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陪孩子讀書|這三套書搭配看,加上這套識字方法,幾天識字量過百

今天聽小區的一位媽媽抱怨,自己家小孩每天晚上讓她讀書,讀到嗓子冒煙了,孩子還不肯睡覺,昨天因為工作忙,一本也沒讀,就跟孩子生氣了,叫他自己去讀。孩子說自己不認識字,一來二去的還吵起來了。

對於每天晚上給孩子讀書的家長來說,真的挺累的,講得口乾舌燥,孩子還一本一本的拿過來,要你幫他讀,也不能打擊孩子的學習慾望啊,就只能一本一本的讀給孩子,所以就一直盼望著他能自己讀書,老母親就解放了。

我們家孩子今年3歲多,其實在他兩歲多的時候,就出現了識字敏感期,我沒有刻意用識字卡片教他認字,只是帶他讀繪本,也沒有隻讀,因為指讀會擋住一部分繪本圖畫,

我認為對於小月齡的孩子來說,感受美比識字更有意義

最近幾天發現孩子竟然自己看起書來,而且還唸唸有詞,用小手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自己讀,單拎出來一個字他也認識。

原來他看的書是低幼時候買的《汽車多多多》和《火車多多多》《咦、堵車了》,內容裡面的字不多,孩子基本都認識了,真的是很驚喜。

陪孩子讀書|這三套書搭配看,加上這套識字方法,幾天識字量過百

當然,他認識這些字應該也全是靠死記硬背的,我想過不了多久如果長時間不看,估計也就忘光了。

因為我在他兩歲多的時候,帶他玩過識字卡片,當時看上去已經認識很多字了,現在再問,一點印象也沒有,只認識幾個他在繪本里經常見到的字,所以識字這塊我後面就佛繫了,只能拼體力,自己人工給他讀了。

正好他也有自己特別喜歡的幾本書,小月齡的時候就反反覆覆地看,這幾天突然讀的那麼好,應該也跟看得次數多有關係。

我想起之前看過《盧曼卡片盒記憶法》裡面提到:“

對於真正的、有用的學習來說真正有幫助的是將一條資訊與儘可能多的有意義的上下文聯絡起來

,就像我們將卡片盒中的筆記相互聯絡起來的做法一樣。刻意地建立這些聯絡意味著建立了

一個由相互聯絡的想法和事實組成的自我支援的網路,這些思想和事實互為線索,相互提示

。”

巴瑞·S。斯泰因等人在研究了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各項研究後,總結道:“最近幾項研究都支援這樣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用某種方法掌握一條資訊後,他能以更獨特的方式把記憶中的這條資訊闡述出來,那麼這種方式就能

增強他對該資訊的記憶。

陪孩子讀書|這三套書搭配看,加上這套識字方法,幾天識字量過百

斯泰因等人以一個正在學習靜脈和動脈區別的生物學新手為例,說明了這是多麼常見的現象:“(他)可能會發現一開始很難理解和記住動脈壁厚、有彈性、沒有瓣膜、而靜脈彈性較差、壁較薄、有瓣膜”。但只要稍微闡述一下這種區別,並提出適當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會這樣?”

學生就可以把這些知識與之前的知識

(比如對壓力的理解和心臟的功能)

聯絡起來

。只要將這些知識與“心臟將血液壓入動脈”這一常識聯絡起來,他們馬上就會知道,這些動脈壁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在靜脈中,血液流回心臟的壓力更小,這意味著動脈需要比靜脈壁更厚。當然,靜脈就需要有瓣膜來防止血液迴流。一旦理解了,他們就幾乎不可能忘記關於靜脈和動脈的屬性和差異等知識。

學會,意味著理解了,

意味著按著某種意義和已有的認知建立了聯絡,這樣的資訊是幾乎不會再被遺忘的,並且一旦被正確的線索觸發,這些資訊還可以很穩定地被提取出來。而且,這些新學的知識可以為將來的新資訊提供更多可能的聯絡。

陪孩子讀書|這三套書搭配看,加上這套識字方法,幾天識字量過百

於是我又給他拿了宮西達也的的小汽車系列繪本《小紅去送貨》,帶著他一起讀,孩子美美看到自己認識的字特別開心,所以又趁機教他他熟悉的字旁邊的字。

這回我可是指讀了,因為這幾套繪本已經看過很多次了,孩子的關注點也放在了字的上面。

讀了幾遍之後我就不再提示他了,而是讓他聯想上下文,看圖片,去回想那個字讀什麼,果然,這樣孩子記憶的更久。

我每次提示他的他反而總是記不住。

之後再去讀《小紅和小黃》《小紅和小黑》《小紅和小粉》這三本的時候,明顯認識的字更多一些了。

因為這幾本書裡的內容,交叉的漢字比較多,有助於孩子鞏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再讀宮西達也小汽車送貨系列繪本的時候,已經認識的字可以給孩子增添識字信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識字興趣。

我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教孩子背了幾首古詩,現在再問,不記得多少了,因為是死記硬背的。

唯獨記得《紅豆》,每次見到豆類的食物,都會背“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因為我當初教他這首詩的時候,是站在老家的紅豆地裡面,看著枝頭的紅豆教的,現在看來,這種聯想記憶法的效果果然很明顯。

陪孩子讀書|這三套書搭配看,加上這套識字方法,幾天識字量過百

孩子識字了,大人就輕鬆了。

識字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能死記硬背,拿100張卡片讓孩子記憶,一定也會幾天就記住的,但是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用對方法,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記憶的更深刻。

育兒路上,尤其孩子上學之後,會出現別人家孩子與自己家孩子的比較,為人父母者保持淡定、從容的心態。做到不攀比,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而每一個當下,相信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尤其是在孩子閱讀上面的付出。

我們需要做的只有

堅持耕耘,靜待花開!

再次提醒家長:“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憶的。

”共勉!

我是@卡爾媽媽講故事,終身學習的踐行者,家庭教育的關注者,用公式滋養孩子內心的養育者,歡迎關注,一起討論育兒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