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哪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愛屋及烏

文/胥胥是名故事販子

提到作業,有一句網傳金句: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

這不,24日人民日報一則與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微博又雙叒叕上了熱搜。

微博的內容是:

上海一位媽媽在輔導女兒作業的時候,因為不順暢而漸漸崩潰,逐漸抓狂準備揍孩子的時候。

被孩子的外公攔了下來,不讓她打孩子,說要打就得打你,有其母必有其子。

甚至外婆婆從背後幽幽傳來一句:“哈哈哈哈,你也有今天!”

為了制止女兒打孫女,甚至拿出了早在23年前,外公外婆給媽媽輔導功課的時候寫下的一份家書:我們留下這封簡訊,20年以後看你如何教子?

原來在媽媽小的時候,外公外婆輔導媽媽做作業,也遇到現在媽媽輔導女兒做作業一樣的情況。

為此,網友們紛紛留言:哈哈哈哈,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哪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愛屋及烏

哪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愛屋及烏

—01—

“隔代親”不過是愛自己的同時,順帶愛了自己的孩子

上文提到的因孩子不乖,要打孩子被攔下的例子並非個例,甚至出現不少。

先前微博上發起了一個關於“隔代親”的話題,眾網友們紛紛留言自己與孩子,被父母大型雙標的現場。

杭州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公公作為當了幾十年兵的硬漢,因自己在屋內輔導作業訓斥了孩子幾句。沒想到開啟房門出去時,見到公公正站在門外偷聽,眼圈都微微泛紅了。

原先公公教育丈夫的時候,也不這樣啊。

其實,所謂的“隔代親”,不過是父母在愛我們的同時,順帶愛了我們的孩子。

因為年紀的問題,父母對我們的愛更深沉,不似對孩子那般甜膩。

在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中,盛家祖母在明蘭母親去世後,將明蘭接到自己身邊用心撫養。

教導明蘭如何處理宅中的各項事務,教她學會如何管家,如何分析利弊審時度勢,在面對任何險境下如何做對自己最有利。

甚至在明蘭的婚事上也用心用力,不讓她受到半點委屈,由此可見盛家祖母對明蘭的愛之深切。

而她對明蘭這麼好的原因,不過是因為她對兒子的深切的疼愛罷了。在清楚自己兒子以後的情況,求有功但求無過。

害怕自己去世後,盛家危局,兒子遇難時,希望明蘭可以搭把手,幫助她父親幫助盛家度過災難,因此將一切的本領都交付給了她,給她最貼切的疼愛。

所謂的“隔代親”,也就是在疼愛子女的時候,順帶愛了孫輩。為了讓子女後世順遂,於是努力教導孫輩支撐家族的本領。

哪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愛屋及烏

—02—

所謂的“隔代親”,不過是對兒女的虧欠

很多時候我們常說,老一輩的人對我們和孩子雙標。沒孩子的時候,在家我最大;有了孩子後,自己就像是隔壁鄰居家小孩串門來玩一樣。

而我們也總是擔心父母對孩子的過分寵溺,導致孩子過於嬌慣變得無法無天。成為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熊孩子。

但其實,父母寵溺我們的孩子,其實是希望將童年時,沒有給到我們的寵溺,補償在了孩子身上。

因為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怕我們長壞,於是對我們嚴加管教,一不聽話就動手打罵。

再者,因為那個年代,生活比較艱辛,也沒能給我們創造好的條件,導致我們在物質生活上吃了很多苦。

再加上他們自己也過得很苦,因此現在條件好了,自己也有積蓄了,就想要彌補心裡的那份虧欠。

年輕的時候因為生存,而忙於工作,因此沒有很多的時間來陪伴我們。再加上擔心孩子長歪,盼兒成龍心切,導致對我們過於嚴厲。

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積蓄,生活好了起來,自己也有空閒時間了,可是我們卻長大了,不再需要他們像小時候那樣照顧我們了。

由此對於我們的虧欠,全都彌補在了我們孩子的身上。

我特別羨慕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因為她的爺爺奶奶對她超級好,每個月都要來學校一趟給她送好吃的,並且幫她換洗床單。

她告訴我,她爺爺奶奶待她特別好,是為了彌補父親對自己的虧欠。因為她爸爸與自己母親離婚了,並且很快的重組了家庭,對她一直都不管不問。

為了不讓她長大後恨自己的父親,她的爺爺奶奶總是待她特別好,並且總是在她面前替父親說好話,希望能夠抵消一些自己對父親的負面情緒。

那一瞬間我不由得愕然,祖輩對我們的愛,其實源於他們對父母輩最深的愛啊。因為虧欠自己的子女,所以“隔代親”,甚至對孫兒孫女與子女雙標對待;因為深愛自己的子女,所以替自己的孩子補償孩子的孩子。

—03—

哪兒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希望得到子女的關注

哪有什麼“隔代親”,唯有愛屋及烏爾。

而這愛屋及烏的背後,不過是希望自己的能夠得到子女的一份關注——

我愛你所愛,只是為了你在愛孩子的時候,看到一旁跟你一樣愛著孩子的我。

人到年老,當事業到了尾聲,心理上少有追求,當自己在社會、家庭都成了“閒散人員”的時候,就會尤其需要家人的陪伴。

可是孩子有自己的家庭要打理,有自己的事業要拼搏,做父母的怎麼好打擾?怎麼狠心讓孩子放下工作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的身上呢?捨不得孩子為了自己兩邊奔波。

所幸還有個孫兒,既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事業的後顧之憂,還能夠有了精神的寄託,在不打擾不麻煩子女的同時,還有孫子陪伴。

於是對孫輩加倍的疼愛,想要什麼都滿足,因為孫輩是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了。父母不知道這樣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壞,只記得當初自己沒有滿足孩子願望是得到的怨懟。不是生孩子的氣,而是害怕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因此遠離自己。

誠然,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老一輩的育兒理念不適用了,我們可能會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而產生分歧,產生衝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只要我們多一點耐心,給老人一些時間去適應,教他們正確的表達愛,原諒他們的笨拙和不完美。

他們一定會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契合。

哪有什麼“隔代親”,不過是愛屋及烏

在我們教養孩子感到痛苦崩潰的時候,其實可以去找找我們的父母談心,不一定非得尋求他們的育兒經驗,也可以是問問他們的育兒心得。

因為兩輩人在育兒的道路上,雖然可能會因時代的不同導致教育理念的不一致,但是教育路上的心路歷程確實一致的。與此同時,陪陪他們,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

父母疼愛孫輩,不過愛屋及烏。因為愛屋及烏的背後,其實是希望子女對自己多一分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