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趙彥峰是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司機,他還是咸陽渭城區曙光救援隊的一名成員。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2017年,趙彥峰執行醫療保障任務時遇到曙光救援隊,一直熱愛公益、有豐富志願者經歷的趙彥峰感覺“找到了組織”,立即到網上搜索加入方式!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緊急救護、繩索運用、野外生存、城市災害救援等相關知識及實操培訓和訓練,一年後,他從普通後勤保障志願者轉為正式隊員。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幾年間,他利用休假時間參加多次救援,出色完成後勤保障、洪水救援、各類災害人員搜救等救援任務。

市一院的同事們還是從轉發的新聞上看到了他,才知道醫院有這樣一個暖心的曙光救援隊員。

“平時我都是在休假期間參加救援任務,但這次考慮到許多隊友剛剛參加完安徽抗洪救援任務,需要休整,所以特別想出一份力!”8月7日,他響應陝西曙光應急救援協會的號召,第一時間報名緊急支援洛南,與來自咸陽、寶雞、白水、西安等多地的50餘名曙光隊員迅速集結。這場緊急集結,目的地是陝西洛南,任務是抗洪搶險!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8月5日,一場無情的洪水襲捲了洛南縣,一夜之間,11個鎮辦遭到洪水肆虐,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收到了嚴重的威脅。8月6日開始,最大降雨量282。5毫米,這是2003年“8。28”洪災以來的最大暴雨災害,洛河發難,洛水蒼茫,水位突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高水位。洪水所到之處,橋斷路毀、房屋坍塌、通訊中斷,多個村子發生通訊、交通、電力失聯,洛南縣城47萬洛州兒女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8月8日早晨6點,趙彥峰隨隊到達受災最嚴重的麻坪鎮,鎮裡災情最嚴重的是斜嶺村,道路損毀、通訊失聯,他的任務是與其他18名隊友為村裡轉運救援物資,每人揹負30公斤以上的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徒步進入災區。儘管天已放晴,但洪水肆虐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橋斷路毀、洪水氾濫、房屋倒塌,村民流離失所……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趙彥峰早已見慣了各種慘痛的場面,但眼前的殘垣斷壁、災民婆娑的淚眼,還是讓人震撼、鼻酸,觸目驚心……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救援的道路異常艱辛,隊員們揹著物資爬過山澗、淌過湍急的水流,負重走完近15公里的路程,將物資和通訊裝置送至村委會和村民家中。近1米的洪水、交錯的樹枝、僅能勉強容一人透過的石崖,都影響大家前行的速度,單趟行走4個多小時將物資送到斜嶺村,然後再返回麻坪鎮。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有一分光就要發一分熱——記咸陽市一院趙彥峰的抗洪搶險救援之路

由於長時間在水裡浸泡和行走,第一天任務結束後趙彥峰的雙腳磨出了水泡。簡單處理傷口、貼上創可貼,他又堅持執行了第二天、第三天的運送任務、第四天的搜救任務,然而長期浸泡、笨重的救援靴都加速著傷口的潰爛,第四天任務結束時,他的雙腳開始浮腫,甚至沒有辦法穿鞋,最終趙彥峰在隊友的勸阻下被迫停止救援……

8月11日晚驅車返回咸陽,回到急診科處理傷口!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喜歡曙光救援隊的衣服顏色!我們是來自各地的救援力量,但都穿著紅色的救援服,哪裡有召喚,哪裡就是我們奮力營救的疆場。

”趙彥峰說,紅色是國旗的顏色,這樣的顏色出現總是給人希望,就像他所在的曙光救援隊,關鍵時刻,曙光必擔當。

這四天的救援任務,讓趙彥峰再一次深深理解了奉獻、有愛、互助和進步的含義,也讓他認識到義務救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一種道義的擔當!他也呼籲,有更多熱愛公益救援事業的各行業志願人士能加入他們的隊伍!

在市一院,還有人以不同形式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正風正氣正能量深入人心!全年開展義診,“我為家鄉做貢獻”活動,全院志願者服務人數1800人,服務時常3600小時以上。燕群峰教授團隊30年免費上門服務、心胸外科張曉明主任飛機救人、神經內科康永剛主任為貧困患者送紅包、消化內科李磊醫師下班途中救人等動人事蹟多次登上人民日報、陝西新聞聯播、陝西日報、陝西電視臺《今日點選》欄目等10餘家國家級、省部級媒體。經久的堅持源自內心的善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藏著大愛情懷。志願者活動不僅拉近了醫務工作者和群眾的距離,也彰顯了一院人的奉獻精神,成為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編輯: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