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派出法庭的憂愁誰能懂?

派出法庭處在農村最基層,駐庭法官幹警直接面對群眾,除了承辦具體案件以外,還承擔著扶貧、創衛、信訪、維穩等難事急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派出法庭的工作幹起來真是如履薄冰,壓力山大,睡覺都不踏實。

派出法庭的憂愁誰能懂?

一、檢查、考核、評比太多

派出法庭作為法院系統的最低層級,上級領導和部門都可以檢查指導派出法庭的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由於各種檢查評比活動鋪天蓋地,花樣翻新。

特別是臨近年終,各種評比輪番“上陣”,搞得基層法官幹警不得不犧牲週末休息和法定假期,加班加點地完成工作,給他們身心帶來許多壓力,甚至會導致其家庭矛盾。這些動輒“一票否決”的檢查,像一把生殺予奪的高懸在頂的重劍,讓派出法庭幹警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二、工作太多,人手太少

派出法庭工作繁雜,曾有法官開玩笑道:“我們就是鄉鎮裡的萬金油,天晴要防山火,下雨要防洪澇,三夏、秋收要禁燒,扶貧、創衛、包村、調解、信訪我們樣樣精通,個個都是多面手。”

目前,派出法庭普遍人手少,很多地方甚至不能組成一個合議庭,很大程度的影響到了工作的正常、有效運轉。由於派出法庭的待遇較低,法學專業人才不願意到鄉鎮工作,存在很嚴重的招不進人,留不住人的問題,加之受編制的影響,很多區(市、縣)編辦不願給法院招人,致使很多鄉鎮派出法庭在本來缺編制情況下,還出現空編的現象。

三、條件太差,裝置不齊全

為了方便鄉鎮群眾的訴訟需求,絕大多數派出法庭建立在偏遠山區,有的派出法庭條件簡陋,裝置及其不齊全,連審理案件的最基本的桌子、椅子都沒有,遠不如縣區辦案條件,窮困弱和偏僻、落後等字眼就成了很多派出法庭的寫照和人們的印象。

鄉鎮與縣市以上比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是天壤之別。有這樣一句順口溜,說“省級辦公條件風風光光,市級辦公條件穩穩當當,縣級辦公條件勉勉強強,鄉鎮辦公條件哭爹喊娘”。毫不客氣地說,有的地方越到基層重視程度越差,辦公條件也越不好。若在不像法庭的法庭審理案件,會讓當事人產生不信任感和距離感。

四、培訓機會少,資訊閉塞

提高派出法庭幹警業務素質,讓每一個案件的當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不能僅憑滿腔激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知識、有才能、懂政策、知資訊,這不僅要求基層派出法庭幹部自覺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培訓、受教育的機會,有組織、有計劃地對鄉鎮幹部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增強為基層服務的本領。

我們的法官幹警培訓不該是錦上添花,而應是雪中送炭。儘管各地法院對加強法官隊伍建設非常重視,但在一些地方,參加培訓的經常是一些法院系統的“熟面孔”。某些主管部門更傾向把培訓看作一種“榮譽證書”,內容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參加了培訓。結果,參加培訓的人不重視培訓,真正渴望培訓的一線法官和基層幹警卻進不了培訓的大門。

五、待遇太差,晉升機會不多

在法院,越是在審判一線的越辛苦,但各種待遇不見得比人好,甚至還要差,還要面臨極大的風險;提拔也不見得向審判或一線傾斜,因為有些領導的視線更多看到的是眼前的人;

法官沒有職業保障,只有條條框框約束

;在過去,派出法庭法官幹警能從基層法院升到正科的簡直是鳳毛麟角。這樣的現狀,實在是令人沮喪。

基層法官漲薪吵了很久不能落地,網上有派出法庭法官幹警曬出自己年收入不到5萬元,讓人看了心酸。這些面臨超大工作壓力的基層幹警們天天在白加黑,五加二的付出,而上級一味地加壓力,讓奉獻,這樣的結果就會加劇人才流失。

鄉鎮窮,鄉鎮苦,被分配到派出法庭的大學生大多不想再當鄉鎮幹部,也無法安心於鄉鎮工作。院機關的人也不願下調當派出法庭庭長,因此,許多派出法庭幹警的夢想其實想早日離開鄉鎮到縣以上單位去工作。一有機會遠走高飛,再也不想回到派出法庭了。

希望上級積極探索從優待警的路子,努力將政策向基層傾斜,真正讓派出法庭法官幹警覺得政治上有盼頭,真正讓派出法庭工作成為“香噴噴”的崗位和職業。

派出法庭的憂愁誰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