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電影

吉爾吉斯斯坦

作為世界電影版圖中的小片景緻,吉爾吉斯斯坦電影大多以低成本、小製作為主要特徵。為了在“票房炸彈”氾濫的全球電影市場中提高能見度,吉爾吉斯斯坦電影特別注重對“如畫美”和“畫境遊”的影像建構。

一方面,影片以“本土”與“地方”為視角,以當下世界現代性景觀為參照,融自然風貌、民俗文化、民族審美於一體,圖繪吉爾吉斯斯坦由傳統走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社會文化變遷,表達一種對“如畫”風景充滿嚮往的“戀地情結”。

另一方面,電影持續發掘“山地之國”自然文化資源的豐富意涵,啟用外界對於中亞地域風貌的奇觀心理與陌生現狀,打造一批具有國家形象建構意義的風景符號。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短片《路程》(Distance,2014)

近十幾年來,吉爾吉斯斯坦電影注重呈現偏遠鄉村甚至荒野,將影片的“風景書寫”寄寓在這些特定的空間中,以具有濃厚中亞文化地理特色的影像畫面為載體,再現吉爾吉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探索出一種電影敘述中的日常生活詩學。如蘇蘭·阿坤執導的短片《路程》(Distance,2014)曾在巴西聖保羅國際電影節上榮獲觀眾獎。該片敘事情節非常簡單,以寫實手法記錄了鄉村牧民的日常生活。

片頭處,影片畫面充滿明亮的色調,牧民扎肯帶領孩子們趕著羊群去山上的夏牧場,煦暖的陽光下牧羊人與羊群緩緩前行,洋溢著田園詩般靜美。接下來影像畫面轉移到寥廓的戈壁灘,灰黃的戈壁顯得單調沉悶,兩個孩子在馬背上的打鬧嬉戲為孤獨的環境注入了一縷生氣。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沒能找到該片的資料,借用天國牧民的劇照)

隨著一輛卡車衝進羊群,影片的戲劇衝突由此展開,扎肯在鄉村政客們的威逼利誘下答應返回村莊參加選舉投票。兩個孩子留在戈壁灘上看守羊群,直到夜幕降臨父親還沒有回來,孩子們決定在戈壁灘上露宿一晚。影片透過富有童趣的對白,反映牧民之子的成長心態及其對環境的適應力。

翌日清晨,尚未等到父親歸來的孩子們決定趕著羊群先走,畫面切換到綠草如茵的夏牧場。電影以中景和遠景鏡頭拍攝了突如其來的山地暴雨,以俯拍鏡頭呈現人物與環境之間的緊密關聯。影片結尾處,孩子們順利找到媽媽,劇情在氈房裡媽媽的催眠曲中落幕。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沒能找到該片的資料,借用天國牧民的劇照)

該片故事情節簡單,以場景切換區隔敘事段落,透過對明麗的山地草原畫面的勾勒,展現吉爾吉斯牧民的日常生活,既有深遠悠長的牧歌式情調,也對吉爾吉斯斯坦鄉村基層的腐敗問題展開批判。

傳統音樂劇《樹之歌》

作為吉爾吉斯斯坦首部傳統音樂劇,《樹之歌》以18世紀流傳在吉爾吉斯的民間故事為素材,影片敘事圍繞“復仇”和“愛情”展開,以十二首歌曲連綴劇情,成為外界透過電影瞭解吉爾吉斯斯坦的一扇視窗。《樹之歌》集中展示了吉爾吉斯斯坦典型的自然景觀。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圖 | 1905電影網

影片開篇處理得富有牧歌意味,在古老綿長的吉爾吉斯民歌襯托下,移鏡頭中出現藍天白雲,廣袤草原上佇立的“神樹”,一位頭頂白色高帽的老媽媽圍繞“神樹”祈禱,旁邊是她的兒子,這時候部落首領帶人前來,一番交談之後帶走了兒子,一行人策馬遠去,只留下老媽媽站在樹下久久注視遠方。隨即片名字幕出現,電影此處採用風光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以大遠景俯拍長鏡頭呈現巍峨多姿的天山雪峰以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闊場景。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圖 | 1905電影網

影片在表現伊森和別格麥的戀愛場景時,除了啟用音樂的表情功能,還特別注重場景的設定,伊森被人追殺,別格麥不顧安危傾力相助。一邊是箭在弦上的荒野追逐,一邊是靜美如畫的伊塞克湖風光,人與景、情與景在別樣的空間場域彼此交融。為了表現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思念心切,當別格麥在氈房外對著遠方深情吟唱時,畫面跳切到冬雪時節,影片中諸如此類跳切鏡頭的運用,既形象地表達出男女主人公之間真摯的愛情,也有意打破時間的線性序列,將吉爾吉斯壯美迷人的四季風景搬上銀幕。

雖然《樹之歌》採取的是伊塞克湖外景與比什凱克攝影棚內景相結合的拍攝方式,但是注重表現吉爾吉斯獨特的婚嫁民俗與遊戲民俗,比如部落首領女兒的婚嫁場面就頗具代表性,人們身著盛裝在氈房外載歌載舞,音樂舞蹈帶有濃郁的草原風情,將吉爾吉斯民族熱情開朗的性格表達得淋漓盡致。此外,影片中多次出現的刁羊大賽、鬥雞大賽向觀者展示了草原民族的遊戲民俗。

兩部低成本電影,圖繪中亞山國風景

圖 | 1905電影網

透過對自然景觀與民俗文化的影像再現,《樹之歌》在說書般的敘述節奏中,將家族恩怨、年輕人的愛情、精心謀劃的復仇與最終的寬厚諒解串聯起來,製造並解決著一個個矛盾,構築起一種具有鮮明中亞地域特色的電影風景詩學,成為觀者走近、探詢吉爾吉斯民族歷史命運與當下境遇的典範媒介文字。

本文摘編自:《歷史記憶、文化再現與風景敘事——聚焦吉爾吉斯斯坦近十年重要電影》,作者:鄒贊 薩瑪拉