緒的工具。

原因二:群體心理效應:

在網路聊天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時,當有一個人發了表情包,那麼就好像連鎖反應一樣,從聊天變成了發表情包大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鬥圖,而這背後反應的,就是心理學中的群體心理效應的一種體現。

馬克思曾經給人下過一個非常精確的定義: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不同的社會關係中,人所表現的和所接觸的往往有所不同。而使用表情包的行為便是出於融入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群體心理效應表示:與群體成員保持一致可以使人更容易被成員接受,同樣也是對自己的群體有強烈的認同感的體現。

其實你用的表情包已經暴露了你重要資訊!

現實意義:表情包的前身是表情符號,最早的表情符號是源於1982年,儘管表情符號在網路上流傳已久,但是真正形成整個網路“集體狂歡”,是當表情符號演化成表情包的時候,也就是當表情符號帶有某種惡搞和誇張的形式時,開始對我們熟悉的許多形象進行惡搞和解構,而這卻反應出了我們90一代的心理危機—孤獨感。

我們90後之所以在現代陷入普遍的孤獨感,有來自家庭、市場和媒介三方面的原因:運用表情包的多是90後,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不像父輩那樣擁有兄弟姐妹的親情,又經歷了應試教育極端時期,在人際交往方面具有先天和後天的雙重弱勢;中國目前的市場化機制不利於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普遍有一種深刻的孤獨感;而網際網路交流單一的形式沒有成為聯絡人們的橋樑,反而成為阻礙人際溝通的另一根源,人們在網路活動中失去現實交往的機會和能力,表現為“情緒孤立、社交孤立、情緒孤獨、社交孤獨”

其實你用的表情包已經暴露了你重要資訊!

因此,我們這一代人面臨著心理上的困境:他們想要保持自己的獨特個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也就是剛剛上述所說的兩個心理學原因,一是用過圖形來更好的表現自我,其次是透過集體鬥圖的行為來增強群體認同感。而表情包的出現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心理需求,解決了我們的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