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當劉浩存含著眼淚演唱《一秒鐘》片尾曲時,旁邊的兩個年輕姑娘在小聲交談: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沒看懂!

聽了這話,我也在問自己:看懂了嗎?

所有好看的電影,似乎看起來都簡單,但卻會讓人一言難盡。

張藝謀花費心思拍的這部片子,應當不會那麼簡單。

01

電影的畫面,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我覺得,故事與主題是電影的潛在語言,而畫面才是電影的肢體語言。

這種語言直觀直接,直擊人心。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電影的開頭,如文章的起筆,如果不吸引人、不別開生面、不留下伏筆,只能歸入不入流的平庸行列。

這部電影開頭,就是一個人在漫天飛舞的黃沙中疾行。

他的腳步堅定,他的身影矯健,在無邊無際的荒漠之中顯得如此無助,幾乎就如同一粒被狂風裹挾的流沙。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這樣的開頭,初看似乎沒有深意,但看到結尾,才發現這其實是有意為之。

結尾也是在無邊無際的沙漠,可是,這時的沙漠沒有了狂風,遠處小草依稀可見。

置身這樣的環境,原來弱小的張九重(張譯飾演的角色)臉上有了笑容,眼裡有了希望。

同樣一個人,置身於不同的時空,便會有不同的神采,如同一粒沙,或沉靜,或漂流。

《一秒鐘》,開頭與結尾都是沙漠,看似漫不經心,當你細細品味電影講述故事的時代背景,展現人物命運的現實場景,你還會覺得這是巧合嗎?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兩個月只能看一場電影的那個年代,是不是就是一個文化生活貧乏的荒漠?

電影的畫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還要有力,因為它可以直接進入人們的內心。

02

這一秒鐘,值不值得守護?

影片的故事看起來是很簡單的。

一個特定年代的“壞分子”,為了看電影前的新聞專題片中出現的一秒鐘的女兒形象,竟然歷經千辛萬苦,甚至不惜威脅電影放映員,最終被抓捕。

影片中的那一秒鐘,太短了,短得幾乎無法丈量。

或許有人無法理解,張九聲反反覆覆看那一秒鐘, 有意義嗎?他為了那一秒鐘的膠片,與人爭鬥拼命,值得嗎?

可這一秒鐘,對於主人公來說,似乎就是他生命意義的全部。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作為“壞分子”的張九聲孤立無援,

似乎已經是一個被宣告社會性死亡的幽靈,但他尋找與守護的“一秒鐘”,卻是他生命的最後一道支撐。

一秒鐘,確實很短。跟漫長的人生相比,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如果這最重要的一秒鐘也可以放棄,一輩子縱然再長,又有什麼意義?

人生是由許許多多的一秒鐘所累積而成的。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有的一秒鐘,是一個人內心最珍視的東西,如同在黑夜中的一顆明燈,寒冬時的一團篝火。

就如同影片中的膠片,一秒鐘,只有幾格照片就可以填滿,但一個生命信念與希望的根基,或許就是一秒鐘內出現的親人的畫面,就是一段無法抹去的記憶,就是一分無法割捨的親情。

03

好的電影,看到結尾才是開始

電影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將人們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可以造夢,可以畫夢,可以再現過去惡夢,防止它未來重現。

有人說,《一秒鐘》是電影人張藝謀致敬電影的作品。

《一秒鐘》怎麼看?張藝謀風格的畫面,才是最真實的肢體語言

但如果僅僅這樣看,就遠遠低估了張藝謀。

其實,從電影《歸來》人們就可以感受到一種剋制表達背後的強烈的情感。

講述悲劇的人,不必痛哭流涕。

沉靜地還原歷史本身,透過反思找到歷史與現實的關聯,才是藝術家應當做的事。

對於瞭解那段歷史的人來說,一切都恍如昨日,人們簇擁著看電影,甚至電影幕布的反面也擠滿了人。

一個電影放映員,因為電影的稀缺,也成為了有權勢的人。

在今天,年輕人無法理解那個年代的物質匱乏,也就很難理解與之相對應的扭曲與荒誕。

或許,這也是年輕人看不懂的原因吧?

而接觸過、經歷過的人們,是不是真的看懂了影片,讀懂了導演的用心,真的不好說。

你認為《一秒鐘》想表達的是什麼主題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肖申克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