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縱觀中國歷史,每逢亂世,總會出現一批智慧無雙的謀士相,是輔佐劉邦的張良,協助劉備的諸葛亮,當然還有朱元璋身邊的劉伯溫、劉伯溫,有張良之才,更有魏徵知心。奈何輔佐朱元璋15年,最終還是被朱元璋猜忌。劉伯溫本名叫做留級,是浙江省青田人。明史紀事中曾記載一個故事,說劉伯溫在太陽上看到了一個黑點,就對朱元璋說,在東南方向將要失去一員大將。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果然,當天晚上,朱元璋的大將胡深就中了陳友諒的埋伏,戰死沙場。打仗有大將戰死並不稀奇,但是這一點卻被劉伯溫提前算到,這就讓朱元璋對劉伯溫是刮目相看。朱元璋的很多將領都和他一樣是草根出身,但是劉伯溫卻是有頭有臉的豪門氏族,他的曾祖父劉豪曾是南宋時期的翰林掌書,他的祖父和父親也基本上都在元朝擔任官職。

1333年的時候,劉伯溫考中了進士。雖然劉伯溫才智過人,但是元朝的統治者並不待見漢人,所以劉伯溫即使被朝廷任命,他的官圖也是一路坎坷,導致劉伯溫曾三次辭官回鄉。第一次辭官是因為劉伯溫太過清廉,看不慣上司的欺上瞞下,但是又沒有什麼辦法,索性辭官回家不管不問。第二次辭官是因為劉伯溫彈劾了一位御史,遇到了當地官員的報復,無奈之下劉博文只能是再次辭官。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但是第三次辭官就有點兒不一樣了。元朝末年的時候,張士誠、韓山童、徐壽輝等人選擇了揭竿起義,勢必推翻暴虐的元朝。但是這些人當中第一次舉兵起義的卻是浙江的方國珍。當時劉伯溫還是元朝的官員,自然是站在元朝統治者這邊兒,劉伯溫也被任命處理方國珍的事兒。當時的元朝統治者企圖透過招安的方式發放方式真歸順朝廷,但是劉伯溫卻認為方式真是亂臣賊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剿滅,但是朝廷根本不聽劉伯溫的建議堅持招募方國珍。劉伯溫這時對元朝已經失去了希望,索性再次辭官,做一個採菊東籬下的閒人。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民間有一句話說,三國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見,劉伯溫的能力絕不在諸葛亮之下。當時的浙江有四個人比較出名,分別是劉伯溫、宋濂、葉琛以及張譯,這四個人也被叫做浙東四先生。而此時的朱元璋正好是缺人才的時候,透過浙江的四個人比較出名,便派人透過書信加上金錢的方式,請四人過來共謀大事。但是四人中只來了三個,唯獨劉伯溫沒有答應朱元璋的邀請。

朱元璋就覺得劉伯溫的架子很大,但是架子大那才說明這個人有能力,朱元璋求賢若渴呀,一次請不來,那就請兩次。這次朱元璋再次發出邀請函的時候,劉伯溫終於答應出山。至於劉伯溫為什麼這次這麼爽快答應朱元璋,其實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經被朱元璋給盯上了,早晚會被朱元璋拉進自己的隊伍裡,現在還能以禮待之,等以後刀劍相向的時候,自己就被動了,那麼朱元璋兩次都沒有親自邀請,難道說朱元璋並不重視劉伯溫?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其實當時的朱元璋已經佔領了江淮地區,劉伯溫所在的浙東是張士誠方國珍視力的中間地帶,如果朱元璋親自到浙東拜會,劉伯溫很可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當劉伯溫投奔朱元璋之後,朱元璋對其是禮遇有加,而劉伯溫也給朱元璋獻上了自己的見面禮。

此時的朱元璋僅僅覺得劉伯溫這個人很聰明,他還不知道的是劉伯溫在他建立大明朝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的朱元璋並不是獨立的政權,它隸屬於北方紅巾軍,韓林兒也就是韓山童的兒子,所以名義上說呀,朱元璋此時還是韓林兒的臣子。每次過年的時候,朱元璋一行人都需要對著恐龍行跪拜之禮,但是唯獨劉伯溫不跪,他說韓林兒不值得朱元璋跪拜。沒想到這個驚人的言論非但沒有讓朱元璋生氣,反而更加的賞識劉伯溫。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其實在朱元璋的心理,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在之後朱元璋設計,除去韓林兒就可以看出來。既然劉伯溫被傳的是神乎其神,在打仗方面自然給朱元璋出了事,不少主意。當時的陳友諒取代徐壽,自立稱帝,準備和張士誠一起夾擊朱元璋,此時,朱元璋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對抗陳友諒,果然沒多久,南京周邊的城池接連被陳友諒攻下,擺在朱元璋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二是放棄南京逃往中山一帶。朱元璋對此猶豫不決,投降陳友諒是肯定不可能的,但是要放棄南京,朱元璋還真是有點捨不得。就在朱元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劉伯溫卻是一言不發。朱元璋見狀就知道劉伯溫憋著大招呢。等到四周無人時,劉伯溫才說出了自己的計謀,他說陳友諒孤軍已深入我軍勢力內部,只需要我們利用地形的優勢,必能成功的伏擊陳友諒。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朱元璋聽取了劉伯溫的建議,讓常遇春等人埋伏在陳友諒必經之路上,又派人寫了一封信詐降,陳友諒。當陳友諒的水軍來到狹窄的龍灣十,常遇春暴起發難,打得陳友諒措手不及,加上河道狹窄,團隊不能掉頭。第一次陳友諒大敗朱元璋。順利的度過危機。這一次戰鬥對朱元璋意義深大,不僅保住了根據地南京,還重創了陳友諒。劉伯溫雖然沒有上陣殺敵,但是運籌帷幄的本事卻當即手工,最終,劉伯溫憑藉無數次的計謀,幫助朱元璋順利統一了江山。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而朱元璋登基之後,劉伯溫從軍事上馬上轉變成治國上,朱元璋當上皇帝后也沒能逃脫歷史的魔咒,開始對開國大臣下手。劉伯溫屢次勸解,並且希望朱元璋可以以仁愛治國,朱元璋也聽從劉伯溫的建議,對不需要殺頭的囚犯選擇從輕處理。劉伯溫雖然對百姓仁愛,但是對官員卻是十分嚴格,這種性格也讓他得罪了很大一批人,其中便有李善長。李善長首先彈劾劉伯溫,緊接著朝堂上,凡是被劉伯溫得罪的全都站了出來,再加上當時天下大旱,朱元璋命令劉伯溫求雨。但是劉伯溫雖然智慧過人,求雨這事兒也是要看天氣的。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果然,當劉伯溫求雨失敗以後,朱元璋十分的憤怒,劉伯溫為了避風頭選擇了告老還鄉。如果劉伯溫這一次便不問政事,或許還能像張良一樣採菊東籬下。但是劉伯溫並不想過早地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當朱元璋再次起復劉伯溫時,劉伯溫想都沒想,當即來到了南京。雖然劉伯溫再一次當上了大官,但是和朝中其他官員的關係依然是不友好。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選擇對開國功臣進行封賞,李善長、徐達等六個人被封了公爵,湯和等26人被封了侯爵,唯獨劉伯溫只被朱元璋封了一個誠意伯。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洪武八年,劉伯溫在鬱郁不得志中再次選擇告老還鄉,這時候胡惟庸卻在朱元璋耳朵前說了一句話,說劉伯溫選擇的養老之地上面有龍氣環繞,恐怕劉伯溫那所圖不軌,朱元璋表面上並沒有搭理胡惟庸,但是背地裡卻停了劉伯溫的俸祿,並讓劉伯溫呆在南京,不要脫離朱元璋的視線。

劉伯溫有張良之心魏徵之才,苦心輔佐朱元璋十五年,無奈仍被猜忌

這樣一來,劉伯溫經不住折騰,終於倒在了床上。朱元璋聽說後命令胡惟庸帶著御醫幫劉伯溫看病,劉伯溫吃完藥後不久後便與世長辭。有人說朱元璋本不想殺劉伯溫,畢竟在他建立大明朝的過程中,劉伯溫是功不可沒,但是她卻派了劉伯溫的死對頭前來看望,這其中不免意味深長,所以劉伯溫呢?儘管有大才,但是他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這種悲劇一部分來自朱元璋,更大的還是他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