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姊妹家。

水村山驛。日暮行雲無氣力。錦字偷裁。立盡西風雁不來。”

宋朝 辛棄疾《減字木蘭花·盈盈淚眼》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說起辛棄疾的詞,那真是無愧詞中之龍的美譽。”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多少人看到此詞,振奮慷慨。

每提起宋詞,美則美,也讓人氣悶,輕歌別調,柔婉憂傷,固然不代表宋朝的整體面貌,但從宋詞裡看宋朝,也覺得無復盛唐之氣,固然是時代高度發展繁榮的產物,但總覺得整體靡靡。

辛棄疾則是如同狂龍驚世的存在,在一片低迷的宋詞中,他的作品豪邁慷慨,簫心劍氣,有著令人側目的英雄情懷,有時候讓人想,多幾個辛棄疾,或者南宋不至於這麼的窩囊,一敗塗地吧!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這位出生在已經淪金國土地的北宋臣民的後代,從小就知道腳下的土地是泱泱中華,而不願意做金國順民,從小就知道這土地屬於漢族,復我中華。以二十一歲少年之勇,參加起義,二十二歲,俠客帶刀,以五十人闖幾萬的敵營,劫回叛徒,這足以讓金宋兩國都為之震撼。他這一戰,中國軍事史上留下燦爛輝煌的一筆,他是當之無愧有勇有謀的少年將軍。

只是迴歸南宋以後,這位橫空出世矯健小龍,被南宋當朝雪藏。辛棄疾本人是抱著為國而戰,收復失地的願望而來,但現實比他想的殘酷。

一,他是不可多得甚至不世出的人物,他是英雄,

比項羽更有號召力。

二,他是南宋的“歸正人”,

也就是說,他不是南宋朝廷的嫡系部隊和將領。

三,他的存在讓金國震驚,更讓南宋不安。

因為在某個時段,南宋的國策是妥協和平,而不是要回被侵略的地方。南宋能不能打呢?從整體國力上來講,人口經濟都比金國多和富庶,但之所以打不下去,是因為南宋的官僚體制代表了南宋貴族和地主階層的利益,不代表全民的,無法有效動員全民力量抵抗金國。而金國的貴族正是仗著軍事優勢,長驅直入,征服劃分宋朝國土。

這個國家是辛棄疾的國,但國家的政權不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辛棄疾的存在,另類而驚奇,他代表了人民的心聲。而南宋統治階層,一怕金國,二怕辛棄疾一樣的人民。

四,安撫,控制辛棄疾成為南宋重要的任務

。是龍就得管起來。所以辛棄疾自從25歲回到了宋朝,等待他的不是提刀上陣,為國守邊,而是打太極一樣哄著約束他,派他去江西湖南湖北,擔任轉運使,安撫史之類的地方官職,相當於軍隊不讓你染指,去地方做安保頭子,整治當地土匪,維持治安,而且怕你糾結勢力,經常給調動。這一做就是20年。

所以從辛棄疾的生平,我們也可以大致瞭解,這個將軍如果寫詩詞,會是哪一種,絕對不是風花雪月。但讓人佩服的是,以文人著稱的宋朝無法否認這武將軍的詩詞,因為他不帶刀,文字的專業感讓文人汗顏。一代將軍被公認為文學大家,文豪,詞中之龍。這對於辛棄疾來講,不過是百無聊賴的出口,類似玩票玩成名角,炒股炒成股東。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辛棄疾很少做柔情詩,做女子詩。他不屑,那些風花雪月,柔軟歌舞,除了見證南宋的靡靡,還能夠找出哪些意義。但是這樣的英雄,也有片刻的柔腸,他是對誰,是為什麼?

公元1180年,40歲的辛棄疾又接到了調任的通知,在他二十五歲之後的生命裡,這是工作的常態,無非是把他又調到另一個地方做治安官。反正南宋大得很,等他依次轉完,生命也就過去了,有時候他想得開,但有時候卻想不開。北邊年年不平靜,金宋的對峙長達幾十年,但明顯宋朝一心求自保,這哪裡有王朝氣象。他忽然累了這種在官場的等待和守候。他希望有一天皇帝記起他,所以工作雖然艱苦且到處顛沛,他都堅持著,這樣已經十五年了。他忽然感到悲涼和迷惘。他自己和國家這樣耗著,什麼時候是個頭?

長沙道中,壁上有婦人題字,若有恨者,用其意以為賦。”

他應該接到去湖南調任命令,他人到中年,心情低落,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長沙後,他住在驛站。古代的驛站很有意思,是官方的郵路和旅館,來往人數車馬眾多,大約也不像現在的酒店,白牆華麗,讓人不敢有玷汙。辛棄疾住的是官方驛站,相對整潔,但是木頭做的柱子上,牆板上常會有題詩。這種題詩的做法在唐朝也有,比如白居易外放做官,在每個驛站的牆壁上都會找好友同是官員的元稹的題詩。這個文化現象,我以後細談。

辛棄疾這次,心裡不急,簡直是倦怠,他也有閒心去驛站的牆壁上看詩,肯定邊看邊罵。因為官方驛站的題詩多半是官員留下的,辛棄疾眼光高,那些如同離情別緒打動不了他。

但是他發現了一首女子的詩。寫的是什麼,辛棄疾沒有說,但肯定這女子是官宦人家的女性,詞裡淚眼悽清,想必是生活有重大的變故,她在此間逗留,等待一個故人作道別,而對方沒有來。很可能這個女子因為丈夫遷謫,而跟隨去顛沛路途。第二個,這女子詞真意切,真真打動了辛棄疾。中年的辛棄疾看了很久。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他忽然自己也有莫名的悲辛感。熱鬧的永遠是驛站,鐵打的驛站流水的人,孤獨的是每一個路上的人,是她也是他。

“盈盈淚眼,往日青樓天樣遠。”

他一瞬忽然變作了她,往日平靜的日子又要打破了,路途顛沛,若是有美好的未來,倒是叫人好領受,但若是未知呢?宦海浮沉,不單是男人的,還有家庭。古代的官員經常調動,連累家人的生活都不穩定。有很多官員和家屬死在了任上或在道路上。

”秋月春花,輸與尋常姊妹家。“

那春花秋月的閒適和穩定,官員的家眷,或者一切不得不在路上奔波的男性女性,都是一樣的。這個女子很可能是官員的家眷,否則也沒有如此好的詩詞和文字,留在壁上,可以讓辛棄疾為之淚目的,不會是普通女子。

“水驛山村,日暮行雲無氣力。”

雖然是在長沙,驛站極有可能是在長沙郊外。日暮黃昏,這女子在路上,是被迫離開穩定的家園,倉促而憂傷。

錦字偷裁,立盡西風雁不來。”

我在這裡寫信,但是山長路遠,郵寄困難,沒有人知道我在這裡,也許你知道,但為什麼,我等了這麼久,沒有看到你?

這句話有在詞中有兩個含義,女子倉促在驛站裡,淒涼無助,一,她可能是官員的妻子,獨自上路,而驛站沒有等到接她的丈夫,她被困在這裡;第二,她是身世漂泊的女子,在這裡等她的情郎;第三,她是對未來毫無方向的弱女子,沒有人知道她的困境,沒有人解救她。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因為這位女子的原詞不可得,但辛棄疾的這首詞裡,卻有深深的同情與酸楚。

但任何作品都是詩人自我的投射。至少辛棄疾孤單在長沙道上。他不能不對過往的15年,做回顧。他的為國報效的願望早已經落空,而他自己不斷被放到外地,過得是顛沛的生活,從來沒有什麼春月秋花的穩定。他一直希望朝廷沒有忘記他,但是得來的是刻意的漠視和忽視。他以一人之力,匹馬歸宋,所依賴的相信南宋一定會收復國土的信心,但十五年來,朝廷無人,他的聲音被遮蔽,他日復一日的等待被啟用的好訊息,但是等來等去,十五年過去,立盡西風雁不來。

這個女子的絕望,如何不是辛棄疾自己的。女子因為感情在堅守鬱悶,辛棄疾為了信念也堅持著,只是時間太漫長,他已經感到累了。

辛棄疾很少做這樣的詩詞,這同情共情裡是英雄柔腸,付給了沒有一面之交的詞中女子,誰說他只會寫豪放詞?

這首詞的深不可測在於,一,辛棄疾居然可以寫如此悽婉的女兒詞,卻不低俗,情景交融,格調高美,二,辛棄疾不是武夫,他比很多人都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卻無奈自己的命運。

立盡西風雁不來,這句話已經夠深了,寓意當朝。

辛棄疾的秋月春花詞,一首無名女子詩,引發的英雄柔腸

也許是那個女子的悲哀命運觸動了他,41歲的辛棄疾,不再對官場抱有期望,他在江西營造了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秋月春花的生活,不再跟隨他仕途顛沛。自己與國無望,但是希望對家庭有個交代。他不想自己的眷屬,過著那種顛沛的無望的妻子。這是辛棄疾的兒女柔情。

但是在64歲的時候,一旦國家有戰事,辛棄疾立馬精神為之一振。只是他暮年疾病纏身,一把寶刀出鞘太晚,未戰先卒。死前大呼“殺賊!”,享年68歲。

辛棄疾是愛國的一生,難得的他的人和詩詞都可圈可點,代表了中國人特有的剛毅不屈,但誰又說這樣的人沒有兒女柔情?他代表了英雄了廣度和深度,有英雄氣,有兒女心,橫刀立馬,鐵血柔情同在。

初衣勝雪,為您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