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畫面是縣令在審判犯人的時候,當犯人在大堂上爭吵,忽然,縣令就會舉起桌子上的一塊又大又黑的木頭,“砰”地一下拍在桌子,而犯人們就會停止爭吵,跪在地上,總的來說,縣令在上堂處理糾紛的時候,離不開這塊又黑又大的木頭,那這塊木頭叫什麼?又是幹什麼用的呢?我們且來一看。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有歷史上很多的文學史料記載,這塊木頭的名字叫做“驚堂木”其中孔尚任的《桃花扇》中寫道““[拍驚堂介]叫左右預備刑具,叫他逐個招來。”《文明小史》“ 傅知府 坐在上頭……聽了他自稱‘舉人’便把驚堂木一拍,罵道“你自己犯的罪還不知道麼?”並且還記載著“驚堂木,長六寸,闊五寸,厚二寸又八”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演算法來算的話,驚堂木長21釐米,寬16。5釐米,厚大約9。3釐米左右。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我國最早使用驚堂木的時候,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各級衙門都可以使用,而驚堂木刻著的是象徵著權威的圖案,史料記載,在唐代以前,驚堂木上沒有雕刻任何圖案,在唐太宗時期,有人為了美觀,接連在上面刻著,龍,虎,獅等圖案,到了武則天時期,才確定下來所有的驚堂木都要刻上龍的圖案,因為龍是皇權的象徵。後來宋,元,明,清等各代,刻在驚堂木上的龍形有所變化,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宋朝乃是臥龍,張牙舞爪,元是三爪或四爪龍形,明朝稍微有了大的改變,刻在驚堂木上的龍,嘴凸頭大,頸粗身肥,刻有五爪,且頭上有角,到清朝以後,對於驚堂木上的龍形修改力度更大,使把龍演變成嘴縮身瘦,看起來就像一條小蛇。那驚堂木的作用是什麼呢?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衙門考慮到,縣令在判案處決時,疑犯或有什麼不服,在庭上當場大呼大叫,這個時候,舉起驚堂木拍下來,就起著震懾犯人的作用,而當驚堂木拍下來的時候,也就當表著當時衙門對於這件事的最終敲定,說明這個事件的最後結果是經過皇權所認可的,代表著皇權在封建社會的至高權力,當然了,不可能哪個衙門的驚堂木都叫驚堂木,這顯示不出來帝皇的權威,於是古人對於各級衙門對驚堂木的叫法各有不同。

古代縣令判案時拍桌子的木頭叫什麼?是怎麼用的?

皇帝的叫“鎮山河”實屬霸氣,當然也顯示了皇上至高無上的權力,丞相使用的稱作“運籌”代表著要為皇帝盡心操勞國事,將帥則使用的為“虎威”打仗時需要的是什麼?一往無前的勇氣,虎虎生威!只有那些縣令級的官員使用的話才叫“驚堂木”不得不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