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黃磊老師一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婚禮的本質!

前段時間突然看到一檔綜藝節目,大家在探討,有沒有必要舉辦婚禮,黃磊老師一句話道出了婚禮的本質:“婚禮要的就是儀式感”。而新人和觀眾心目中的婚禮的意義是什麼呢?

新娘說“婚禮,是找到了好的歸宿”。新郎說“婚禮,是對她永遠負責”。而父母卻會認為“婚禮,是孩子長了!”

而更多的人只認為“婚禮只是個儀式”,是做給別人看的,就是為了證明兩個人可以合法的在一起了。

大家普遍認為,“西方的婚禮是神前的婚禮,而中國的婚禮是人前的婚禮”。理由是西方人對婚禮非常重視,他們會用心去感受婚禮,在神前非常真誠的宣誓。而中國人更講究排場,就是為了給人看。

不同的人對於這句話有不同的看法。每個國家、地域的文化不同,表達方式就會不同。我認為中國的婚禮更加的神聖,有文化。不只是因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更因為我親身感受了婚禮,又走上了婚禮主持的道路,對婚禮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黃磊老師一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婚禮的本質!

婚禮的本質就是親友的見證下,許下承諾,然後進入一段新的人生旅途。可以簡單,可以繁複,但還要自己結的輕鬆快樂幸福才對。他本身就很單純,只因為情感,只因為幸福。

婚禮是兩個人愛情的種子在經過長時間的孕育後,決定”破土”的時刻,當種子一旦破土,就意味著它期待能向外生長,一起開枝散葉,長成婚姻的大樹。人們也知道,婚姻是一個以兩個人夫妻關係為基礎的複雜的人際關係體系,種子在泥土中可以私密成長,但一旦破土,就意味著要一起接受陽光雨露,承擔雨雪風霜,這才是婚姻。你想想,破土這一刻,是一個多麼重要和莊嚴的時刻,那一刻,就是婚禮。如果要知道一個事物的本質,只要把他簡化到不能再簡化後,看看還剩下什麼。

婚禮的核心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問問自己:

如果西式婚禮只能保留一個環節,那麼應該是哪個環節?

如果中國古代婚禮只能有一個環節應該是什麼?

如果現代中國人婚禮只能保留一個環節,那應該是什麼?

我想前兩個答案不會有太大的異議,西式婚禮的環節是牧師的確認“無論貧窮與富足……”古代中國的婚禮應該是“拜天地”。

至於現代中國:吃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這是因為對婚姻本質的理解不同。那麼婚姻的本質是什麼?愛情嗎?

不是的,愛情是會褪色的。婚姻的本質是責任,是無論如何,無論以後我對你怎麼看,都對你忠誠,奉獻,陪伴。這份責任才是婚姻的本質。

那麼如何保證結婚的雙方會忠實的履行責任而不會見利忘義,始亂終棄呢?

這就需要一個能夠隨時隨地監督雙方又公正的存在。沒錯,在西方這位就是上帝,那婚姻中不可捨棄的誓詞正是夫妻對即將履行的責任的莊嚴宣示,以上帝的名義!

同樣中國古代的拜天地意義是一樣的,不過是上帝變成了天而已。

中國現代的婚禮也反應了當代人對婚姻的理解,為什麼吃飯是不可少的呢?我們不妨自己體會。

其實婚禮也確實是一個儀式,但儀式的背後是人們對婚姻本質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