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書籍:《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

作者: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閱讀途徑:微信讀書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作者簡介: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間度過。

有長篇小說《窮人》,中篇小說《白夜》

長篇小說《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罪與罰》《白痴》、《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等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複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岀資產階級關係的紛繁複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

尼采說:我把同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結識看作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成就。”

臧仲倫在翻譯他的作品時也曾說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超越時空的作家,也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作家。正如世界有多複雜,人有多複雜,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有多複雜一樣。”

這種複雜程度甚至使得全世界的學者為他設立了一門學問叫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學。

陀思妥耶夫斯基總是這樣,殘酷地一行一淚地拷問著人的良知與靈魂,侮辱與損害的都是自己的親人。

《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圍繞極端邪惡又無辜的公爵和高尚純真且偏執的娜塔莎展開的故事情節,因為種種緣由,書裡的人物屢遭傷害與侮辱,這是一出古希臘式的悲劇,是真的令人扼腕嘆息。

書裡以天真少女愛上浪蕩子弟,最終慘遭拋棄的故事展開。娜達莎和涅莉的母親在故事中都屬於天真少女,以娜達莎的故事為小說的主線,涅莉的故事為輔線。

故事情節大概是,瓦尼亞從小在地主家裡長大,後來成為了ー個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他和地主的女兒娜塔莎相愛,但是地主夫婦認為他還沒有名氣和成就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

不久後娜達莎愛上了公爵的兒子阿遼沙,公爵與地主是仇敵,娜達莎為了阿遼沙與父親決裂。

可是阿遼沙是個感情不堅定的人,很快就愛上了別人。瓦尼亞原諒了娜達莎,地主也原諒了娜達莎。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兩條線的人物:

為愛犧牲的痴情女:娜達莎與涅莉的母親

拈花惹草的負心漢:阿遼沙與公爵

善良的藍顏知己:瓦尼亞與亨裡希

不肯寬恕女兒的倔老頭:伊赫緬涅夫與斯米特

公爵在小說裡是反面人物,他冷血,功利,貪婪、虛偽、狡詐、心狠,一生以財富為目的,愛財而取之無道,欺騙女人情感,侵吞其家產,拼命擠進上流社會。就甚至對自己的兒子也不懷有真摯的愛。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我”眼裡的瓦公爵:

“這張臉之所以令人望而生厭,恰恰是因為它的表情不是它自己的,而永遠是偽裝的、做作的、臨時借用的,於是在您的心裡有一種想法會油然而生,覺得您永遠也不可能看到它的真實表情。再仔細地觀察一下,您會覺得,在這永遠偽裝的假面下掩蓋的是惡毒、狡詐和極端的自私。”

而更讓我感到深刻的是瓦公爵的自我表白:

“既然我明明知道,人類一切美德的基礎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義。一件事越是合乎道德,其中的利己成分就越多。愛自己,這是我所承認的唯一信條。”

公爵對涅莉的母親的傷害也同時是出於他自身的惡,我們當然沒有寬恕惡人的理由,尤其這惡人始終未曾做出任何善行。涅莉的母親,為了愛情愛上渣男公爵被拋棄,不得善終的富家女。

我認為,最悲慘的當數涅莉母親了,以親情為代價換取的、本以為是人生高光的愛情,結果是不幸之源的欺騙與惡意,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沒有金錢,只有憎恨和貧窮,以及一個嗷嗷待哺的女兒。

對涅莉而言,媽媽的死,外公的死,他們至死都不肯互相原諒,這得導致她幼小的心靈受到多大傷害。

而她這樣的年齡,本應天真爛漫。。。

而小涅莉,明知道自己身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沒有原諒父親的孤女。

在她臨去世前,她說:“……不久前我讀了福音書,那裡說,要寬恕自己所有的仇敵。我讀了,而他(公爵)我終究沒有寬恕……”

阿遼沙他性格中還帶有,某種天真、真誠的特質,他在整個小說中都是個孩子。他愛慕著娜達莎,對她就像對母親一樣依戀,而阿遼沙搶走了娜達莎,窮作家的愛情也無疾而終了,他愛娜達莎,但是他只考慮自身的喜怒哀樂,從來沒有站在娜達莎的立場上,也永遠學不會站在娜達莎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而最後他對娜達莎的傷害,是輕浮與無責任感。

最後,娜塔莎被拋棄之後回到父母的身邊,不幸的一家人也收養可憐的涅莉,雖然不幸和貧窮,但也是一副其樂融融的幸福景象。

書中有很多黑暗讓人憤慨鬱悶,可是那些小人物身上閃耀的人性美的光輝卻又讓人覺得那麼溫暖,撫慰人心。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沉浸在這本書中,又讓我抽脫而回至現實的生活,這時候的自己,

對人性(包括其顯荒誕的:“瞧,發生了呀,就是這麼的。”),更多了一點俯瞰般的洞悉。

看完之後甚至有點不知道如何去做評價,

正如書裡最後說:我們本來是可以幸福的共度一生的。而所有人的生活都過得不盡人意。

萬幸,這些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所遭受的,有一雙公正而仁愛的眼睛來見證和陳述;

這些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間,始終存有愛,真摯,與尊重。

寫在最後: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許多書中都宣揚了忍受苦難的思想,而涅莉臨終的詛咒卻違背了“救贖”的母題,總序中說這是藝術邏輯在藝術家身上起了作用,是一種對苦難救贖的改良和對人性的宣揚吧,人性的剖析,善惡美醜的對比,就比如說,瓦尼亞代表樸素的道德主義,而公爵則代表精緻的利己主義罷了。

書薦|《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之隨筆書評

分享好書,閱讀書籍,共同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